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0月,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官爱萍参加了在马鞍山举行的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讲读《鸟的天堂》一课,荣获一等奖。在教学中,宫老师抓住重点句段指导学生熟读精思,悟道学法,培养读书能力,得到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教学作者第一次游“鸟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宫老师没有逐个自然段讲读,而是用几句导言切入重点句段。师:吃过晚饭,作者和他的朋友很有雅兴地划着小船,一路欣赏着沿途的美丽风光,看到了“鸟的天堂”的周围环境是那样幽静,景色是那样秀丽。那么,他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看那棵大榕树的呢?生…  相似文献   

2.
《鸟的天堂》一课(统编小语第八册)构思新颖、巧妙,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课文分第一次专程参观没有见鸟和第二次路经鸟岛无意得见两部分进行叙述。第一次因为是专程参观“鸟的天堂”,作者满以为一定能见到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鸟,满怀希望,轻松愉悦。这种情绪随作者耳目所及而转移于物;因此,看到红霞就感到横在天边的是舒人胸臆的“灿烂”;看到绿叶,  相似文献   

3.
《鸟的天堂》没有从鸟落笔,而是先着意写大榕树,使人产生“鸟的天堂”为何没有鸟的疑问。课文为什么用那么长的篇幅描写大榕树呢?我认为:课文题为“鸟的天堂”,当然离不开写鸟。然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却并不在于写鸟,而在于写榕树。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鸟的天堂》的作者对榕树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我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从作者观察点的移动去研究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懂得了作者写榕树的方法是:先从远处看,写整体;再从近处看,写部分。接着,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作者是怎样从远处看写到近处看,由写整体到写部分的,启发学生体会句子的描写和词语的运用。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本文作者描写榕树的作用,我帮助学生复习了第六册上的习作例文《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也有一段  相似文献   

5.
《鸟的天堂》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茂盛的大榕树名副其实是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和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点明文章中心,意蕴深刻,学生往往不能披文入情地理解体会。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肺腑的赞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描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那棵美丽的大榕树,从而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锦秀河山的情怀。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的那棵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前,情绪未…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理解性提问 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必然要有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来。从理解课文的角度看,提问技能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环节。 1.抓疑点。老师应在学生疑惑处设疑,唤起他们的思考。比如教《鸟的天堂》一课,可设疑:“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却没有写一只  相似文献   

8.
标点符号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来完成的。在句子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标点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认识。例如:①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这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后一个却不加引号?课文以赞叹之笔作结尾:“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一个“鸟的天堂”是指人们给那棵大榕树的特定称呼,故加上引号;而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巴金)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  相似文献   

9.
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而好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及方法 ,还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并且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下面 ,笔者谈谈个人的观点及做法。一、新旧知识联系 ,设计铺垫练习学习了《鸟的天堂》后 ,在学生初步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基础上 ,接着学习同单元课文时 ,设计练习 :《鸟的天堂》一文是写的 ,作者一共去了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 ,第二次才看到了。对树的这段描写我们称之为描写 ,对鸟的这段描写 ,我们称之为。《草原》一文是写的 ,作者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这是课文的描写 ;同时又…  相似文献   

10.
一篇课文如一只立体的大球,球有珠心,它辐射四方;球中有小球,小球也有球心,它也可以向它拥有的空间辐射。这样,篇——段——词句的关系就明朗了。分析课文伊始,引导学生切入球心部位,球就会转动,并且转动自如。这对贯彻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阅读教学要坚持“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是大有裨益的。这里举双册两例,供老师们实践一下,看效果如何?一、《鸟的天堂》(五年制第八册第23课)1.切入大球心,引导学生鸟瞰全文。问:“鸟的天堂”这个课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为了让学生跟随作者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初读课文时我组织学生给课文分段。很快,学生分好了段,我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准备意见统一后进入下一板块的学习。结果,学生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分法。第一种分两段:第一段(1~9):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二段  相似文献   

13.
《鸟的天堂》(第十一册)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教出新意,使学生学得主动呢?下面是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想一想,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3个问题。 生:我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相似文献   

14.
犤教材分析犦《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第18课,它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尤其是在表达上富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写了大榕树奇特的静态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向读者完美地展示了“鸟的天堂”的绮丽景…  相似文献   

15.
《鸟的天堂》是小学五年制课本第八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是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静态和动态”的统帅篇。文章语言优美,艺术形象鲜明,两幅美丽图:一幅是幽静安宁的乡村黄昏风景图;一幅是斑斓多彩、莺歌燕舞的乡村清晨速写图。教学时,注意发挥教材的形象感染作用,通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 一、通读全篇,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这  相似文献   

16.
【课例简析】《鸟的天堂》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路经“鸟的天堂”看到了奇丽的榕树和充满生机的鸟的活动,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该文编人小语第十册,属于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动态和静态。教学此文可采用目标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1.提示目标,整体感知。2.直奔重点,讲读结合。3.回归整体,检测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一株又大又茂盛的榕树”是作者所见之一,课文7、8两个自然段做了直接描述.教学中,如何使语言文字显“形”,让学生读“活”这棵又大又茂盛的榕树呢?运用多种感官,效果显著.请看下面的课堂教学记录.  相似文献   

18.
一、破题激趣,初识“天堂”美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呢?(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想象中的天堂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形象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动人。)二、自读自悟,感知“天堂”美1.读。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本文是该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鸟的天堂”的秀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之情。作者通过对大榕树的静态(第二段)和鸟的动态(第三段)的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景美情浓的风情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静景和动景,学习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色,领会作者对祖国锦绣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尝试例谈深圳何夏维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情并茂极具审美价值的好课文。现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十册课本为例,谈谈我进行审美教育的尝试。《鸟的天堂》一课开头两句:“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