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种子的理想》这节阅读课,我根据学生(不是我班的学生)的变化、情境的变化(全省观摩课,农村孩子从来也没有参加过),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恰当地处理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本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得积极主动,参与面广,热情高,还拓展了想像思维,受到了人文气息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注·提”教材第二册第25课。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通过春风与菱角、蒲公英与落花生的对话,赞美了种子的美好理想。课文十分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创造力;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自信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察到他们灵气的闪现、思维的延伸、想像的拓展、情感的奔涌、美感的熏陶、个性的张扬、思维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师:江筱芳。上这课之前,老师带领儿童在校园内种过蓖麻,并和儿童一道做过种子发芽的实验。儿童知道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即温度(阳光)、空气、水份、疏松的土壤,对本课的学习有了感性的认识。又通过看  相似文献   

4.
听了赵云霞老师的课及教学反思之后,我仅就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学知识正以几何级数递增。因此,人们把21世纪定格为终身学习的世纪。由此形成了这样的理念: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掌握知识。所以,我们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转变传统的学生被动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主题单元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常识性课文,主要讲述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认生字15个,会写生字6个,认识多音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蚯蚓与种子的对话,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理想》是一首哲理诗,诗中以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对于理性思维较淡化的七年级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理想的内涵并学习诗句的表达技巧是有相当难度的。为突破这一难关,需精心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才可取得较显著的课堂效果。具体步骤是:  相似文献   

7.
《种子》教学设计内蒙古特级教师王爱勤《种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课本,第七册第二组里的一篇新课文。选的阅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给课文分段。基于上述的原因,《种子》一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同时要突出“...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物体—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初步知道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到经过实验验证的科学结论。 3、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 每实验小组(4人一组):1、有橡皮塞的小玻璃瓶三只,瓶盖上插入玻璃管,内分别装入染色的水(红色)、酒精(蓝色)和煤油。 2、带橡皮塞及玻璃弯管的小烧瓶—只,玻璃管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以上第一教时用)。 3、木板、大头针(或铁钉)、垫片、铁丝、铜丝、铅丝、酒精灯、镊子、火柴等。(第二教时用) 教师:水槽、热水、小“喷泉”装置、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瘪乒乓球。  相似文献   

9.
教学开始、老师先让学生们在校园里用凸透镜把火柴点燃,后进入教室继续上课。 师:“今天我们研究凸透镜。(板书课题)大家用手摸摸自己的凸透镜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表达中心,学习通过人物行为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这是安庆专区实验小学六年级最近一次语文讲读教学的实况记录,教者是李让伯老师。这一课因为结合作文指导,共教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我们今天学习第十课。”学生迅速地打开课本,教师问:“这一课的题目是——?”学生轻声读出课题:“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师随声板书课题说:“对,没有谁把‘碑’念成‘牌’。”接着教师指着课本插图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个什么样子,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插图。看了整个图形以后,  相似文献   

12.
陈良 《现代语文》2008,(10):52-53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准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相似文献   

13.
班级:银川二十小学 一(1)班 时间:1985年8月10日 教材:四省市六年制教材第三册 评课者:特级教师卫班元 第一教时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知道吗? 生:现在是夏季。 师:对,现在是夏季。今天我们来学一课讲秋天的课文。这课课文应该在二年级上,今天你们提前来学,夏季学秋季的课文。不过,我知道你们在一年级上过听说课,知道很多秋季的知识,对吗?你们也学过秋天的课文,哪一课呀? 生:《大雁》。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教学过程】一、猜题中揣意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15.
《理想的阶梯》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议论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 ,打破传统教法 ,以“问”为切入口 ,循序渐进 ,逐层深入 ,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开放状态 ,学生学得积极 ,学得主动。教学思维经历了开端、发展、高潮三个过程 ,对教者而言 ,它还有个尾声。思维的开端 :师问生我在上《理想的阶梯》这节课时 ,首先以自己实现理想的话题激情导入 ,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 ,以“问”为切入口 ,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课文的中心论点及结构方式 ,理解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  相似文献   

16.
17.
设计理念 本设计紧扣“我的理想”这一主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置了资料交流,组内讨论、演讲、评议,班级内评议、演讲,自由论坛等真实的课堂交际情境,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思考、倾听、表达、应对,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切实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本设计紧扣“我的理想”这一主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置了资料交流,组内讨论、演讲、评议,班级内评议、演讲,自由论坛等真实的课堂交际情境,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一、让学主懂得敝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善于寻找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途径。这样,就可以拾阶而上,一步一步地攀登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二、学习本文结构安排上采取“总——分——总”的方式:论述观点时运用“并列式”方法,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议论。这也是本篇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一、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通读一遍,练习  相似文献   

20.
董玉梅 《生活教育》2012,(16):51-53
《理想的风筝》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笔者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从激情导入中感知思念之情,在品悟细节中体验思念之情,在品味心声中深化思念之情,在拓展延伸中升华思念之情,逐层深入,从而感受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