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设t:,t、,t。为△ABC止条角平分线长,P二合‘a+“十“,:和R分别为内一切圆和外接圆半径,则,:、,:::,一(一誉一)当且仪当△ABC为正三角形时取等号.证由正余弦定理有乏=白c一 a么bC(b+c)2=吞‘一 a Zbc(ZP一a)2则比十t毛十嵘 =bc+ca+ /a I_+ \(Zp一a)2ab一abc 石(Zp一b)么 c、十~一—一—._ (ZP一c)2/’不妨设a)b)c>O,则 1ZP一召》 土~1——‘弓莽——ZP一b一ZP一c>O由切比雪夫不等式有一一卫一一-十(ZP一a)2 b(ZP一b)名十(ZPC一C))合‘a+”+‘,〔 1(Zp一a)2 1(ZP一b)么(ZP1一c)2〕 1厂1 .1 .1、.__.—-一一字-一一:宁一一—.… 相似文献
3.
吴善和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6)
文 [1 ]证明了wbwc wcwb≥ bc cb ,①其中wb、wc 表示边b、c对角的平分线 .以下 p表示半周长 ,pb=p -b ,等等 .本文证明wbwc wcwb≤ pbpc pcpb.②证明 :② wbwc( wcwb-pbpc) ( wcwb-pcpb)≤ 0 .③由于②关于b、c对称 ,故可设b≥c,则wb≤wc,得 wcwb≥ 1≥ pbpc,由角平分线公式wb=2a c acppb,wc=2a b abppc,得(a b) 2 (c a) 2 [wc2 pb2 -wb2 pc2 ]=4appbpc[b(c a) 2 pb-c(a b) 2 pc]=-4appbpc(b-c… 相似文献
4.
涉及角平分线的一个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BC,分别记a、b、c,p,R,r,w_a、w_b、w_c为其三边长、半周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三角平分线长。∑表示循环和。 相似文献
5.
文 [1]介绍了涉及三角形高线的不等式 : r(5R -r)R2 ≤ h2 abc h2 bca h2 cab ≤ (R r) 2R2 .①文 [2 ]在①的基础上 ,建立又一不等式 : bch2 a cah2 b abh2 c≥ 4 . ②由①、②笔者得到启发 ,得出了②的一个加强不等式 :定理 设ta、tb、tc分别是△ABC的a、b、c边上的高 ,则有 bct2 a cat2 b abt2 c≥ 4 .③证明 记△ABC的半周长和面积分别为s和△ ,文 [3]证得 abc≥ 233△s.易得 ta ≤s(s-a) ,tb ≤s(s-b) ,tc ≤s(s-c) ,于是应用 … 相似文献
6.
在△ABC中,记三边长BC=a,CA=b,AB=c,角A、角B、角C的平分线长分别为t_a、t_b、t_c,△ABC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与r(下文均用此记号),笔者在文[1]与文[2]中分别证明了: ∑1/t_a≥1/R 1/2r (1) ∑1/t_a≥2/3~(1/2)∑1/a (2)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1)、(2)两式取等号(这里∑表示循环和,下同). 本文将给出较(1)、(2)两式更强的不等式,即 定理 在△ABC中,有 (∑1/t_a)~2≥(∑1/a)~2 (1/2r)~2 (3)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3)式取等号. 相似文献
7.
约定△ABC的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与面积分别记为r、R、Δ ,BC =a ,CA =b ,AB =c ,s=12 (a +b+c) ,其相应边上的高线、角平分线与旁切圆半径分别记为ha、hb、hc,wa、wb、wc,ra、rb、rc。文 [1 ]介绍了在一个锐角三角形ABC中 ,有不等式∑wawb≥∑hara ①其中∑是关于三边a、b、c的循环和。文 [2 ]研究了循环和∑hara,得到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 ,有∑rarb≥∑hara ②本文将循环和∑rarb 与∑wawb 作比较 ,得到下述定理及其推广。定理 对任意△ABC ,有∑rar…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定理 设△ABC和△A′B′C′的边长分别为a、b、c和a′、b′、c′;ω_a、ω_b、ω_c和ω′_a、ω′_b、ω′_c分别为相应边上的角平分线。则有 ω_aω′_a ω_bω′_b ω_cω′_c ≤3(aa′ bb′ cc′).(1)当且仅当△ABC和△A′B′C′均为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三角形角平分线积的不等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9月份以来,先后收到浙江李康海、新疆吴勤文、甘肃张赟、重庆杨定华等多篇关于三角形角平分线积的不等式的讨论文章.现请马林同志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定理在△ABC中,a、b、c为其三边长,ta、ha分别为BC边所对角的角平分线长和BC边上的高,△为其面积,s为半周长,则有 相似文献
14.
刘健在文[1]中建立了下述三角形不等式: 设△ABC的内角A,B,C的平分线与面积分别为w_a,w_b,w_c与△,则 相似文献
15.
16.
引理[1]如图?ABC中,∠BAB1=∠B1AB2==∠B n?2AB n?1=∠Bn?1AC,则有BB1:B1B2::B n?2B n?1:B n?1C=(AB?AB1):(AB1?AB2)::(AB n?2?ABn?1):(ABn?1?AC).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并证明如下结论:定理设BB1:B1B2::B n?2B n?1:B n?1C=b1:b2::b n,那么(1)当n(n>2)是奇数时,有(1)/221121sin1( 相似文献
17.
18.
笔者在研究三角形中的不等式时得到下面几个有趣的三角形不等式,即
定理1 在△ABC中,设a,b,c分别为BC,CA,AB的边长,相应于顶点A,B,C,△ABC的中线长为ma,mb,mc;内角平分线长为wa,wb,wc;高线长为ha,hb,hc,旁切圆半径为ra,rb,rc,△ABC的面积为S,则4S√m2a/r2a+m2b/r2b+m2c/r2c≥ab+bc+ac≥4S√m2a/ω2a+m2b/ω2b+m2c/ω2c≥4√3S.(1) 相似文献
19.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钱.几何学习中,关于角平分线的证明问题屡见不鲜.解答它们,既可以根据定义,也可以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一、考虑要证的角平分线把角分成两个相异的角,利用定义证明例1如图1,已知:E、F分别为ABC的ZAB及边CA的延长线上的点,AE—AF,AD”EF.求证:AD平分*BAC.证明”.“AE—AF,zAEF一二F.AD//EF,...三1一zAEF,<2一LF.if一二2.故AD平分工BAC.例2如图2,已知:thABC中,AB—AC,LI—zZ…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内(或外)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证明:这里采取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证法。如图1,AD(AE)是△ABC的内角∠CAB(外角∠CAF)的平分线,作DG⊥AB,自D作AC的垂线交延长线于H,则DG=DH。于是 S_(ΔABD):S_(ΔACD)=(1/2AB×DG):(1/2AC×DH)=AB:AC又设BC与AD的夹角为α(锐角),则当以AD为底时△ADB与△ADC的高BM、CN分别为BDsinα,DCsinα。这样,S_(ΔADB):S_(ΔADC)=(1/2AD×BDsin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