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万事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万物不是十全十美的。维拉斯的美虽然不是完整的美,但是她失去的还是给她带来预想不到的新的美的原因。美的不是残缺,而是对残缺无可奈何的叹息,断臂的维纳斯带给人们的是遐想美,是人们对完美的追求。生活中的“美”的实现的确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失去,也就有缺憾。但是请相信残缺的确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读到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我便被文中那颗诗意栖居的灵魂深深地打动了。那是一首诗,字里行间跳跃的是琴弦上的音符;那是一幅画,草尖树梢流淌的是灵动的色彩;那是一支歌,清新明快的调子中舒展的是一颗诗意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罗燕  黄冰 《成才之路》2010,(33):79-80
本文尝试从村上春树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入手,分析了小说中村上是如何以他独有的情调和手法来营造小说中的似真似幻的氛围,从而揭示出小说中村上与作品合二为一的独特的魅力世界。  相似文献   

4.
哈代 ,一位兼现实主义者与诗人双重身份的作家 ,一位热爱田园生活的建筑师。由于不能忍受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带着淡淡的悲观情绪完成了小说《远离尘嚣》。书中的奥克是一位新型的牧羊人 ,他身上具有一个普通劳动者所有的优点和他们没有的特殊品质。哈代坚信只有像奥克这样的农民才能将乡村生活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特洛伊是一个与其相对照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对比也正是田园生活的纯静恬美与城市生活的喧嚣腐化的对比。对比在揭发主题上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它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腐朽堕落的城市生活的图画与一幅宁静悠远的农村生活的画面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20年代崛起的五四女作家中,凌叔华是很有特色的-位,她没有冯沅君对于封建礼教压迫的反沆,也没有庐隐对于人生意义的迷茫和追寻,她选抒表现的是社会角落里温婉恬静的女性内心世界泛动的涟漪,以及她们永远枯寂无味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成熟曾被视为启蒙的目的,通过比较康德和列维纳斯对"什么是人类的成熟"以及"什么是成熟的宗教"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启蒙的意义与局限.康德认为,人类的成熟意味着人类从宗教的他律中摆脱出来,进入完全自主的状况.而列维纳斯则认为,成熟的人不只是为自己负责,还应当能够为他人负责,因此仅有自主性(l'autonomie)对于人类社会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一种"他人先于自我"的他律(l'hétéronomie)精神,并且通过这种他律精神来重新理解宗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废名乡土小说清新淡雅,质朴敦厚,仿佛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田园牧歌,写出了宗法农村的萧条和农民的苦难。在传统意义的象征艺术手法基础上,局部借鉴现代表现手法,形成其在现代小说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8.
肖菊蘋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15-15,20
《田园的眷恋》是关于民间记忆的真实回归与朴素书写,形式上沿用了旧体诗词,显示了姜梦麟独特的文化立场,为河北“大洼文学”增添了新色彩。  相似文献   

9.
哥特式文学由于它的写作特征和描写方式,使它久久徘徊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的大门之外。但正是在这中黑暗奇幻中,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人性本身的崇尚和内在的讨论。哥特式文学以其浓厚的‘非现实主义’的特性,使它在世界文学史上不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深刻的影响着日益出现的新浪漫古典流派。本文通过对哥特式文学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分析来浅析哥特式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色彩在克劳德·莫奈的画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莫奈的作品展示了印象派画家强调色彩优先性的特点,他将色彩置于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并与光和观察者的眼睛相互交融。其作品通过绘画色彩中所呈现的光影视觉体验,回应城市现代化的变化,捕捉现代城市生活的情景,挑战传统绘画中关于时间的观念,强调眼前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莫奈作品通过个体的感知和感受解放色彩,并展现其无限能量的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主要运用的色彩是黑白两色。以此为主色调,还加入了灰、蓝、青等色彩,其背景基本属于冷色调。暖色调的红黄杂等亮色往往以点缀的方式出现,别具匠心。这与鲁迅的个性、爱好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田园是朦胧而缥渺的 ,东汉张衡《归田赋》中的田园方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然而张衡毕竟没有归田。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葛巾短褐 ,以农人的装束 ,以文人的心境雅趣 ,躬耕南山 ,放歌丘壑 ,完成了这方精神家园的最后也是最现实的建构。后世的田园向典雅而华美的园林发展 ,成为一般文人士大夫可望而不可及的贵族乐园 ,失却了精神家园最初的特质 ,这是田园的异化 ,也是精神家园的丧失  相似文献   

13.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在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里,她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而流浪,流浪是为了追寻.她的生命形式是自由的,她的人生踪迹是脱俗的,她的生命存在是本真的.她的散文为她的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作了最美的注解.  相似文献   

14.
15.
李钊 《文教资料》2010,(26):70-71
汉语言文化有它独特的诗性特质。学生以古典的心情学习语文,会让语文课堂诗意浓浓、魅力无穷.让教师的教学生命更幸福。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盈。本文对何谓以古典的心情对待语文.进而怎样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前期重要的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她独有的表达方式抗议父权社会体制从各个方面对女性的压制。本文通过分析她早期重要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来阐述她别具风味的抗议独白,探讨她对传统标准、精神愉悦和战争的态度中蕴含的诗意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蕴含着正义、责任、自治等概念。他提出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是最优先的本体论问题,一方面对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做了非常重要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批判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理性主义重新估价自笛卡尔以来的法国传统哲学——强调差异性、外在性,反抗整体性、同一性。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能够引导教师去"中心",反对统摄性的权威,使新形势下的教育重构成为可能。同时,他的理论也会使人们重思教育的应然性与可然性,再度在伦理维度下思考社会正义、对学生的责任、主体自律和获得真正自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项羽之死》为出发点,将初高中学过的历史文学人物之死重新审视,体现高中语文探究的特点:联通知识点、品味细节处、提升精气神。探究的方法:追问、牵连;先教师探究示例,再引导学生探究。目的是把所学的点滴死知识盘活,衔接联通,形成一个系统,从而提高语文能力。诗意的死是为追求理想而彰显生命光彩的悲壮之举。"死亡教育"是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本文从小说的叙述视角 ,人物形象特点 ,作者对巨变中的文学潮流的态度等方面对小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解读澳大利亚早期作家马库·拉克的短篇故事《漂亮的迪克》,认为"神秘的丛林"对"好奇的孩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不仅是关于孩童迷失的故事,而且还隐喻了澳大利亚早期移民试图融入澳洲新大陆的既向往又迷茫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