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2年11月,将届而立之年的《东方杂志》向社会各界发出400余封征稿函,约请"于一九三三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仅1个月,就收到160余件回复。应征稿文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其中上海78篇,南京17篇,北京(时称北平)12篇,杭州8篇,广州4篇,天津2篇,其他还有济南、武汉、西安、青海、日本、新加坡等。作者中最年长者为94岁的马相伯,最年轻的是学生,如时在日本大阪商科大学留学的周伯棣(32  相似文献   

2.
“正名”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阐明了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与系统观,对我们解读“中国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7,(7):115-115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最早使用"中国梦"这个词的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进入近代,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一些有志之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做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梦"。1932年,《东方》杂志发起了寻找"中国梦想"的征文。1987年,话剧《中国梦》上演以后,一些人开始使用"中国梦"这个词。2006年,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等发起召开"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后,"中国梦"一词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毫无疑问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与此同时,从更加宏阔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看,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繁荣也需要中国,因而,“中国梦”还是世界和平之梦,世界发展之梦,世界合作之梦以及世界共赢之梦。“中国梦”顺应了世界潮流,呼应了世界期许。  相似文献   

6.
谭丽萍 《生活教育》2014,(8):117-118
每个人都有梦,每样事物都有追求。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是我的个人梦;我所在的城市想创建成为教育强市,这是一个城市的教育梦;中国想成为世界强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强国梦。"个人梦"与"中国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梦和醉都是历代文人满腔悲痛最主要的消解方式,晏小山也不例外.在晏几道的《小山词》中,他创造了独立的意象群,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梦”意象了.晏几道梦意象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小山词中的“梦”为主体,可从小山梦词的多元表现、多重美感、多层原因三个方面探讨关于梦意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构建的愿景目标,从历史渊源、时代特征、价值诉求和国际比较等维度看,“中国梦”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理想性与现实性、集体性与个体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郭灿金 《小读者》2010,(10):49-49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相似文献   

10.
蒋士铨《临川梦》传奇中以"梦"命名的关目占全剧近一半的篇幅,就剧情发展来看,《临川梦》在梦中达到高潮,又在梦中结束全剧;从命名来看,整部戏冠以"临川梦"之名,而非"汤显祖"或"汤显祖传",不难看出其落脚点正在于"梦"字。本文认为《临川梦》中"梦"包含了三个层次:隐喻了主人公汤显祖如梦的一生;展现了汤显祖寄情于梦,将人生的思索与感受熔铸在"临川四梦"之中的创作过程;同时蒋士铨借汤显祖和"临川四梦"之题来表现自己的情理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正>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国遭到外敌入侵,形势万分危机。国王出榜,招纳壮士,以救国难。当时在招贤榜上,最让人眼热的就要数御厨了。试想,这御厨不必沙场厮杀,只是躲进国王的大帐里,平安的同时还能与国王共享山珍海味。于是乎,全国  相似文献   

12.
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的相关稿件。征稿活动由"未来的中国"和"未来的个人生活"两个主题构成,100余名知识分子参与投稿。其中,"未来的中国"主题的来稿数量更大,内容也更为丰富。分析这些"梦想"内容,既可管窥当时的知识精英对国家、民族未来走向所作的思考,又可观察时代大潮在知识精英群体中的思想烙印。  相似文献   

13.
追“星”梦     
2月1日 有的同学喜欢“追”歌星,有的同学喜欢“追”体育明星,而我独爱“追”天上的星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寤寐"一词,历来被解释为"醒和睡".通过分析"寤"与"寐"的字形及字义间的联系,并结合整篇文意,认为"寤寐"一词在诗中应解释为"梦寐及梦呓"之意.  相似文献   

15.
梦想的现实性反映着人类活动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从客观现实出发,指向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马克思关于整个人类的"世界梦"。世界历史理论为"世界梦"提供了历史观基础,也为"世界梦"的实现指明了道路。在中国梦语境下发掘马克思的"世界梦",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方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邸永君 《甘肃教育》2011,(18):75-75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尚书·梓材》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者,居中之意也;国者,诸侯之封国也。其本义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后来随着所指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一是指天子所在的都城,即京师(首都)。如,《诗经·民劳》有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苌注日:“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即京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本文以电影《夏洛特烦恼》为例,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迷失、追梦、觉醒和实现"中国梦"之间的联系,及其延伸出来的"中国梦"的平民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中的做“梦”者,均为贵族,他们的梦,展示了错综复杂的宫廷争夺储君的斗争,暗示了政治权力的走向,反映了时代的思想局限。司马迁笔下的“梦”,力避暴力和诡秘,大多平和而富有寓意。“梦”是司马迁写人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7,(4):98-100
"中国梦"中的"中国"意指中国,"中国"=China,"梦"=dream,"中国梦"=China Dream。"中国梦"也可译为the Dream of China。现在的译文是Chinese Dream。而Chinese Dream一般认为有两个意思,一是"中国人的梦",二是"中国梦";可是它没"中国梦"的意义。Chinese Dream有几个意思:一"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特色梦"、"华侨梦"或"华裔梦"。  相似文献   

20.
谶言手段的运用是古代小说艺术形式上的一个闪光点,梦谶即是其中的一种。梦谶早见于《史记》中的先秦传述,对人物命运、事件结局进行巧妙地预示。此后历代史传、小说作品中,梦谶无论是在情节的渲染上,还是在布局的结构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红楼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