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体育院系武术套路教学的准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体育院系武术套路教学的准备活动系统化、科学化,根据武术套路教学实践,采用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阐述准备活动的定位、框架结构的设想以及所应注意的问题,并着重对其各部分进行可操作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火药武器第一次出现,武术中的徒手搏击术发展趋于完善和成熟。此后随着战争中火器使用的增多,徒手搏击术中技击功能弱化,而其他功能渐渐显现。对北宋时期及徒手搏击术的研究,有利于对武术徒手搏击术发展历程的全面掌握,从而为武术学科的全面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理论分析、资料归纳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方法对武术长拳类项目少儿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长拳类项目的赛前准备活动的监控指标为: 时间持续30 m in,体温应升高1.5℃,心率区间应在130~195 次/m in,其平均心率应为HR= 150~160次/m in, 并结合实践结果及实验经验, 制定出了武术长拳类项目少儿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的内容、量、强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摘要:武术理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代表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武术技术的发展差强人意。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历史回顾和对武术的影响分析,对传统武术精华及其独特价值归纳,认为武术体育化是历史趋势,但被动体育化横向肢解了武术本体。武术应顺应搏击运动历史潮流,以中国传统武学思想为指导,以散打运动为基础,融合传统武术摔和站立拿技术,形成踢、打、摔、拿有机融合的技术体系;训练手段中,将太极推手、站桩、拍打等培养触觉和寸劲的传统训练手段融入现代格斗训练中;竞赛上完善踢、打、摔、拿四种技术为一体的规则体系,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既展现中国武术搏击特点、又彰显现代体育趋势的新型武术搏击项目。对于武术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田径技术课教学过程中的准备活动为研究对象,在论述了准备活动在田径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原则后,指出:准备活动的创编应与专项教学内容相结合;田径专项技术课教学中的徒手操的选用应与美育教育相渗透。  相似文献   

6.
体院武术普修课准备活动的安排实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院武术普修课的技术教学质量,在不增加技术教学时数和准备活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准备活动的时间,安排一套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准备活动,既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学生学习套路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技术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中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准备的,准备活动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基本部分任务的完成。它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注意加强准备部分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不能认为只是活动活动身体,而稍有放松或忽视。应确保准备活动的时间、准备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合理的强度以及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的有机结合和补充,使身体的各部位、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术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较高的文化内涵。然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武术教学效果。对目前高校武术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阐述在武术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高校的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一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当道教武术是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由武当山地区远古猿人狩猎搏斗技能、冷兵器战争搏击技能所形成的武当山技击武术的生存需要,与武当道教宗教法式活动等的需要而产生、形成的一个受武当山社会环境影响、寓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武术派系.  相似文献   

10.
浅谈武术散打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体现武术本质属性的散打运动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如何使散打运动健康的发展,圆武术爱好者的梦,使散打运动成为当今第一搏击运动。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武德和人文精神方面研究武术散打,能够与武术爱好者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与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武术套路中常见的损伤进行了研究,从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诸方面分析了武术套路损伤的部位、性质及原因。并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从准备活动、运动负荷、自我保护及身体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武术套路中运动损伤的措施,旨在为今后的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以它的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们投身其中。近年来,外国留学生的武术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但同时也频频伴有损伤的发生,如何做好预防工作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以首都体育学院的35名武术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运动损伤状况展开调查研究,分析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动作不规范、专项素质没跟上、准备活动不充分、逞强好胜急于求成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措施:端正学习态度、做好准备活动、注重身体素质、规范技术动作、加强自我保护等,为今后留学生的武术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初级剑术的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初级剑术的技术分析,在阐述了学生学习初级剑术时的武术基本情况后,论述了“动、节结合,徒手辅助,抽取组合,分类区别”在初级剑术教学的应用方法与作用。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揭示教材的内在规律;在准备活动中穿插剑术基本功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前动作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作为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人类动作发展特征在体育课程设置、训练计划制定中突显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法,基于个体动作发展特征针对体育与健康武术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理论层面上得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中武术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即,动作难度和体能发展设置有待商榷、动作技术比例较低。实验得出小学U6—7阶段武术教学设置中健身操难度大、基本动作专业评价高、协调性评价有待商榷、U10—11阶段“基本掌握”要求较低。初中U12—14阶段武术套路评价中的打出“武术劲力”不宜要求。全国武术项目联盟小学阶段武术教学设置中基本动作部分内容学习难度较大,以及展演活动和教学设置欠明确。依据动作相关学科、发展科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意见或建议,即全国学校武术项目联盟武术教育体系设计中课程内容细化和具体设定展演活动比重等。本研究以提供给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武术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由成都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电教科联合录制的我国第一部武术教学训练录相片己于1987年12月摄制完成,并经成都体院教材评审委员会和专家鉴定,评为优秀录相教学片.该片包括了武术教材和目前竞赛中主要的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操练和搏击等项目。并按其各类拳种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本片取材于1987年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比赛中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和西方搏击术都是以各自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孕育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因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在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增多。中华武术和西方搏击术作为各自文化的一部分,在交流碰撞中出现了多次融合,这也是世界搏击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以各种拳术、器械套路的演练为中心的体育活动。通过套路的演练来品评武术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武术套路是由武术基本技术连续起来组成的。但武术套路的结构并不是武术基本动作的简单总合,而是有它一定的编排原则和方法的。套路的编排直接影响着武术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一、依照教学顺序进行编排编排套路时的动作选择,一般是由已知到未知,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新的套路编排又不脱离原有套路的基础,也不停留在原有套路水平上。编排初学者成套动作时,要考虑到为全面掌握基本动作打好基础,并在掌握基本动作过程中丰富套路。因此套路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体操教学的准备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艺术体操教学的准备活动内容与基本教材结合紧密,互相渗透,具有同一性。艺术体操的准备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以及正确的身体姿,改善专项身体素质。安排准备活动应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并考虑整体规划,同时还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准备活动教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的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仍采用开始部他、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组织形式,以90 min一节课为例,准备部分占20~25 min.即占一节课的近1/4~1/3的时间,因此组织安排好准备部分也是上好课的重要一环,应给予极大的重视,必须改变千篇一律,简单化,甚至取消准备活动的作法.要改变传统多于创新,呆板多于活波的现象.准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变化极少,缺乏创造性,无针对性,呆板的准备活动是很难使学生进入教学所需的状态,也不能成为基本部分教学的有机体.如何设计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F0002-F0002
吉林体育学院武术系成立于2000年l2月,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武术系现设有武术、搏击、养生、防卫、摔跤5个教研室和1个武术理论研究室,开设武术、散打、跆拳道、拳击、中国式摔跤、传统养生、擒拿与格斗等专项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