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白英个案为例解析编辑对翻译作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作为委托人通常要参与一部翻译作品从最初酝酿到最终出版的全过程。在《白马集》的编辑出版过程中,从译书目的的确定到译书内容的选择,从翻译标准的制定到译文的修改定稿,处处受到编辑白英的支配与影响。事实上,编辑白英在《白马集》的成书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英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草药白英化学成分研究的现状,到目前为止,从白英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类型有皂甙类、黄酮类、多酚类、有机酸类、倍半萜类、甾醇类、香豆素类、多糖类和其他类等.  相似文献   

3.
对中草药白英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白英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新颖的政治制度启迪孙中山在中国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榜样的民主共和政体,但并没有得到美国当权者的同情和支持,他随之转向了苏俄,却又存留着对美国的某些艳羡和赞赏.虽然孙中山向往的民主共和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但是他对美国的认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筛选10^4 cfu/mL的菌液并将其涂布到细菌培养基上,制备药敏纸片,贴到含菌培养基表面,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研究中草药白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白英提取物对2种菌均有体外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好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质量浓度药液的抑菌圈直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岱宗学刊》1999,(2):37-46
本首先界定了关于“日本的中国观看范畴意义,在此基础上,作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依时代递进,分解为六种形态,即“脱亚论中国观”、“亚细亚中国观”、“大东亚中国观”、“反省与原罪中国观“、“革与非革中国观”以及当前以“新民放主义”和“和平主义”为主体的“多元中国观”(因限于篇幅,作对“亚细亚中国观”和“大东亚中国观”作了省略),并分别以充分的史料与作的经验实证对此作了分析与辨证,从而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作出了比较系统的具有科学意义和认识价值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几乎一个世纪从未间断的论争中,中国的逻辑科学诸研究领域或者从隐到显或者由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演绎逻辑、归纳逻辑,西方的逻辑学、中国古代的逻辑学,逐步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由世纪初的一元逻辑观到世纪末一元、多元并存的逻辑观,中国学者的逻辑观逐步丰富。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来华的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 C. Bridgman, 1801-1861)是美国中国观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位关键人物.在认识中国的问题上,裨治文主张客观、如实地观察、描述中国.他既反对16世纪以来西方美化中国的倾向,同时也批评当时新教传教士刻意夸大中国社会黑暗面的简单化方法.但作为新教传教士,思想深处的基督教文明至上论又使其在认识中国时无法摆脱二元对立的简单化思维.裨氏中国观中的两重性是其传教策略两面性在中国认识上的体现.研究裨氏的中国观便于我们进一步从纵向上把握美国中国观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9.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畅通,水神信仰随之繁盛。“功莫大于治河,政莫重于漕运”,在这一重大政策指引下,明清两朝不断的把一些历史名人和那些为保运利漕作出突出贡献的现实之人尊奉为水神,一个个新的人格神在运河区域被彰显或树立,同自然水神一道,佑助运河的畅通。运河区域逐渐形成了以人格神信仰为主的明清水神信仰文化。成为运河文化的一重要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创始人,明治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积极批判日本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输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有日本伏尔泰之称。他的《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启蒙著作,在唤醒日本国民砸碎旧的封建制度枷锁和向欧美资本主义学习方面确实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同时,他也渐渐形成了脱亚思想,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由同情、蔑视转向鼓吹侵略,无形中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仅就福泽谕吉的中国观,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椅上春树研究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的目光,其特点是数量多、质量高、毁誉参半.其中村上现象与日本当代文学、村上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创作意识与小说倾向,以及外来影响与村上小说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试从村上的成长、回忆、公开发言及作品中梳理村上的中国观,并以<开往中国的小船>和<天黑以后>两部相隔24年的小说为例,进一步寻找根源.  相似文献   

12.
英国诗人雪莱虽然一直把中国当作未开化、未驯服的蛮族,但在20世纪初,在以救亡启蒙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热切期盼下,他作为精神偶像,在中国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其中有赞扬,也有激烈的批评。但总体来看,中国知识分子真正关注雪莱的,是其作为一个反抗传统道德,崇尚自由、爱与美的诗人。他的诗、他的生活、他那种希腊悲剧英雄式的战斗精神,都在中国知识分子面前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当时翻译介绍西方作家,其根本目的本就不在文学本身,而在借"他山之石""为中国说法"。  相似文献   

13.
14.
阎国栋 《高校理论战线》2015,(3):100-107,158,159
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关注中国,多次发表中国问题论著,表达他对中国文化和中俄关系的认识。他肯定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赞赏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格,相信中国即将迎来新生和强盛,而他所鼓吹的俄中友好和俄中联盟不过是建立在无视俄国侵华事实和牺牲中国利益基础上的一种幻想。门捷列夫的中国问题著述对于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1 多方位修学与国际接轨 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建筑领域,尤其是西方,也发生了重大变异,传统美学观念和现代建筑机器美学不断受到挑战与质疑,理性与逻辑推理遭到冷遇,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受到冲击,变得含混折衷。多元的取向,多样的选择,建筑审美观念体系在破碎中重构,在消亡中再生。  相似文献   

16.
“大跃进”时期是中国技术观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试图寻找出一条自己的技术发展道路,即通过政治挂帅、政治统帅技术;“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技术体系结构;技术路径上追求高速度和数量;以工农为技术主体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迅速提高中国落后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结果,不仅未能促进中国的技术发展反而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严重困难。反映出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的曲折认识。  相似文献   

17.
彭华 《武陵学刊》2022,(6):19-25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生与死是其两极。人又是有限性的存在,对不朽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愿望。“生死关怀”与“不朽关怀”,是人类的终极关怀。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与时间观念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在儒、释、道三教之中,对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占主流地位的是儒家和道家,达则为积极进取的儒家,穷则为独善其身的道家。中国古人试图通过“三立”、行孝、碑铭、行乐等以达到不朽,其中最根本的不朽还是声名不朽与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习惯以衣领的颜色来区分各种职业。所以,在美国有各种各样的“衣领工人”。衣领的颜色已成为地位与职业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青年工作领域的具体运用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研究和开展青年教育与工作的根本立场、观点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充分展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新内涵的同时,提出新要求以及培育新途径。青年的强与兴事关国家的荣与盛,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一个原则、一个联系和三个必须,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路径,也是把青年融入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0.
时间是什么?是一种像金钱一样可以节省,花费或浪费的东西吗?或者像天气那样,是一种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吗?全世界的时间是不是都一样呢?你会说,那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管你去哪里,一分种都是60秒。[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