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教师德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教师德性是什么 (一)道与德、道德与伦理的涵义 在研究教师德性之前,有必要首先对道与德、道德与伦理的涵义及关系作一分析。 “道”原指人行走之路,后引申为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人们一旦把握了它,就有可能恰如其分地待人接物。这也就是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来理解的,指“天人之道”。在伦理学意义上,“道”通常指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德”与“得”相通,“德者,得也”,有获得、拥有之意,指主体的人对“道”的获得和把握,从而化成个人的品质和品德;也包含了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内心的满足。所谓“外得于人”,即指正直地处理与…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教师德性是构筑师魂的重要元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德性能够促进教师自觉自由地发展,教师德性能够提升教师的境界,教师德性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存以强大生命力,教师德性对促进教师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养成教师德性: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道德与德性、教师专业道德与教师德性的内涵及其关系着手,认为教师德性是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养成良好的教师德性是教师的道德追求。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养成良好教师德性的策略: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德性发展的基础;自我修养是教师德性形成的基本手段;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德性发展;优良的环境是良好教师德性形成的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教师德性研究往往是从伦理角度探求至善德性,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基于和谐价值追求的教师德性生活行动研究”试图超越单纯的、传统的道德范畴,从智慧创造的角度,寻找教师德性的张力,强调教师德性应关注教师的现实境遇及工作实践,引导教师在实践反思过程中涌动创造性的德性品质,用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来展示教师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7.
从德性与文化相互建构的视角出发,对当下高校教师德性缺失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发现高校制度文化的能力主义的伦理倾向以及底线道德在实践中的运行,构成了教师德性提升的制度文化困境.审视与反思高校制度建构的伦理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实践运行中的制度公正,可为教师德性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8.
哲学教学在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于涵养德性。但当前我国高校的哲学教学中大量地存在着违背哲学教学根本旨趣和价值取向的倾向。因此,哲学教学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内心状态和精神品质,其外在表现是教师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责任意识。教师德性养成不是依赖个体力量的发挥,而是通过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群体性力量达到的。教师德性是教育实践活动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所说的教师德性,不是完全忽视教师自身的生成性和创造力,而是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张扬之上积极地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主动、自觉、持续地坚持自己的教育信仰,实现教师德性群体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校规是教育制度中的微观制度之一。校规德性的缺失使其处于异化之中,制度德性是审视校规的重要尺度,经过制度德性考量的校规才具有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教师德性相对于教师道德,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修养,自我陶冶,自我充实,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教师德性超越了教师道德的群体性,把“德”指向了群体中的个体。教师德性的提升有助于教育工作的改善,有助于学生道德的进步,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德性的提升,而教师德性的成长,又与教师的自律度、理解度、宽容心、责任心的提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教师德性作为实践场域中的教师道德,是教师历经反复的道德实践而生成的专业品性,以教育良心、教师善和教育理解力表现出来。教师的教育幸福是其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教师对教育的真正理解、对生命成长的深切感悟和作为“研究者”的充实感。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德性创造教师的教育幸福,教师在教育幸福中提升教师德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仁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也是教师个体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好德性。教育仁爱德性包括义务的德性和美德的德性,作为教师义务的教育仁爱赋予全体学生被爱的权利,作为教师美德的教育仁爱要求教师真诚善待所有学生,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实践统一。其伦理价值体现为有益于彰显教育的人文精神,有益于实施情感教育,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涵养教师仁爱德性应秉持教育生活理念,将社会培育与个体修炼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在教师德性塑造中的价值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向善而行的道德愿望,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4.
德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德性教育的内涵、价值出发,阐释了德性教育意义所在,指明了进行德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开展德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师的教学德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既然为师,就需强化职业责任,构建从业德性,并内化、履行。教师的教学德性主要表现基于权利和责任的乐教、基于角色的公正与良心、基于人性的教育爱、基于修养的君子人格等。学生作为独立群体,其角色、权利、人性和修养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对其角色的非制度化约束起着内在作用,从而构成学生学习的基本德性或道德要求,对学生成材成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德性,主要体现在基于学生的好学、服从、感恩和自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师德、“德性本位”与教育观念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他们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既是学校改革发展和培养人才的主体力量,又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7.
教师德性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其养成对教师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教师德性的理解来阐释教师德性养成的意义,并提出德性养成的途径,希望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教师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素养是指人们自觉运用哲学来思考、探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诸方面问题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素质与修养。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属于一种职业的、专业性的教育哲学素养,在教师素养中的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积极肯定的哲学情感、价值反思的哲学意识、诉求智慧的哲学方法、追求意义的哲学境界。教育哲学素养的四种表现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哲学情感坚定教师的教育信念,哲学意识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哲学方法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哲学境界提高教师的人素养。而且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的综合性,能够使教师的各种素质在教育哲学素养的整合下,更趋合理和完善,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宋晶  周同 《职教通讯》2012,(34):71-74
职教教师的德性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职教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职教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相对于外在的师德规范,职教教师的德性具有内在性、实践性、超越性等基本特征。促进职教教师德性的生成,一方面,需要重视职教教师德性的认知和德性的"灌输",即加强职教教师德性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激发职教教师的主动性,引导其自觉地进行德性养成。  相似文献   

20.
张筠 《今日教育》2014,(11):54-55
《礼记·中庸》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其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个体产生影响?围绕这个话题,我们邀请了某教育刊物资深编辑和两位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与读者分享他们的体验和认识——教师德性体现在其对学生成长的耐心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德性最重要的因子就是信任,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学会做一个思想独立、懂得因材施教的真有“真德性”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