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语境中发展出他特有的意义理论--言语行为意义论,强调意义作为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它以人们的言语活动为背景,密切联系言语活动参与者的意向和有关语境来探讨语言表达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一书中,塞尔从心智的意向性和社会实在的建构角度深化了他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的表达依赖于说话人心智的意向性,言语行为的实施嵌入制度性的社会实在中,心智、语言、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它们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3.
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言语行为系统,是由一个个微观言语行为组成的行为序列,序列中起统领作用的微观言语行为决定了整个宏观言语行为的核心意图。在对白中,如果对话中叙事言语行为的方向是一致的,各行为链之间的能量相当,就能共同向前推动整个对话叙事言语行为的发展。如果对话双方的言语行为方向不一致,能量失衡,叙事言语行为就高低起伏呈韵律性发展。旁白作为重要的叙事手段,也有主副行为之分,其所带的能量不对等,这些叙事言语行为也呈韵律性发展。独白的叙事言语行为会随着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而呈现曲折性发展,独白叙事言语行为的语篇发展也是在这种动态发展中韵律性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将语言无限的功能归纳抽象为有限的三大纯理功能,其中,语言的人际功能与语言的意向性密不可分,我们进行言语交际的行为是一个"赋予意义"的过程,是交际主体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所进行的"意义活动",而这一活动的基本任务在功能语言学派看来包含给予和求取两类,文章在功能的视野中以言语行为的意向性为基础对言语行为的类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从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以来,间接言语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几乎没有人研究为什么会产生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从五个方面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机制:语境化、意向性、规约化、隐喻化及礼貌化。  相似文献   

6.
自从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以来,间接言语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几乎没有人研究为什么会产生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从五个方面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机制:语境化、意向性、规约化、隐喻化及礼貌化。  相似文献   

7.
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言语行为系统。叙事行为包括真实世界的与虚拟世界的,即作者对读者实施的言语行为与作品中人物之间实施的言语行为。对应于言语行为三分法,叙事也可分为三个相对应的行为:(1)它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读者、作品内人物的听者表达了一系列叙事命题,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内行为;(2)它表达出了叙事人(包括作品内人物的言者)的深层交际意图,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外行为;(3)它是作者和读者、作品内人物之间的双重性的双方互动过程,能够引起读者、作品内人物的听者的情感共鸣,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后行为。叙事形式可分为对白、独白和旁白三种,每种形式的言语行为分析图式各不相同。作为一个系统,叙事是由一个个微观言语行为组成的行为序列,在序列中起统领性作用的微观言语行为决定了整个宏观言语行为的核心意图。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叙事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作品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对语言教学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0.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有助于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从哲学的意义上阐述语言作为社会事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强调语言的语义性,认为语义对于句法来说不是内在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格里高利·柯里的叙事与扮假作真这两个概念,揭示二者的意向性本质。叙事意向和扮假作真的意向是同时发生的,而叙事概念不仅不是一个行为,而且还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都带有虚构色彩。叙事和扮假作真的行为并不在同一个层面,而是虚构行为的一部分,是虚构行为的意向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行事语力在翻译中的体现,并说明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言语行为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为分析源语文本的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翻译过程的分析更合理化;也使译语文本形成过程中,译者将言语行为本身,以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意向性,并社会现象之间合理地相结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14.
王治坤 《语文知识》2011,(4):119-120
挡驾语在秘书的挡驾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拒绝言语行为的体现,我们用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秘书挡驾语涉及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叙事行为、施事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最适合运用于秘书挡驾语的。  相似文献   

15.
小说对话的多视域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小说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对话的审美价值突出体现在多边缘学科视角的互融性,这种融合使对话语的审读具有了多视域空间.从言语交际视域对其加以审视,涉及言语代码从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到解码的全过程.从话语认知视域考察,认知贯穿于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等复杂的人类言语行为中.对话参与小说叙事,其叙事状态不同于叙述语言,在叙事视角、文本结构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和塞尔的著名笔战中,哈贝马斯、阿佩尔等哲学家对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批评归根到底是指出,他把"意向性"作为语言哲学的基础,因而止步于对言语行为的探究,却忽视了真实的语言游戏更多的是言语活动。但是,尼克·弗臣敏锐地注意到,塞尔只是无暇系统阐释言语活动,相关论述散落在他的语言哲学理论中,足以回应有关言语活动的问题,却鲜有研究者涉及。论文试图探索续写言语行为理论的某种可能性:按照塞尔的语用学方法,来阐释言语活动的构成惯例及其普遍适用性的基础,从而回应哈贝马斯、阿佩尔等哲学家对塞尔的语言哲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17.
瑞瑟尔(P·Picouer)认为叙事是一门深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艺术。德育叙事就是将德育空间里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变量,包括言语的和心理的、外在的和内隐的关系和变化,用灵活生动的叙事语言记录下来,以发掘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8.
"叙事"有言语成品和言语过程两种含义,相应地"叙事研究"就有"对叙事研究"和"通过叙事研究"两层意蕴。教育技术领域讨论的叙事研究大都是"通过叙事研究",在讨论中要明确这种研究方法的背景以避免对叙事研究的矮化和泛化,同时应加强对叙事进行研究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规范是导游人员进入角色的基本保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游人员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文章基于对导游言语行为重要性和导游专业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相对低下的现实的认识,从言语交际原则入手,结合导游言语和相关教育理论,对导游专业学生言语行为规范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学校氛围与初中生学业成绩、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感知学校氛围问卷、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学业成绩问卷、青少年自评量表的焦虑抑郁分量表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8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师生支持既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内外化问题行为,也通过促进意向性自我调节对其产生间接影响;(2)生生支持对学业成绩、内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但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效应不显著;(3)自主性机会可通过促进意向性自我调节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和内外化问题行为,同时对学业成绩也有独特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