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美林: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究系列陈美林教授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迄今已出版关于古代小说、戏曲、诗文的研究著作36种,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以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系列研究成就尤为杰出。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吴敬梓研究》,是陈先生1977年  相似文献   

2.
《吴敬梓评传》是当今中国《儒林外史》研究界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陈美林先生所著。陈美林先生于1932年生在南京,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先后任教于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陈先生现在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3.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陈美林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元明清文学研究专家。尤以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究蜚声海内外。陈美林先生于1950年就读于浙江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江苏师院、南京师大任教至今。数十年如一日,培养出大批德才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研究史》一书,由著名学者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究专家陈美林教授担任主编,李忠明教授与吴波教授合作撰写,海峡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相似文献   

5.
《茶山集》是宋代曾几的诗集。其编刻流传情况比较复杂,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亡佚。今人对其版本和源流考察较少。文章对《茶山集》的源流和版本情况进行考索,并对曾几的诗进行辑佚,为《茶山集》的整理提供一定的便利。  相似文献   

6.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了陈美林教授《吴敬梓研究》(三卷本)。三卷本汇辑了陈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迄新世纪之初三十年间论著,达134万字。陈氏三十余年有关吴敬梓研究的重要论著(除作品批评注释外)大都辑入,计有论文93篇、评传1部,举凡作者家世、生平、交游的考证  相似文献   

7.
《群书考索》通常叫《山堂考索》,有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编者章俊卿,字如愚,南宋宁、理时人。此书网罗繁富,详于时政,而又能折衷群书,断以己意,是南宋人私纂类书中较好的一种,向来为学者所重,惜其明代以后,没有刻本,流传不甚广。上海师院图书馆所藏《群书考索》,前有杨守敬亲笔题记一篇,书法苍劲古朴,与传世之墨迹合,甚可宝爱,而似未经刊行,今依其手迹移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清代嘉道年间的诗赋家陈沆是诗人,也是“清代律赋四大家”之一。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各地重视地方先贤文献的整理,《陈沆集》两度整理出版,这对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不无奠基之功。2002年和2016年《陈沆集》两度出版发行,在校点上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供阅读《陈沆集》参考。文章的后半部分全面梳理了陈沆的律赋创作,有利于重新全面地认识陈沆的文学成就。陈沆存留的律赋全为馆课赋,多达76篇,其律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学术风气由汉学向理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的小品文创作始自1940年,这年他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应文化同仁刘英士之邀,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发表散文随笔,栏目标为“雅舍小品”。此后受龚业雅的支持鼓励,将起始至1947年撰写的短文34则编为一辑,以《雅舍小品》为书名印行。不料连续发行五十余版而锐气未减,创中国现代散文出版发行最高记录。后经时昭嬴译成英文,编为中英文本,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影响迅速遍及北美和东南亚,国际读书界颇有争读争议之势。梁氏在庆幸之余,也倍加努力笔耕,赴台之后,相继完成《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和合集  相似文献   

10.
唐彦谦是晚唐的重要诗人,光启三年(887),曾有过一次江南之行。考索其江南行的有关诗篇,可推知其生于大中二年(848);而从其《和陶渊明贫士诗七首》看,唐梁换代之际他还活着,《唐才子传》说他“为阆州刺史,卒。”失于考索。  相似文献   

11.
陈少华散文创作论王耀辉陈少华是香港文坛少数坚持严肃文学创作的作家之一。从80年代中期至今,他已出版了《园边小蕊》、《乡情市声》、《妙哉人生》、《履痕》四部散文集和《魂断香江》、《朝露夕痕》、《秋花伊人》三部长、短篇小说集。其勤奋与成就非同一般。黄南翔...  相似文献   

12.
《钱辛伯读说文段注札记》一文立足保存许书原貌,征引考索,订正《段注》之失,所论颇为精审。钱氏涉及《说文》校勘原则的论述,更能发人深省。由于钱书未存完帙,学者多不曾措意,致其价值淹没不显。  相似文献   

