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时政府的权力系统,第二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第三个层次是传统的“劫富济贫”。1909年lO月,陈景韩与包天笑共同主编的《小说时报》创刊号的首篇是陈景韩的《催醒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篇小说表明了陈景韩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狂人世家”是有一个发展谱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就开始了,陈景韩的作品可以为证。从《新新小说》到《小说时报》,陈景韩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怎样认识《长恨歌》,是一个有歧议的旧题。古今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钩稽故实,参比对征,寻求微言宏旨,引导我们从不同的途径去认识它。但这篇文字通俗、流传极广的著名抒情叙事诗,仍然在人们心目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笔者不揣固陋,将笔耕之管见,梳理于后,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比兴》是《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一般认为所谓“赋比兴”是《诗》三百篇作者写诗的三种表现手法,或者是后代《诗经》学者总结的三种写作方法。王元化同志为此提出新说,开了近几年比兴“形象思维特征”说的先声。但对这两种看法,长期来我却一直都存在疑惑。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话本小说,取材于市井生活,相传于说书人之口,又为当时文人学士所辑录、加工,在当时影响颇大,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而其中又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朦初的“二拍”最为著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书,三部书各收小说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书实收小说共七十八篇.这些小说对明末社会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不啻为又一幅明代“清明上河图”.现仅从“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题材作品中浅析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5.
<正>因为联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把《孔乙己》《社戏》《故乡》三篇小说放在一起,发现了三篇小说都有“豆”在其中。《孔乙己》中有茴香豆,此豆和孔乙己关系密切;《社戏》中有罗汉豆,此豆在江南水乡很普遍,蕴含着平桥村的风味和人情;《故乡》中有干青豆,此豆乃闰土送“我”的“礼物”。三豆虽至微,但都有深义。笔者从三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豆”,以窥探鲁迅先生文笔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用词之辨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的“这”应改作“那”。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8.
《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是以上世纪80年代离异家庭孩子的生活状态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然而小说就这样被编入教材,颇有格格不入之嫌.文章从“编排在此不和谐”“内容与时代生活不和谐”“选文与教育的功能不和谐”“前后内容衔接不和谐”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白开元十八年所作《上安州裴长史书》是研究李白生平的重要文献。书中记载,李白此前曾干谒安州都督马公,马公“一见尽礼,许为奇才”。此“郡督马公”之名,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即开元十五、十六年出任安州都督的马正会。然钩稽近年新出十一方唐代墓志,参证传世文献,可知马正会实卒开元九年前。“郡督马公”并非马正会,当为马克麾。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小说。本单元安排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杨修之死》《小小说三篇》等四篇课文。这几篇小说 ,从篇幅上说 ,有长篇小说 (节选 )、短篇小说、小小说 ;从类型上说 ,有我国古代的、现代的以及外国的。学习本单元课文 ,首先应该了解有关小说的知识 ,初步掌握小说的特点。小说 ,作为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主题思想。学习小说就要从以上几点去把握和领会。本单元课文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1.
《比兴》是《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是刘勰首开先河地以专篇形式论述古代诗文的创作方法,是刘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的理解关系到对刘勰整体文艺理论思想的全面的认识。20世纪以来,对于《比兴》篇之“比兴”观的研究,总体说来,主要包含了“比兴”的本源考证、“比兴”的理论内涵界定、“比兴”的特征辨析、“比兴”概念的成因探讨、“比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辩证、“比兴”的价值地位考察等几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不仅对未来学界的研究有所帮助,同时对中西诗学理论的交流失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非主流”的小说逐渐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其中,诗化小说融合了小说与诗的特点,有意淡化人物与情节,散发着特有的诗情画意。文章以《百合花》《哦,香雪》《荷花淀》三篇诗化小说为例,在“互文联读”中挖掘小说的诗意之美和诗化之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水浒》的成书大约在元末明初之际,但《水浒》中的一些故事,早在南宋就已开始在口头流传了。宋罗烨的《醉翁谈录》在记述当时说话人的“小说名目”中,就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称呼。南宋遗民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的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和《水浒》基本相符,却有一点显著不同,即三十六人中有“铁天王晁盖”。  相似文献   

14.
汉人一致称道:孔子《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这是考证孔子《春秋》的重要证据之一。所谓“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是指孔子《春秋》之中有“弑君”之事三十六起,“亡国”之事五十二起。牛鸿恩《“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考实》(载《聊城大学学报》2003年第5、6期)一文,根据他自己给出的主观“界定”,否定这一史实,并称笔者的“选题不具有学术价值”。牛先生不仅对笔者的研究成果表示不屑,而且从根本上否定孔子作《春秋》的历史功绩.实在“背于情理”。  相似文献   

15.
“谴责小说”是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这一名称见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现收入新版《鲁迅全集》第九卷)。该书的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贡》中,把李宝嘉(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孳海花》等作品列入“谴责小说”一类。这类小说产生于清末戊成变法维新  相似文献   

16.
《狂人日记》新证高恒文《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韧之作,发表至今,评说不辍。关于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的“资源”,也是历来论者所关注的问题。周作人认为这篇小说受到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①,这一点已为鲁迅的自述证实。②但问题实非如此简单,比如...  相似文献   

17.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三十六篇赏析》是一本辅助性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收集了对初中现行教材中的六篇诗歌、七篇散文、九篇小说、两篇游记、三篇报告文学、一篇寓言、以及颇具文学笔法的四篇说明文和四篇议论文的赏析文章,作者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文学教师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三十六篇文章对教师深刻理解教材,丰富备课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是颇有补益的。首先,这本书里有不少文章在对作品的分析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新意。诸如对《小桔灯》、《藤野先生》的主题的探讨;对《故乡》的两条结构线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今年第5期发表了江西傅胜芳同志的文章,《成渝不是“夜走灵官峡”的主人公》,作者主要从“理论上”和“课文内容”两方面提出了理由。仔细研读本文,我觉得仅就以上两方面的理由便断言成渝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未免有些偏颇,成渝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因为这也是教学这篇小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夜走灵官峡》的中心思想无疑是在  相似文献   

19.
英国《每日镜报》举行了一次“三个字小说”的征文比赛活动。应征者有八百人之多。经过评选,公布结果,第一名的三字篇是:“神垂死”。第二名有两篇:“侏儒跳”和“衣柜咳”。以下还有若干名次,而且还有评语。名列前茅的“神垂死”的评语是:“主题忧郁,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种种忧虑……”这样的“三个字小说”,真是“天晓得”!(小聂辑)天晓得的“三个字小说”@小聂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考古发现与《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二十世纪考古发现对于《诗经》研究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纠正《诗经》传本之误;第二,贯通《诗经》字训诂,参证《诗经》名物制度;第三,提供《诗》三百篇的社会化背景信息;第四,帮助深入全面地考察《诗经》学史。章回顾了二十世纪诸多学人以出土物校读《诗经》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结合丰富的例证,论述了古物材料对于《诗经》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