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校越来越注重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但在选拔的过程中由于人才测评相对滞后、技术应用不足等原因,造成高校创新人才的测评与选拔出现问题.文章通过建立科学的测评模型,计算出创新人才的选拔权重,以期为创新人才的选拔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招生选拔目标上注重考查拔尖创新人才的T型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和强烈的内在动机。在选拔手段上普遍采用综合评价机制,多数大学侧重对学生申请材料的整体评价,少数大学侧重个人独特品质的整体评价或是对学生学习环境的整体评价,但均看重多元考试成绩和学习背景,只有少数高选拔性私立大学注重对学生非学术因素的评价。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质量和公信力的制度保障上,美国大学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制度保障缺乏透明性,考试机构和高中则主要发挥基础性作用。其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启示,一是科学考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多样性特质,二是优化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综合评价机制,三是在人才选拔过程的公平性上继续完善管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前高职单招考试制度背景下人才选拔机制的现状分析和梳理,提出了选拔理念同中有异、选拔方式灵活多样、选拔标准弹性化、选拔录取体系个性化,同时要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凸显专业导向,注重加强与中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等多方面的建议,为高职院校进一步丰富单招考试制度的内涵和完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高职院校在单招考试制度背景下进行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优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决定其未来培养的潜力与后劲,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保障。如何创新研究生招考机制,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成为摆在研究型大学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博士生选拔机制上的实践与探索,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育用留”的内在机理表明,选拔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促进高校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前设要求与必备条件,其演变进程的回顾与总结可为招录制度的调整、创新提供思路镜鉴。立足背景、目标与重心,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的变迁历经初探、拓展与融合三个阶段。其中,初探阶段倡导“一考定终身”“分数至上”观念的破冰;拓展阶段强调多样选拔方式、多重选拔目标的协调;融合阶段则侧重选育结合、联动机制的深化。以渐进决策理论为切入视角,概观历史进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的演进具有目标前后一致、进程循序渐进、理念由表及里的平行推进式特征。综合理论内涵与执行现状,选拔政策的未来调适与深度完善尚需坚持双重导向、丰富决策主体、健全监督反馈机制,以形成合力突破不良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正近十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已为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总体上是积极的,实施步骤是谨慎的。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自主招生有些误解,以为自主招生就是为选拔"偏才怪才",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基础教育产生误导。自主招生同样欢迎"全才"。今后,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创新人才选拔标准,完善高考、试点高校考核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位一体的高校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12,(1):45
创新不足源于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最大的阻力来自外部,外部阻力是什么?就是人才评价选拔机制,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是把创新的人才选拔上来,还是把保守的人才选拔上来,这是一个风.向  相似文献   

9.
对考试与创新人才选拔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选拔的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坚持发展创新教育的战略,以选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保送生、高校少年班、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招生等考试招生政策,成为统一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补充,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关键是要在招生录取方式上处理好统一高考与自主招生的关系,在选拔标准上兼顾全面发展与学科特长,在选拔主体上促进高中学校与高等学校的协同,在选拔时点上实现早期识别与动态筛选的结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优化需要重新审视社会正义理念,完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科学性、公平性、持续性,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河北自学考试》2010,(10):28-28
为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体现教育创新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快优秀及各类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经教育部批准,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诸多因素。本文着重阐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马防修 《红领巾》2004,(5):127-128
对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严峻的任务,实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新时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着力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还应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着力增强学生的开拓进取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也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创新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4.
毋庸置疑,艺术设计是一门需要天赋和较高综合素质才能学好的学科。如果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不在生源选拔上就把好第一关,在没有天赋和不适合学此门课程的学生身上加以培养,无异于张冠李戴,事倍功半。在未来,我国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应该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能力,同时具有创新思维和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因此,我们应对现有的生源选拔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更为行之有效的生源选拔体制来适应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中学学科竞赛活动,是引导和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的重要途径。40年来,中学物理竞赛促进了一大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促进了中学物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进,也取得了优异的国际奥赛成绩,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功利性强、竞赛教练资源缺乏、竞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巨大、奥赛成绩辉煌但拔尖创新人才仍显不足等问题。为提升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应将物理竞赛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保持选拔工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非认知能力培养,发挥竞赛对常规教学的促进作用,完善竞赛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才选拔标准对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德育与人才选拔标准"各行其道",人才选拔标准中没有对道德的刚性要求是致使德育低效的重要因素。要改变德育低效现状,一个重要的着手点就是在人才选拔标准中加入对道德的刚性要求,让作为教育者的学校、家庭、社会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重新看待德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化论坛》2009,(1):105-105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8.
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创造人才倍出的局面,就必须抓好人才的培育、选拔和使用。在人才的选拔中,要广开才路、唯才是举,为通才和专才都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在人才的培养中,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在人才的使用中,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9.
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创造人才倍出的局面,就必须抓好人才的培育、选拔和使用。在人才的选择中,要广开才路、唯才是举,为通才和专才都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在人才的培养中,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在人才的使用中,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0.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加大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的力度,对高考制度创新及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来说,无疑是一种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