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跨入三尺兰台,加入档案工作队伍至今。已整整十二个年头了。这十二年里。有过令人欢呼雀跃的掌声,有过不被人理解的泪水,但更多的是一路默默走来洒下的无数辛勤汗水。如今。回首走过的这些年的历程,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千言万语,涌至笔尖……  相似文献   

2.
话说两年前,即1983年,适逢机构改革,年届四十有六,曾任市档案局办公室主任的老王,被推上了档案局副局长的宝座.  相似文献   

3.
兰台情缘     
记得还在我的童年时代,母亲当时在县委落实政策办公室任秘书职,那时,经常有来访者到我家向母亲询问关于落实政策之事,母亲耐心地向来访者讲述党的政策,并经常讲到"根据我们走访调查,查阅了当时的档案资料"之类的话语.  相似文献   

4.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回首我筑梦档案献年华,圆梦兰台伴成长的三十二个春秋,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感恩、感念、感怀、感想涌动于心;昔人、昔情、昔事、昔物跃立在目。仪缘撞业我生长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教习语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学时就喜文厌理,偏好历史。钟爱《古文观止》,  相似文献   

5.
我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兰台新兵,已近一年了。以前对我来说档案似乎并不十分陌生,但又不十分清楚,直到走上了档案工作岗位,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我的兰台     
<正>千年前的汉宫,石墙清冷,石柱伫立,静静的散发着书卷气息。无论宫外如何喧嚣不宁,烟尘四起,兰台,这宫内藏书之处,却是"虽遭溃乱,独不逢灾"。这里有过春秋的大气辉煌,有楚时的文化经典,有儒人的智慧精华,有历史的文案典籍,西安这座城,有它便增加了一些灵性。如今,兰台现已成为档案的代名词。它不仅仅是座石砌宫殿,而是档案文化的发源地,是记叙档案历史的载体。兰台之事,已然成为了我的敬畏而钦佩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我的情缘孙泽敏孙泽敏,1952年生,主任记者,上海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兼编辑部主任。孙泽敏钟爱电视新闻和文学创作。他创办了社会多视角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透视》,他所采编的许多深度报道曾在上海引起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9.
姚蓉 《湖南档案》2013,(12):43-43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档案工作者,从风华正茂到年近半百,漫漫27年的兰台之路,平淡而充实,平凡而有情,成就了我的无悔人生。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改革开放的幸运者。1979年17岁高中刚毕业就顶替父职,被分配在江宁县公路管理站桥梁工程队,不久又被调入县交通局机关工作。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一名国家正式职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年幼的我非常珍惜这份别人求之不得的工作,满怀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梦想自己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瑰丽的人生华章。如今的我已到了古人所说的"知天命"的年龄,回想自己35年的工作历程不禁感慨万千。从打字员、文书到档案管理员,我的岗位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由县委党史办升调到县档案局馆,之前我对档案工作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曾经为了调查隆昌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到过许多档案馆,那种查到资料(哪怕是片语只字)的喜悦以及没查到的失望沮丧,至今仍记忆犹新。二十年来,我把满腔的激情和对档案工作的热爱全部投入到了艰苦而朴实无华的工作中,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焕发档案的青春,让沉睡的档案更好地为现实工作服务。曾经,在没备简陋的库房,我们一卷一卷地为档案消毒杀虫,累得腰酸腿痛也毫无怨言;曾经,在大雨磅礴的深夜,担心库房漏雨危及档案而毫不犹豫地从家里冲进电闪雷鸣之中,为了编纂系统翔实的史料,一头扎在浩繁的档案资料中一捞就是几个月……这一切虽然很苦也很累,但却干得积极,干得快乐,干得心安理得,总认为档案工作就必须千方百计干好档案工作,否则就是对“兰台使”的亵渎。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辛勤的耕耘,《档案法》的宣传贯彻日益深入人心,县委政府更加重视档案工作,投入一年比一年增大,机关乡镇档案工作如履春风,上等级的单位越来越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为了这个梦,我选择了攻读文科,我也一直在朝这个梦想努力着。1986年6月,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在辽宁大学的录取专业里瞥见了"档案学"——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的意识里档案一直充满着神秘感,我不知道档案还有本科生,档案专业学什么、做什么啊?神秘感吸引着我要走进这个神秘的殿堂,于是我改变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方向,带着对未来的好奇和期望选择了档案专业。发榜后我以较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21载职业生涯中,我先后从事过七八份工作,从事文秘工作更接近18年,可唯独对档案工作不离不弃。它没有秘书工作的光鲜亮丽,没有信息宣传的行云流水,没有外联工作的长袖善舞,却以平平淡淡、朴实无华的方式让我重新领悟工作和生  相似文献   

16.
黄惠珍 《档案与建设》2020,(2):68-69,56
岁月不居,年华如水,时光总是在不经意中匆匆而去。蓦然回首,从成为苏州大学首批档案专业学子至今,我与档案结缘已36年。这36年,我见证、亲历了江苏档案事业的恢复整顿、起步发展,并将毕生之所学所长、毕生之心血情感,全部投入、奉献给了深爱的档案事业。尤其是1997年走上领导岗位后,至今一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但求不负组织的期望与重托。让我自豪的是,我们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而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路走来,每一个脚步都让我深刻铭记、倍感珍惜,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充满时代印记、令人心潮激荡。  相似文献   

17.
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表,喜欢安安静静、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地生活和工作.所以,我对职业的选择,先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后是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习钢 《四川档案》2010,(1):64-65
今年是祖国60周年华诞,欣闻省局开展“情系兰台”征文活动后,我心潮起伏,想到自己参加工作34年来,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时代却与档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97年5月,我调到德阳市档案局工作,从此我的兰台情结为我的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光阴似箭,时间如梭。入行12年来,我感受到了档案工作的艰辛与清苦,更享受到了事业成功的快乐与自豪!  相似文献   

19.
20.
张建伟 《兰台世界》2004,(12):55-55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火热的军营生话。让我从小就萌发了强烈的愿望——当兵。因为我是父母的老儿子,两个哥哥巳从军。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两个哥哥分别在南北边疆执行任务。所以母亲极不愿意我再走进军营,希望我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他们身边工作。但是1979年11月,16周岁的我还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愿,踏进军营,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