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面临挑战,因此,能否在某些地区或省份进行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接,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结合相关理论指出技术创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分析河南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河南省,目前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都比较落后,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上存在着明显的比较劣势.最后提出应加强自主创新,实行技术战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4.
吉亚辉  李岩  苏晓晨 《软科学》2012,(3):15-19,38
根据2003~2009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及EG指数对其产业集聚进行测度,并分析了两大行业之间的集聚相关性。结果显示:2003~2009年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的集聚度上仍然具有相关性,并且从整体上看,其产业集聚有进一步走向均衡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交通网络化与服务业集聚三者协同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三者协同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从时空维度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三者耦合协调状况整体上处于磨合阶段,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省际差异导致东部地区失衡现象更为严重;三者协同发展具有显著的时序变化和空间迁移特征。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就政府调控在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中的作用展开探讨,分析了皖江示范区政府调控应遵守的原则,提出了政府调控的手段以及调控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工业城市的服务业集聚衍生在工业集聚的基础上,并与之共生。它的集聚度不及服务业城市,但与客户的距离比服务业城市更近。"中心—外围"的产业布局在工业城市依然存在,中心是服务业集群与稀疏的制造业,外围是工业集群与稀疏的服务业。工业城市的服务业对应于自身的市场与资源,有自身特色。东莞是世界工厂,服务业集聚具有初生的性质,以市区为中心,以虎门港与松山湖高新区为副中心,外围镇街的服务业集聚具有相应的工业特色。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社会中,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兴起的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行业集中度、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作为指标,从全省整体、分行业以及分城市的角度去分析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分布以及集聚水平。分析得到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中心在从沈阳向大连转移,存在辽宁省西部集聚效应强,东北部集聚效应弱的特点。并结合不同行业和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特点对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超  王燕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39-147
在理清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演变趋势和"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高于经济转化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技术研发能力更强,而京津地区在经济转化阶段更具比较优势;异质性产业通过创新要素耦合、技术波及与溢出效应等作用于区域创新效率,且能有效解决创新过程的脱钩问题;长三角地区能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将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因素分为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集聚在于获得产业集群所提供的集聚租和政策租。基于广东科技服务业重点园区内企业问卷调查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相关的假设,证明科技服务业的集聚是市场效应和政策效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7年和2012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产业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并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得出河南的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和衰退产业,从而判定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科技区位优势与科技集聚地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我国省域地区的科技集聚度得分,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分析我国自东向西、由南往北存在的科技集聚度依次降低的现象,利用GIS软件在中国地图上直观地表现了区域间的科技集聚度,并系统地阐释了科技集聚度的动态转移过程,以及造成我国科技集聚度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发展、城市化与要素集聚——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德才  程俊杰 《软科学》2008,22(5):69-75
通过研究城市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现实问题,并对城市化水平提升促进服务业产值增加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的微观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本质上都是要素集聚的结果。进而针对目前城市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测度指标适用性讨论并改进的基础上,着重对珠三角区域及城市之间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专业化水平和行业集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从引导现代服务业差异化集聚发展、构建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区域共生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聚度能够反映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利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对西安市2007—2009年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最近3年西安市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都出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其中区域性的会展中心、高新中央商务区、盛唐文化曲江新区的产业集聚度较高,集聚度增长趋势明显,发展状况良好;专业化特色大市场、商贸集聚区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略高于西安市同类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但集聚度增长幅度不大,需扩大发展规模;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和新北城商务中心的产业集聚度较低,需加大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相互关系,借鉴耦合理论建立二者的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2013年间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3年间,各省域的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类型跨越6个等级,除云南外,其他省域均达到初级协调发展类型,但并没有省市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型;空间上,东中西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三级梯度递减规律;时间上,长江经济带覆盖区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运用市场化手段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成果经济化效率,带动经济发展等建议,并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之间耦合协调发展提出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承接企业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产业集聚手段主要是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为此,分析了河南产业集聚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产业集聚的措施,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约化集群化经营、企业服务业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梳理了长三角区域16座城市产业结构现状、职能特征与产业分工,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集聚的协同效应,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整合以政府政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8年—2017年呼包鄂城市群的数据,构建房地产市场繁荣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两大系统,利用熵值法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房地产市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城市群整体的协调发展。但区域内部各城市仍然存在协调程度不一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房地产开发市场准入原则、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