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点共线的证明证点共线通常运用公理2,即证明这些点同时在两个平面内,则它们必在两平面的交线上.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求证:点C1,O,M共线.证明如图1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1963年中学数学竞赛高三第二试中的第1题为“设三个复数z_1、z_2、z_3满足关系式:|z_1|=|z_2|=|z_3|与z_1+z_2+z_3=0,试证这三个复数在复平面上所表示的点是正三角形的顶点。”我们认为这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特别是结合现在的全国统编教材,对复数知识将是一次综合应用。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以下三种解法: 方法一: 设这三个复数在复平面上所表示的点  相似文献   

3.
在高三模拟练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一组平面向量的有关习题:1.O 是平面上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λ·((?) (?)),λ∈[0, ∞),则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2.O 是平面上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  相似文献   

4.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础知识 (一)知识要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构成平面内有公共__且__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两条数轴分别叫做__轴(x轴)和__轴(y轴);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__个象限. 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2)基本性质坐标平面内的点与____是一一对应的.这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可以用唯一的一对____表示:任意一对__表示坐标平面内唯一一个点.  相似文献   

5.
<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考查的频率比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稍有逊色。但是,在各类考查向量的知识场上仍然不失为常客,频繁亮相的考查题型有:选取基底表示其它向量、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的"唯一性"建立方程求值、还可以结合其它知识构造函数解决函数问题。题型一、选取基底表示向量例1如图1所示,三角形ABC中,点D为AB的中点,点H在CD上,且DH=  相似文献   

6.
金秋 《时代数学学习》2006,(1):56-97,100,101
考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___对应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内的点与___实数对是___对应的。  相似文献   

7.
坐标平面上以几何图形为框架,函数为纽带的点的坐标存在性问题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常使一些人棘手。举例探究如下:一、等腰三角形中点的坐标的存在性例1 (2006年辽宁省中考题)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正方形纸片,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  相似文献   

8.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难点却又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结合一道高考题给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五种方法,五种方法各有千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生动地诠释了数学的智慧与魅力.图1题目如图1,直二面角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F为CE上的点,且BF  相似文献   

9.
有关法向量的内容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下B)第41页中只有寥寥几行,其应用更是只字未提,但用其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的简明、方便却不可小觑.同时,法向量也是连接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座桥梁,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法向量,深入挖掘法向量的应用.※空间距离类问题※1.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再求出该点与平面上一点连接线段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长.结论1:(如图1)点P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点P',点A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记d=PP',则d=|$%AP·#n||#…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要点1郾平面直角坐标系(1)构成郾平面内有公共______且_________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郾这两条数轴分别叫做______轴(x轴)和______轴(y轴);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______个象限郾应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郾(2)基本性质郾坐标平面内的点与___________是一一对应的郾这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可以用唯一的一对__________表示;任意一对__________表示坐标平面内唯一一个点郾(3)点的坐标郾表示点的有序实数对(x,y)叫做点的坐标,其中x叫做________,y叫做________郾坐标平面上点(x,y)的符号规律如图1.(…  相似文献   

11.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在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时,应注意先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平面斜交时,关键是确定斜线上某点在直线或平面上的射影.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寻找一个经过这点且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作出它们的交线,再过这点向交线作垂线,其垂足就是这点在平面上的射影.但有的题目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复杂,若采用一些特殊的解题技巧,就可以避免繁难的几何作、证、求.下面介绍一些解题技巧.例1如图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  相似文献   

12.
1.直接求解例1从平面α上取6点,从平面β上取4点,这10个点最多可以确定多少个三棱锥?“和”的思想要想使这10个点构成的三棱锥最多,除α上6点共面,β上4点共面外,应再无四点共面及三点共线.所以可从平面α上6个点中任取一个与平面β上4个点中任取3个构成三棱锥,有C_6~1C_4~3个;也可以从平面α上6个点中任取2个与平面β上4个点中任取2个构成三棱锥,有C_6~2C_4~2个;还可从平面α上6个点中任取3个与平面β上4个点中任取1个构成三棱锥,有C_6~3C_4~1个.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A1丄平面ABC,A1B交AB1于点O,D为棱CC1的中点。(1)求证:OD//平面/ABC。(2)求证:AB1丄平面A1BD。本题是立体几何中的一道常规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棱柱、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重点在于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并以此为依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是初中数学的重要考点.考查的知识点丰富,特别是动点坐标在中考中频频亮相.现就动点坐标这一知识点精选几例中考题,析解如下,供同学们借鉴: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颗棋子从点P处开始,依次关于点A、B、C作循环对称跳  相似文献   

15.
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多种证法,本文从高等数学中解析几何关于平面的定义出发,利用集合证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推论1: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他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解析几何中平面的定义:在空间中,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平面.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但在教学中关于这个命题,学生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其原因,是一方面这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际中所见到的平面,往往是由两条平行直线或两条相交直线所确定的。而学生缺少这方面的实践知识。 这里我们给出一种方法,在正方体上过已知三点作截面,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实践角度讲当然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做成正方体后通过作过三点的截口加以观察。但如果让学生在图形上画出过三点作平面与正方体相截的截口,无疑不但能有效地来调动学生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设给定正方体是ABCD—A_1B_1C_1D_1已知三点为X、Y、Z。下面分别就不同情况作出过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相截的截面多边形。 1.三点都在正方体的棱上。 情况一:三点中任意两点连线在正方体的表面上。  相似文献   

17.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研究数形结合问题的最好工具,根据坐标平面内顶点的坐标求图形面积,很好地体现了几何问题的代数解法.下面就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求图形的面积,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示.一、坐标平面内三角形面积的求法1.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例1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3,0),B(0,3),C(0,-1).求△ABC的面积.分析与解:根据三个顶点的坐标特征可以看出,△ABC的边BC在y轴上,所以BC=4,点A到BC边的距离就是点A到y轴的距离,也就是A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所以S△ABC=12BC·AO=12×4×3=6.2.…  相似文献   

18.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概念一、复习要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1)在平面内有公共且互相的两条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的.(2)特殊点的坐标:x轴上的点表示为,y轴上的点表示为,坐标原点的坐标为.2函数概念(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的量叫做常量,可以取的量叫做变量.(2)函数的概念: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y是的.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和.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法,这种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仿射变换三个定义的等价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梅向明等人编写的《高等几何》[1] 中的第一章仿射坐标与仿射变换中关于仿射变换前后给出了三个定义 :定义 2 .1 设有n+1个平面π ,α1,α2 ,… ,αn,π′.如果在平面偶 (π ,α1) ,… ,(αi,αi+1) ,… ,(αn- 1,π′)之间都存在着透视仿射对应 ,即每两个相邻平面之间都存在着平行投影 ,这样在平面π与π′的点之间就建立一种一一对应 ,这种对应叫做平面π到平面π′的仿射对应 .即有限个透视仿射对应的乘积为一个仿射对应 .(见右图 )定义 2 .2 若平面到自身的一个点变换保持同素性、结合性和共线三点的单比不变 ,则这个点变换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四大题: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图1).(1)求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大小;(2)设点O在平面D1AP上射影为H,求证D1H⊥AP;(3)求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解(1)连结BP,∵AB⊥平面BC1,∴∠APB为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大小.在RtABP中,AB=4,BP=12+42=17,∴tan∠APB=ABBP=417=41717.故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为arctan41717.(2)∵点O在平面D1AP的射影为H,∴OH⊥AP,∵PC⊥平面AC,AC为AP在平面AC上射影,AC⊥BD.∴BD⊥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