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信息化装备研发的先驱者,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型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工艺,常常被称为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之母"。"雷达制造,也需要工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十四所)首席专家朱建军强调了工艺之于雷达制造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如果把设计比作电影的  相似文献   

2.
正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制品,它的原料是黏土或黏土加入石英、长石等混合物,经成形、干燥和焙烧而成。远在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篝火上烧制陶器。灿烂的中华文化与陶瓷关系密切。6000多年前的半坡人普遍使用尖底陶罐汲水。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彩陶。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已有快轮制陶技术,制成了闻名中外的黑陶。秦始皇陵出土的大批陶兵马俑,制作之精美,气势之宏伟,举世无双。唐代的"唐三彩"陶瓷,至今还为人们所喜爱。五代时期,我国的陶瓷技术已登峰造极,生产的陶瓷被誉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此后,历代名窑珍品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医学诞生至今仅百余年,而在过去的上千年岁月里,华夏民族是在中医药的滋养下绵延生息的。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著医书,再到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创造性地提取青蒿素,从古至今中国人从未放弃过对中医药的探求。无论是止血安胎的阿胶,还是能活血化瘀的红花,抑或是平易近人的枸杞与芝麻,本草的力量不仅仅是"治已病",更可以通过滋补养生、调节气血阴阳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医药古籍中云:"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相似文献   

4.
城池防守的器械《武经总要》云:"守城之道,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攻也。"也就说,周密部署、积极防御才是王道。好在中国古人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写出许多流传后世的城防"操作宝典",并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制式装备系统。  相似文献   

5.
傅建华 《知识窗》2010,(4X):45-45
<正>中国古代是陶瓷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产量之巨、质量之精、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举世无双。陶瓷人物图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最重要的装饰题材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过去,我们主要从艺术或工艺角度来探讨和研究中国古代陶瓷人物图,但对其所表现出来的显著而鲜明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游客、市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游客、市民对日照黑陶的产品类型、关注因素、价格等需求特点,发现具有黑陶文化符号的旅游纪念品、黑陶制陶文化体验、观赏与创新的工艺品是最受欢迎的黑陶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日照黑陶市场细分、产品、价格、渠道和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3,(11):53-55
在中国传统社会,狐狸享受着民众高规格的待遇:人们忌讳直呼其名,而冠以"狐仙""仙姑"等尊称;人们造堂设龛,虔诚地祭拜着它;人们谈狐色变,却又经常讲述着与它相关的故事与传说……狐仙信仰古已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古人视野中的狐狸就已经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了。《国语》记录了春秋时吴国的一则谚语:"狐埋之而狐搰(挖出)之,是以无成功。"意思是说狐性多疑,埋了  相似文献   

8.
安平桥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全长2255米,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不久前,安平桥与其他21处古迹一道,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整体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电视剧《大清盐商》的热播,不少观众对"盐"多了一分关注。盐,在中国古人眼里是无所不能的"天藏之物",不只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盐文化",而且注入了中国的基因,"炎黄子孙"与"华夏民族"的诞生和形成都与盐密切相关,果敢、礼仪的民族性质形成也与盐有关……"盐之争夺"导致炎黄合并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炎黄子  相似文献   

10.
正"极简"是陈和生办公室的风格。房内的办公桌、茶几、沙发都是最简单的摆设,唯一显眼的是贴在墙上的工程图纸。就在这间略显单调的办公室里,这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中科院院士,主持缔造了"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3月25日,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验收。建成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成为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2月17日,"科普中国:科普传播之道——科技传播者在线学习平台"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主持仪式。开通仪式上,徐延豪与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刘汝林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的共同见证下,一起用金钥匙启动学习平台,标志着"科普中国:科普传播之道——科技传播者在线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并投入运行。"科普传播之道——科技传播者在线学习平台"是"科普中国"品牌拦目(频道)之一,是专门面向科技传播者的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由中国科协、中国电子学会与新华网共同举办,旨在充分运用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厌氧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工艺主要工作原理及最佳运行工况的设计概述,说明了采用上述组合工艺模式处理铁路中小站的生活污水是非常适宜的,尤其是在满足出水要求的前提下,组合工艺具有运行稳定、管理简捷、无动力、低能耗、处理效能发挥最大等技术优势,对解决铁路中小站点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有较大促进作用,不失为铁路中小站点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之首选。  相似文献   

