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解决这些失误,提高解题能力,笔者主要结合对高考题演练的情况,总结归纳出有代表性的八种失误逐一剖析。  相似文献   

2.
文言断句,是备战高考的一个难点,因为它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掌握文言词语与句式,还要熟知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修辞手法,更要考生能充分读懂文章内容和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3.
彭素珍 《高中生》2010,(12):11-11
文言断句题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直接给指定句子画线断句,二是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2010年高考湖南卷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彭素珍 《高中生》2010,(36):11-11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就成为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想知道如何断好文言句子吗?翻到第11页去看看断句的四种方法吧!  相似文献   

5.
刘阐 《语文天地》2011,(17):40-42
文言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能够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的一种基本能力。文言断句,就是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的能力。从近五年命题形式来看,均有一些省市考查了文言断句。2010年全国共有18套高考试题,有6套试题考查了文言断句。而今年,全国共有17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6)
古人作文往往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所以,读古书需要自己断句,叫做"明句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一定要先弄懂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借助几种小方法来巧妙断句。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停顿。现在高考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考点,近几年广东高考连年考查,其他省市也是多次考查。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的第12题,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北春 《新高考》2009,(12):18-19
断句是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一种能力,跟能否读懂一段文言文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要明确地加上不同的标点,必须以读通读顺整段文字为前提。下  相似文献   

9.
一、通读语段,理清文意近几年,文言断句题相继出现于各省市的高考试卷之中,而且大有发展之势。在新一轮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加强这方面的专题训练。其实,文言断句,有法可依,掌握以下几点,会有效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一、领会文段大意,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我们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力求通过诵读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而不要急于答题。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  相似文献   

11.
标点文言文,可以检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断句练习。但在练习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多练,还必须通过练习,细心揣摩古人的言语习惯、行文特点,逐步摸索和掌握怎样断句的规律、也就是说,提高断句能力,固然贵在实践,但只有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末,应该怎样进行文言断句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辽宁、江苏、重庆、北京等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文言断句题。命题主要采用两种考查方式:一是为文言阅读语段中的句子断句,如2008年重庆卷第11小  相似文献   

13.
刘俊林 《考试》2008,(1):9-10
断句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方法一【示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参考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参考译文: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辽宁、江苏、重庆、北京等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文言断句题。命题主要采用两种考查方式:一是为文言阅读语段中的句子断句,如2008年重庆卷第11小题,广东卷第9小题;二是在文言阅读语段之外,专设文言语段,考查断句,如2008年北京卷第11小题,浙江卷第15小题,江苏卷第21小题。考生普遍反映断句题分数难拿,甚而至于看到断句题茫然不知所措。那么,文言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下面我想就这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袁葵 《现代语文》2011,(9):150-150
高考文言断句题是文言试题的一部分,学生们在解答这道题时,得分却很低。对此,笔者将自己30年的教学生涯以及在历年高三复习时的一些做法馈赠给高三的学子们,以便他们在应对这类试题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6.
给文言文断句,虽是“小”学问,但它却是文言文阅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前提和关键。2004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005年全国高考北京卷和辽宁卷均出现了这类试题,2006年除了上面两省市继续保留,另有广东和福建两省加入,大有“星火燎原”之势。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而迅速地给文言文断句呢?一、要把握“一个中心”,即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字词句都是为表达内容和主题服务的,离开主题和作者思想来断句必然会误断或曲断。如: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求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但是,目前的文言文教学无法达成这一目标。重视文言断句训练是提升学生文言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培养文言语感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措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诵读法的贯彻落实,从而为文言语感的培养打开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8.
断句八法     
文言文一般不加标点,经后人整理并加了标点的文言文,亦需弄清句读,方能准确理解文意。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故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是“童子之师”的起码职责。现在广大语文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断句经验,特归纳整理为八点,暂名“断句八法”。  相似文献   

19.
解文言断句题的基本方法不外乎在粗通大意的前提下,利用题目所给出的语段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因素来判断句子正确的停顿位置。本文对语文高考文言断句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是“以戏/弄臣”,还是“以戏弄/臣”? “以戏弄臣”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这句话历来有两种断法:“以戏/弄臣”和“以戏弄/臣”。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种断法都可以,说是此语双关。那么,“以戏弄臣”到底该怎样句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