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期中,语法学家们都把数词和量词当作別类词的一个小类或者附类:把数词当作形容词的一个小类或者附类,把量词当作名词的附类;数词和量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是沒有取得独立的地位的。近十多年来,大家着眼于语法特点,渐渐发现数词和形容词并不相同,量词和名词也并不相同。比如:数词能带量词,形容词不能(“三朵桃花”成话,“红朵桃花”不成话);单音的形容词能单独用为谓语,单音的数词不能(“桃花红”成话,“桃花三”不成话)。量词一般能重迭,名词一般不能重迭(“个个、句句、本本”能说,“花花、书书、猫猫、狗狗”不能说);名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量词总是伴随数词或指示代词出现,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由于渐  相似文献   

2.
量词或形容词“多”“余”附在数词后面时,其位置排列颇值得注意,否则,不符合语法规范,就会直接影响语意的正确表达。归纳起来,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前面是个位数词(1……9)时,则附在其后面的量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3.
“对”、“对于”和“关于”三个介词,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它们仍然带有及物动词的特点,即要带宾语。其语法功能就是组成介宾结构,把自己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心动词,从而表达种种复杂的语法及语义关系。所带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和各类名词性的短语或谓词性的短语。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非并列双音形容词不能重叠。“可爱”属于非并列双音形容词,却出现了重叠形式“可可爱爱”。“可可爱爱”的重叠现象正在进行中,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的特点突出。在语义方面,它表示程度加深,含有赞许的意味;在语法方面,不仅具备一般形容词重叠式的全部语法功能,而且可以独立成句;在语用方面,则体现为陌生化的表达,具有轻松呆萌、活泼有趣的特点。重叠式“可可爱爱”的形成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内部因素,主要是有表达主观中量的需求、类推机制的发挥和高频使用;二是社会因素,主要受到追求新异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做谓语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最常见的是标记词“很”与形容词一起连用构成“很+形容词”结构充当谓语.该结构中的形容词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当“很+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时,“很”是语法标记词,不可省略,其功能是使其后的性质形容词具有程度性和描述性;“很+状态形容词”做谓语时,“很”不是语法标记,而只是强调性质形容词的程度,因此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重读“很”也可以表达强调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语法学界,有的把“努力”看作动词,有的把“努力”看作形容词。众说不一的原因,当然是“公”有“公理”,“姿”有“姜理”。形容词论者,认为“努力”具有和动词语法特征相对立的形容词的如下语法特征:(一)可以受“很”、“非常”、“极其”等程度副词的修饰构成偏正结构。例如:很努力排常努力极其努力相类似的形容词性偏正结构如:很美丽排常高兴极其聪明而动词一般不能构成类似结构。如:金很劳动械非常锻炼热极其奔跑(二)可以带“一些”、“一点儿”等补语构成补充结构。例如:努力一些奋力一点儿相类似的形容词性补充结构如:…  相似文献   

7.
四言式“不A不B”结构,是汉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法格式,由两个“不”搭配而成,有其特定的表意功能和使用规律。本文试就其形式特点、语义类型作一初步考察。至于非四言式“不A不B”结构,如“不打不相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等,在此暂不讨论。一、“不A不B”的形式特点1.A、B的谓词性。进入“不A不B”格式中的A、B具有形容词或动词的特性。有的A、B是形容词性的,如“不徐不疾、不阴不阳”中的“徐、疾”和“阴、阳”。有的A、B是动词性的,如“不瞅不睬、不依不饶”中的“瞅、睬”和“依、饶”。有的A、B原为名词…  相似文献   

8.
“X不X”格式是由同一个词语的正反形式并列构成的句法结构,是汉语里正反问句用以提问的特定格式。进入“X不X”格式的词语是有条件的,在语法性质和结构形式上有一定限制;其中否定词,用“不”或者“没(没有)”取决于语义上的选择。本文主要从结构、功能和语义方面考察“X不X”格式及其相关句式。一 1·1作为一种结构体,“X不X”格式有其特定的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就其结构成分说,进入“X不X”格式的词语,语法上是有限制的。据考察材料分析,只有动词性词语和性质形容词才能进入这一格式,而且进入这一格式的性质形容词也不能以扩展了  相似文献   

