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师的公派出国留学是贯彻教育对外开放理念的重要表现。教师个体存在高度异质性导致归国高校教师学术能力呈现较大程度差异。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公派出国留学以及个体异质性对其学术能力的影响发现:拥有出国留学经历的高校教师学术能力提升显著;性别、学位、职称和学科等因素对出国留学教师的学术产出有显著影响作用。由各级政府统筹制定高校教师公派留学计划,将评估机制与出国申请研究计划有效结合,并结合教师个体特征制定差异化考核条例,将有效提高我国高校留学教师的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认知状况及其性别、年龄和学科差异。采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方法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部分教师对学术道德规范不甚了解,学科和年龄差异显著;部分教师对失范行为的判断存在偏差,学科差异较显著;部分教师学术道德认知较为消极悲观,存在显著性别和学科差异。应通过加强高校教师及其后备人才的学术道德教育、采取措施转变高校教师的消极学术道德认知来提升其学术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与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本研究为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调查获取227份有效问卷,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情况和严重程度,然后测度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分值,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称、科研压力满意度、月收入和高校制度公平性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越低、科研压力越大、月收入越低以及高校制度越不公平,将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加剧;职称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建议高校合理安排科研工作量和考核制度,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从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高校教师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4.
1995年后中国女性在担任高校教师职务方面呈良性发展趋势.但女教师学历、职称低,参与高教管理程度低,社会认同感和自我评价低,学科分布的性别隔离等,导致中国高校女教师地位现状不佳,对此,国家、社会、高校应更新观念,以法律保障为前提,为高校女教师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掘女教师的潜能,让更多的女教师施展才华,从而改善和提升中国高校女教师的整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学术职业聘任中,并不是所有好学校的毕业生都能留在好学校工作,有的教师流动到了比求学院校稍差的院校工作,呈现出“高毕低就”现象。利用全国28所公立高校2744位专任教师的调查数据,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学术职业中的“高毕低就”对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从毕业到就业的过程中,院校层次、学科等级的“高毕低就”率分别为51.3%和63.9%。这种“高毕低就”进一步影响到了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发展。相比之下,“高毕低就”教师的科研生产显著更少,但职称晋升速度无明显差异。教师就职院校的层次对学术职业发展的直接影响较弱。只有教师进入“985工程”院校和A++级学科时,就职院校才能促进其科研生产,增加职业收入,加速职称晋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事档案入手,探究性别差异、收入差异、学历差异、职称差异等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认为,美国父权制文化是美国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根源,美国高校女教师职业性别隔离是父权制文化在学术权力体系中的反映和延伸。在父权制文化的背景下,美国高校教师职业性别隔离显著地表现在学科水平隔离与职称垂直隔离两个方面。职业性别隔离严重阻碍了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只有深入撼动父权制文化,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消除高校教师职业性别隔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需求及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对我国三省一市90所中学10909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及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的性别差异已不大,但专业选择中的性别隔离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家庭存在的男孩偏好倾向、家庭教育期望的代际传递模式、家庭资源的不充裕等因素是造成高等教育需求中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而性别刻板印象、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教育期望等因素对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傅端香 《高教探索》2015,(3):119-122
职业倦怠是指现代人在应对复杂社会时产生的亚健康的生存状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在适应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通过对河南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学科类别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组织和个体三个层面提出了预防和改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幸福感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作者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187名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为(5.36±1.66)分;不同性别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不同学科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不同职称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F=2.84,p〈0.05);不同年龄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F=5.37,p〈0.01)。由此得出结论:性别、学科、年龄、职称差异会影响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部分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教师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单位性质的高校教师群体之间存在差异;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特点,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校教师隐性知识测量指标体系。采用同行评价法对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隐性知识的测量,发现高校教师隐性知识与教龄显著正相关,与职称部分显著正相关,与性别、学科类别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深入了解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真实状况。通过文献查阅收集44项使用包含"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因素测评工具的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样本总量为14467人,根据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岗位和职称等5个因素)分组,进行元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人口学变量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表现在性别、年龄和职称三个方面,平均效应量分别为0.19、0.46和0.20,达到中效应水平;而婚姻状况和岗位类型影响不大,平均效应量分别是0.06和0.02,为小效应。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群体内差异不受研究类型影响,但研究工具造成的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学术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核心能力。本研究在构建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教学学术能力评价量表,并对上海市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总体较高,在年龄、职称、性别、教龄等指标上并未呈现显著性差异。在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教学学术能力的要素进行研究时发现,文化认知、组织规范、政策规章三个维度共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发展,其中大学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和科研氛围、晋升和奖励政策是影响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与其科研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利于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完善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本研究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228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尽责性、宜人性人格特质与教师科研绩效之间呈正相关,且自我效能感在尽责性与科研绩效、宜人性与科研绩效之间呈现出完全中介作用;科研绩效在不同学科、院校、年龄、性别、职称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最后建议高校以人格管理提升高校引才育才能力,以规划计划优化高校教师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以此激发自我能动性,从而提升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为进一步提升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美国高校教师调查(NSOPF,2004)的数据,使用描述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美国高校教师研究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研究表明:美国高校教师研究产出受到职称身份、所在高校类型、学科领域、最高学位、获最高学位年限、教学或研究时间投入、性别以及出生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高学位获得年限、教授职称和所在院校类型对美国高校教师研究产出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现状,利用DEA模型,以职称、工资收入、奖酬收入、工作年限和学科背景为投入要素,以教学课时、科研项目、经费和论著发表数等为产出要素,从投入与产出二维角度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客观地反映高校教师绩效的现实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对高校人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8,(1):59-65
TPACK作为一个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框架,对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者进行了相互协调和高度整合。文章首先介绍了TPACK框架及其研究进展,随后设计了高校教师TPACK水平问卷,并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的TPACK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技术相关的水平偏低;人口学变量如性别、教龄、职称等对TPACK各要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TPK、PCK、TK是影响高校教师TPACK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了我国高校教师TPACK水平的发展策略,以期为高校教师TPACK发展与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激励约束机制新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市场经济中,高校激励约束机制必须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教师的个人收入、职称职务评聘和发展机会为主要内容展开,坚持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对称、以贡献业绩定职称职务和竞争的原则,我国传统的高校激励约束机制普遍存在着个人收入水平低。分配平均主义,职称终身制、缺乏竞争等弊端,增加高校教师收入,改革僵化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行聘任制与一定范围内的终身制相结合的职称评聘制度,完善高校教师市场,是建立健全我国高校激励约束机制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现患率、流行病学特征、形成原因、预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基本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吻合,但存在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亚健康现患率和教师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生活习惯、学位、职称、参加体育活动等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