13.
《惜抱轩诗文集》是目前所见收录姚鼐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历年来,姚鼐佚文受到学者的重视,多有辑佚之作。笔者近日翻检家集、史料、谱志及相关拍卖图录、明清文人手札等文献,偶觅得姚鼐佚文六篇、诗三首。经查检,实为是集未收,其中序两篇、跋一篇、尺牍三篇、题画诗三首,可补姚鼐作品的缺失,对于考索他的交游与治学特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的回忆     
探索过山车院士爷爷讲述成长故事系列之八1892年,我出生于江西宜黄。我家是书香门第,6岁便入私塾,读《四书》、诸子百家等古文诗词。10岁左右,三叔亲自教我们读《陈龙川上皇帝书》,充满反清意识;教《文献通考序》、《方舆纪要序》等,增长史地知识,得益很大。12岁上凤岗小学,仍学经、史、子、集。科举制废除后我进入抚州办的中学,课程很不完备。后转入熊氏英文学塾,即后来的心远中学,学英文、数学等,开始接触外文与科学。校长熊纯如先生很器重我,多次邀我到他家度暑假。两年半后我考进江西高等学校,学制四年。那时候,看见日本“仁丹”商人不…  相似文献   

15.
徐侠 《教育文汇》2012,(11):39-40
这事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我仍然记忆犹新。2010年4月,中央教科所在甘肃举行了全国课堂教学观摩大赛。在这次比赛中,我执教的《伯牙绝弦》获得师生和评委的高度评价,荣获一等奖。4月初确定这一课题后,我决定不看任何人执教的课例,先读课文五十遍,默读、轻读、朗声读、快读、慢读、细读、研读,随心所欲地读。实际上,对这短短的三句话,区区七十七字,我读了何止五十遍。那几天,一年级的小女竟在我的熏陶下,也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和评价李煜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我个人一直十分关注这个问题。1986年11月,曾在开封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李煜词学术讨论会,意在突破1956年以来对李煜词并不公正的评价。从与会者提交的论文看,对李煜词特别是其前期词,持肯定态度的有很大的数量。遗憾的是这次会议的成果,迄今亦未能给集出版。近读赵治中先生《也谈李温及其词作的评价问题──与王同书同志商榷》(载《汉中师院学报》1993年第二期)一文,颇有一些难以苟同的想法。从赵先生所引王同书先生的观点看,也有一些是不敢苟同的。…  相似文献   

17.
《文献》1987年第3期刊登了陈美林等《沈嵊与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一文,文中多处使用了“阳季”一词,如“明季末叶”、“明季中叶”等,从一卜下文来看,这里的“明季”实际上是“明代”,作者把“季”当成了“朝代"的同义语。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给散曲以一席之地,只不过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情。被历代正统文人斥为没能“有裨风教”的散曲,民国以后,由于吴梅、任讷、卢前、郑振铎、赵景深、陆侃如、冯沅君等前辈学者的倡导和努力,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给予散曲不少的篇幅,而且在讲堂上对敢于直露地表达人的正当需要的散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风气为之一变。1931年任讷的《散曲丛刊》十二种(内收明代散曲家五人的作品)由中华书局刊行;尔后商务印书馆则出版任、卢合辑的《散曲集丛》七种(其中明人散曲三种)。而大量刊印明代散曲作品的是卢冀野自费雕板刊行的《饮虹簃所刻曲》正续集(收明代曲家三十七人的作品。但其中陈铎的《秋碧乐府》和《梨云寄傲》二种,只是陈大声乐府全集中几种散曲别集的选刊,并不是足本。薛论道原有散曲集《林石逸兴》十卷,计小令一千首,而饮虹簃所刊仅有残缺的二卷)以上这三大部份,加上单刻的散曲别集《杨升庵夫妇散曲》和梁辰鱼的《江东白苧》等,有明一代散曲集也不过五十家。1933年卢前在《河南图书馆刊》第一册(期)上发表了《散曲  相似文献   

19.
“故典今读”请到了陈雨石先生,他将为大家谈谈读“中国第一经典”《论语》的新见解。《论语》问世至今,解读文章汗牛充栋,陈老先生潜心研读,提出了自己的创见。我们今天怎样读经典?博取众长固然要紧,读出自己的理解与判断是至上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袁桷及其《清容居士集》五十卷在元初文坛占有重要地位,杨亮先生校注是集全帙前后凡十年,取得了极大成就。仅就其中之校勘情况而言。成果详核、方法多样、材料丰赡。实有必要对其具体校勘情况予以归纳总结,在为读是书、用是书者提供方便之同时,也期望对别集类文献之校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