9.
多语法著作都将“斤把重/千把斤”中的“把”字看作数词,这种看法理据不足。本文分析了“把”字在词类特点、意义特征上与数词和量词的对立,考察了它在语音、意义、结构上的助加功能,并依据它与助词在助加功能方面的一系列平行性,认定“把”字是助词,并进而论述了它对量词的选择及“量把”的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量词为动量的“A1一量A2一量”格式中“一+动量”结构都是表示动态事件的名词性短语,它们和前面的形容词之间在语义上是性状拥有者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整个格式的语法意义是:动作行为以不同性状交替延续;在运用中格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量词“团”组合关系的基础上,对量词“团”与数词、形容词及中心语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量词“团”的句法语义特点.得出结论:量词“团”对中心语具有选择性,符合圆状聚集这一性质的事物,可接受量词“团”的选择;“团”主要与数词“一”和“两”搭配:受“大”、“小”、“整”三个形容词修饰。就句法成分而言,主要是与数词“一”组合成数量短语作定语、补语。  相似文献   

12.
在黄冈方言中有一个特殊词“乜”,它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副词。“乜”作名词时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乜”作副词时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修饰形容词,二是修饰动词,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乜”修饰形容词和动词时,他们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语法功能不一样,特点各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位数词“亿”能与量词“个”组合,构成“数词+个+亿”格式。基于对该结构语法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结构可看作数量名结构,它在形式上略等于“数词+亿+名词/量词”,且造句功能与之一致。但不同的是,它多用于新闻语体,具有数值取整、“亿”义凝练、语气强调等特殊语用价值。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量词“个”的“个化”作用结果,另一方面与位数词“亿”本身凝练实化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量词为时量的“A1一量A2一量”格式中共现的“一+时量”结构所联系的是在时间序列中任意相邻的不同时间段,其前面的形容词则表示不同时间段内具有的不同的事物性状.形容词和“一+时量”结构之间是语序超常的主谓关系,语序的变换在于突出形容词,强调不同性状.整个格式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事物或现象具有的不同性状在时间的序列中交替变化反复延续。这种格式具有多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周娟 《现代语文》2006,(12):46-47
这类“的”字短语,是结构助词“的”用在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后面无中心语,其意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语法作用与名词相当。  相似文献   

16.
近年“和”类虚词的语法化研究是个热点.文章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解释了“跟”语法化的动因:“跟”的句法条件和语义特征为其语法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诱发“跟”发生语法化的动因是一个概念实体邻近另一个概念实体而产生的语义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人类的认知工具——转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汉语代词的成员就其语法性质来说不是单一的,有的相当于名词,有的相当于动词、形容词,也有的相当于数词,副词。照吕叔湘、赵元任两位先生的说法,代词这一类是“横切”出来的。(参见吕叔湘《汉语  相似文献   

18.
周翠英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1):10-11,37
现代汉语名转形现象中,发生向形容词转变的“名词”在语法特征上表现为:一般和它前面的强制该“名词”发生转变的词语(大多是副词)共同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这些句法成分述谓性强弱上具有一定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给他”存在一种虚化用法.“给”的强影响性和“他”的虚指用法的发展以及“给他”在一定语境下的高频共现,使得“给他”中“给”和“他”各自的语法功能淡化, “给他”被重新分析为一个表示影响性并具有起加强语气作用的准语法词.本文从历时角度入手,试图探究“给他”虚化的动因和路径,也在共时平面上从句法、语用、语音对该结构进行了大致的描写.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只有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结构,才能充当句子的定语或补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数词“一”的语法功能却大为活跃,能够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1.充当主语。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句中的“一”就是一座山的意思。需注意的是,“一”不是一座山的省略,因而,不能把它当作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