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辅导》2016,(10):38-39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同学们都能说出来吗?这“四大发明”指的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它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也对世界的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吧!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电脑》2006,(3):38-38
我国古代有《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你知道英语中也有“三字经”吗?嘿嘿,就在下面呢!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号称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既然是“文明”,于是乎,中国人的骂也就随之文雅起来,有拐弯抹角、措辞优雅的特点。而在国人中,倘若要组建一支“骂队”来代表中国之国骂,无疑,“骂队”里的“运动员”都将是文人。 文人能成为咱国骂之代表,那当然是由于文人们已具有做代表的能力。从哲学角度说,代表者,必须具有其所代表内容的普遍性。而文人们能用批判继承的方法,广采大江南北古往今来骂之精华,并发展之。他们不配做代表,谁配? 既然文人们是国骂的代表,那这些代表们总该有代表作吧!当然有!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不是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经常会有同学问这样一些问题:“诸葛亮会借东风,这是真的吗?”“李元霸那么瘦,怎么来的那么大力气?”“康熙皇帝经常微服私访,安全问题怎么解决?”等等。如果表示异议,学生就会说:“老师,电视上这么演的。”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内衣     
米祈 《成长》2006,(12):67-67
我常在书上看到对中国古代女性服饰的描述,但是关于她们的内衣却很少提及。中国古代女人穿内衣吗?古代有胸罩吗,或者类似胸罩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刘洪波 《师道》2005,(9):11-11
中国的高考,时兴“议论”。议论些什么呢,家长里短吗?校园生活吗?社会政治吗?经济军事吗?通通不是,中国高考的惟一议论对象,乃是“人生”。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人在自我与环境的冲突中,采取或反抗,或亲近,或逃避的态度以消弥心理的焦虑,从而相应产生“宏大的自我”“被贬低了的、如影的自我”及“潜藏着的迫害者”,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借鉴新弗洛依德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自恋心理产生的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古代文人自恋心理的3种状态——自我中心、自我依恋和自我虐待,并揭示了自恋对中国文人和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常读书、看报,往往就会时不时地读到古代的各种各样的“关”,而其中最大最有名的古“关”,你知道有多少吗?根据我的统计,最大最有名的古“关”有17处,它们分别是:  相似文献   

9.
有位学生向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卖炭翁’中的‘翁’字是什么意思?”“老头呀。”古代人称多大年纪为‘翁’?”“六十岁以上吧。”“六十岁以上男子只能称‘翁’吗?”“不,还有‘叟’,‘父(甫)’,‘花甲’,‘古稀’,等等。”“不能称‘公’吗?”“不能,‘公’是对中年男子的敬称。青少年男子一般敬称为‘郎’,老年男子一般敬称为‘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现代西方,还是古代的中国,私立学校都比较兴盛。但学校的私有化就一定等于产业化吗?私立学校是靠什么来求发展的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但对他的学生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对自己的独生子也十分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循循善诱,耐心开导。孔鲤是孔子惟一的儿子,但是孔子对他一点也不溺爱,不放纵,从小时候就启发、督促他勤奋学习,努力求孔鲤说:“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孔子告诉他:“不学诗,就很难以好的言辞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孔鲤听了孔子的话,默默进屋里学习去了。过了几天,孔子在院子里又碰到孔鲤,便又问孔鲤:“你学过礼了吗?”孔鲤答道:“没有。”孔子又说:“不学时注意加以督促。孔鲤的同学陈…  相似文献   

13.
从杜甫看古代文人的仕途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入仕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殊产物,对中国古代文人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写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轨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生就典型地勾画了中国古代文人入仕的基本行迹。  相似文献   

14.
<正>“选一篇什么课文参赛呢?”这是我脑海中有关省赛课的回忆里最早的一个问题。选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参赛,与十年前我在美国公办小学教汉语的经历有关。那时候,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席卷全球,在中国文化课上,美国的小学生就问我:“老师,中国有超人、钢铁侠这样的超级英雄吗?”我回答:“有,几千年前就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有开天辟地的盘古、炼五色石补苍天的女娲、人小志气高的哪吒、劈山救母的沉香等超级英雄。”金发碧眼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人常用乐来写哀事.这样做的效果是更能衬托出作者的心情,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乐写哀,一倍其哀”,这是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的手法。那么古代文人是怎样运用“以乐写哀”的呢?  相似文献   

16.
清洁的精神     
二百余年之后,美名震撼世界的英雄荆轲诞生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妇孺皆知,但是今天大家都应该重读荆轲。《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一节,是古代中国勇敢行为和清洁精神的集大成。那一处处永不磨灭的描写,一代代地感动了哺育了各个时代的中国人。独自静静读着荆轲的记事,人会忍不住地想:我难道还能如此忍受吗?如此庸庸碌碌的我还能算一个人吗?在关口到来的时候我敢让自己也流哪怕一滴血吗?易水枯竭,时代变了。荆轲也曾因不合时尚潮流而苦恼。与文人不能说书,与武士不能论剑。他也曾被逼得性情怪僻、赌博嗜酒,远远地走到社会底层…  相似文献   

17.
米析 《成长》2006,(5):71-71
我在读古代小说的时候,读到古代一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在出嫁前会接受媒婆的检验,有一种方法就是点“守宫砂”,据说这种红色的颜料会渗透进皮肤,检验出女子是否处女。我很好奇,这种“守宫砂”在历史上真的出现过吗?它与初夜的“见红”是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认识“口”吗?它在古代念作“wei”.看它多像包围的样子啊!现在叫“方框儿”,是一个部首,带“口”的字大多和围墙、包围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隐逸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是一个渴望却义难以追求的梦。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想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他们一方面不愿意放弃“人世”.想在“庙堂”之上建立一番大作为: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独特的理想——“出世”,喜欢在山水田园之中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个成语收做“嗟来之食”,说的是古代齐国有个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许多人读了这则成语,都不禁要赞叹那个齐人的骨气,但我则要反问:“为 何不吃‘嗟来食’?”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故 事中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太可惜 了。人们把这种东西归之为“骨气”。可为了 这个“骨气”就一死了之。为了这个“骨气”便 放弃宝贵的生命,值得吗? 让我们来看看越王勾践是怎么做的吧! 春秋越国惨败,越王勾践被俘。过厂长 达三年生不如死的生活;他才被放回国。在 这期间,他要对别人俯首称臣,对别人的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