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生产力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探析其生态价值,还原其真实意义,维护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补充、完善现行生产力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生产力实体要素、生产要素的构成论述了“自然”这种生态系统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工业生产生态化的设想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条件、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生产力的理解要随实践的发展进行再认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交相作用,是生产力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生产力问题的核心。生产力既包括物质力量也应包括认知成果及手段。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探索天人关系的最新成果、是人类成熟和理性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对生产力概惫的理解会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念,人与自然的冲突并非纯自然方面的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根本上还是社会交往的力量受限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正确理解生产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人与人的关系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形成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使人类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危机。传统自然观和经济发展观的偏执是使人与自然走向对立的思想根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构造新型的辩证的可持续发展观,它包括自然观、经济观和伦理观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自身、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社会;坚持生产力标准,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也内在要求人自身、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生态学从生态整体意义上提出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当代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作了调知,以此来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他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现状在理论上从人对自然的角度作了深刻的剖析,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最终把生态危机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诉历史唯物论蕴涵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逻辑,并致力于通过生产力的合理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来解决生态问题,因而在理论上与当代生态学具有被整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古代人们把生产力看作是人顺应自然的能力,人的作用被忽视;近代人们把生产力看作是人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人的作用被夸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纠正了古代和近代生产力概念中对人的作用的忽视或扭曲,强调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重构生产力概念、重塑人的主体地位。对生产力概念演进过程进行人学审视,有利于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定位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代替对抗。人对自然的信赖亦应是征服与掠夺代之以有序补偿和保护。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作为能动者的人类不仅要追求满足自身发展或当代人生存需要的物质能量,也需要考虑到环境的生产力,以及为恢复和增强  相似文献   

9.
传统生产力概念的认识误区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仅仅理解为社会生产力,而没有包括自然生产力.这种片面理解在理论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上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马克思的生产力把概念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产力的内在本质理解,长期以来国内多数教科书、论著都是从单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去论述的,这种单一的"关系"解释混淆或等同为人的实践的对象性活动关系的其中方面.这不符合马克思的经典原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早就指出了人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的论断.实际上,在现实生产的实践关系上,马克思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机统一的总体关联上去理解生产力的,并且强调人的实践的矢量性,必须把生产力作为人--主体发展的能动表现和展开出来的本质(社会)力量的规定去理解,即从"人与自然的关系" 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这样一种人的本质规定去理解,而不是单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冯涛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106-108,138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学、深层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小说《我的安东妮亚》所反映的女性生态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主要从反人类中心和反男性中心的入手,探索了这部小说的生态境界,认为以前把妇女和自然界都看作是被动的,本身是不具备生产力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生态女性批评的视野下,妇女和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生产力究竟怎样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究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生产关系应当区分为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和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两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具有真实经营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其经营性特征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法律问题,包括劳动关系问题、劳动报酬问题、人身意外赔偿问题、工商许可和税收等问题,这些法律问题影响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提出了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依法运行、提升其法律教育功能;要明晰产权,明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独立法人地位;要运用法律手段减少其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自然界内在价值的否定的认识,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关系的主观方面的绝对化和认为人的价值绝对高于自然界价值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自然生态价值是存在性价值的价值观,坚持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协调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经济产值增长的发展观,尤其要坚持生存意识与发展意识相统一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着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市场由此而完整和统一,全球化的经济意味着全球的人联合起来共同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这就需要从全球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伦理道德所调整的关系愈来愈复杂,这就要求经济和伦理道德的高度融合.于是在现代社会道德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主体,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口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 包括人口数量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人口质量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改善人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必须从人的自身去寻找对策,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概念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概念涉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它应该既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又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它既包括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也包括人改造自身的能力 ,还包括人适应自然的能力 ,但不包括所谓人征服自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地球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和产品种类的剧增,致使全球普遍发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协调好人地关系,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新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及经济学手稿的基础上,对生产方式的含义应有新的界定。生产方式应是生产力的社会方面,经济基础应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这种理解对理论和现实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并且如何体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