13.
"秦"之称,为昔日的"秦代"、"秦地"、"秦人"代称,与周、秦、汉、唐的历史发展有关。"秦声"之称,来源颇古,既包含了当地风俗人情,还包揽了当地的文化艺术审美。"筝"产于秦地故称"秦筝",制作工艺延续至今。现代的"秦筝"是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百科知识》是伴随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起步而问世的,将近40年后的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已然上路。徜徉在"百科之林",让我们欣赏根植知识沃土的棵棵秀木,采撷科学文化结出的累累硕果,见证中国大百科全书如何成长为世界百科之林中的参天大树。"《中国大百科全书》刚刚屹立于世界百科之林,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姜椿芳同志却与世长辞了。"这是新华社1988年1月6日播发的首都各界人士向姜椿芳同志遗体告别的新闻导语,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中国大百科全书首任总编辑的悼念和哀思。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15,(2):60
<正>2015年1月21日,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科学媒介中心"微信公众账号正式上线推送。"科学媒介中心"微信公众账号秉承着全球视野、时代高度、历史纵深、科技前沿的理念,致力于传播科学共同体权威、理性、及时、准确的声音,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学传播的平台;并将及时推送科学传播的文章。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罗晖为科学媒介中心公众帐号撰写了题为《科学媒介中心:跨科之桥、越堑之梯、创新之光》发刊词,文章表示,科学普及是跨科之桥、越堑之梯、  相似文献   

16.
在3D打印技术中,当前方法是依据该切片方式利用远程送丝和近程送丝相结合的方法,一直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黑陶水土比例、喷头直径、挤出速度等参数对陶坯表面3D打印质量影响试验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适用于陶坯表面的预测模型,给出陶坯表面切削速度、陶坯表面进给量、陶坯轴向切深及陶坯径向切深与陶坯表面的量化关系,建立以表面粗糙度为优化目标的陶坯表面切削参数优化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法理论进行多目标陶坯表面参数优化,分别研究黑陶水土比例以及喷头直径和挤出速度等参数对陶坯表面产生的影响,以陶坯成形时喷头直径垂直于陶坯表面单位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出陶坯成形试样为依据,完成黑陶水土比例、喷头直径、挤出速度等参数对陶坯表面3D打印质量影响试验。试验证明,在喷头直径为0.6 mm,黑陶水土比例为1∶7,挤出速度为20 mm/s时,能打印出质量良好且具备较高精度的陶坯表面。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军礼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2,(18):53-54
正军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指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典礼,属于礼仪制度的"五礼"之一。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概括了古代军礼的构成:"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即古代的军礼系由5种具体的礼组成,其中,大师之礼用于出兵征伐;大均之礼用于均土地、赋税;大田之礼用于田猎;大役之礼用于营建土木工程;大封之礼用于定疆域、分封土地。军礼中的大均、大田、大役、大封四礼似乎与军事活动无关,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但凡国内有重大的活动,诸如均田、征收赋税与押运、营建大型土木工程等,  相似文献   

18.
西北勒朴瓦服饰特色鲜明,制作工艺精良,享有"服饰中的兵马俑"之美誉,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文章主要探讨朴瓦服饰的制作工艺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航天航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记载着清华人不朽的业绩: 华风翔有"中国近代航空先行者"之称;梁守磐(1937年机械系毕业)是中国火箭事业的奠基人,是海防导弹的总设计师;中科院卫星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1983年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银河"第一代巨型计算机开始,历经数代中国科学家的艰苦探索,2010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勇夺国际TO1P500排名第一。"天河一号"可以在1秒钟内实现2570万亿次运算,而普通的商用计算机峰值为每秒10亿次运算。中国超级计算机终于冲上世界之巅,"天河一号"也被誉为"国之重器"。玻璃房子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中国气象部门想从欧美进口一台计算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