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有两个与记者密切相关的"媒介事件"颇引人瞩目,一个是沸沸扬扬的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涉案60人被依法处理,其中只有4名持记者证的"真记者";另一个是年底频发的数起"抓记者"事件,被抓的"真记者"据说涉嫌受贿.传媒界有人评日:有喜有忧.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媒体记者趋向年轻化,"80后"已建成媒体的中坚力量,承担起"挑大梁"的重任.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现场,可以看到很多"80后"记者奔波、采访的身影.相比起沉着、成熟的"老记"们,他们易冲动、经验少、缺少磨练,呈现出个性自我、张扬、敏感的心理特征.随着近几年各种突发事件增多,冲锋在突发事件报道一线的记者如何报道好突发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几个关系,解决好几个冲突.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驻站记者孤身在驻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没有总部记者便捷,缺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都市报驻站记者面临的一大困境。在一次驻站记者业务培训会议上,《大河报》副总编辑刘书志的话很精彩,他说,每天的报纸就是一桌大餐,记者提供什么样的"菜料",编辑部就能根据这些"萝卜、粉条或大肉"烹饪出什么样的菜肴,而这个"菜料"的挖掘,是每个驻站记者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培养优秀通讯员,建立起新闻线索库在都市报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发  相似文献   

4.
竺大文 《新闻实践》2004,(11):52-53
文章的起与结,是文章的关键所在。就人物采访的"起"而言,实际上又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访中的开始,一是具体文章的开始。 近年来,笔者采访了一些文化人物,他们往往因事务繁忙,只能腾出不多的时间来接受记者的专访,这就特别需要记者在采  相似文献   

5.
陈海波 《青年记者》2007,(22):132-134
杨刚(1905~1957),学名杨季徽,杨缤,笔名杨刚,中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才华横溢的她被誉为"浩烈之徒"和"金箭女神"。从早年参加学生运动起,杨刚做过作家、记者、评论家、驻外记者、国际  相似文献   

6.
天津日报传媒集团十报四刊一网的编辑记者们,一直致力于走近"小人物"挖掘"大故事"寻找"真感动",报道获得读者和网友的认可和共鸣,用小善大德叠加起了天津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新高度,凝聚起推动天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传媒观察     
《扬子晚报》首批66名全媒体记者上岗日前,《扬子晚报》首批66名全媒体记者正式上岗,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通过《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报道最新鲜的新闻,同时也承担起视频采访的功能,让新闻"动"起来。此前,《扬子晚报》专门约请南京大学的老师对首批全媒体记者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并给每一位全媒体记者配备了32G的  相似文献   

8.
<长江商报>记者姚海鹰因为发表了一篇题为<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罪事件的调查>,质疑了武汉江岸区检察院介入一起案件的诉讼程序及关键证据等问题,让该院检察长张振国怒不可遏:"是谁给记者提供材料的?给我好好查!"转眼间,记者成了"贪污犯",遭到江岸区检察院的非法传唤.  相似文献   

9.
最近,重庆市公安周长有关"双起"的言论.引起网络上的热议,他所说的"双起",说通俗一点就是:凡是媒体歪曲事实真相攻击重庆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公安机关起诉报社,民警起诉记者.  相似文献   

10.
年轻记者最紧迫的"功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批"80后"记者进入新闻从业者队伍,他们大多受到专业教育,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对提升新闻队伍的素质起了不小的作用.但相对于老记者而言,他们缺乏的不仅是实践经验及"三贴近"的本领,更缺乏普遍的社会责任感与勤奋吃苦的精神,这也成为制约他们更快成长的瓶颈问题.本文拟就年轻记者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勤奋敬业精神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常江  杨奇光 《新闻界》2014,(2):12-19
<正>"记者"、"跨省刑拘"、"请放人"、"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央视曝光"、"受人指使收人钱财"、"社长总编免职",这些关键词串联起了"《新快报》记者被跨省刑拘事件"的大致过程。该事件持续时间近半月,伴随着事件的不断升温与发酵,一场涉及法律程序、媒体自律和商业竞争的舆论争辩经久不息、纷纷扰扰。  相似文献   

12.
记者被打早已经不是新闻了,将新闻记者列入"高危行业黑名单"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它的危险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记者的公务行为,特别是对不良现象的采访,已经成为风险极高的工作.关于记者被打伤甚至被打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据中国记协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就有30多起.去年3月26日,大河报记者随南阳中院执行人员到湖北荆门执行案件采访,被当地人员打折三根肋骨.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者要跟不同的采访对象打交道,无论对方居庙堂之高,还是处身江湖之远。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记者采访后的作品,其实,采访对象也会对新闻人的心路历程与生活轨迹产生影响。《中国记者》"人与新闻"栏目从本期起推出"那些影响‘我’的采访对象"系列,邀请新闻人讲述自己因被采访者而感动、改变的故事。本文是新华社领衔记者张严平回顾自己与采访对象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郭全中 《传媒》2015,(17):24-25
近日,一则2015年普利策奖的本地报道奖得主之一KuzNIa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转行做公关的新闻引爆了媒体圈,不少记者在感慨"无冕之王"光环不再的同时,又发出虽不愿当公关但又不得不当公关的无奈,但实际上,记者只能转型做公关吗?记者如何才能实现更好地转型呢? 做公关是门槛最低的转型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先红表示,根据国外的一份调查报告,国际上三分之二的新闻从业者选择跳槽时都会到公共关系行业.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让长期以来从事舆论监督的、当惯了"甲方"的记者转型去做"乙方"呢?  相似文献   

15.
孙肖波 《青年记者》2007,(22):44-45
七月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国内外一片哗然,关于新闻真实性原则和记者职业道德操守的讨论再次沸起。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山西繁峙金元宝案中,4家媒体11位记者受贿,声讨之声犹在,而如今"封口费"事件又起.山西霍宝干河矿难,真假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炒得沸沸扬扬,令新闻界蒙羞失色.不仅伤害着民众的信心,也刺痛着每个有良知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党报记者,自从你踏进这一门槛那天起,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并记住:此工作绝非是一般的文化和文字工作,是人民的记者,要永远姓党。党报记者,应时刻以党的事业为中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同时在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  相似文献   

18.
不应该当"太平"记者、"太平"编辑,要多为自己的新闻生涯写几个感叹号.要敢于掀个"浪头",起个"浪花",每过一段时间就让自己的新闻事业来次激情爆发.  相似文献   

19.
去年八月起,我在唐山晚报上开设了"记者散记"专栏,每周刊发一至三篇约800字的小品文,至今共计发了60余篇.半年来,读者对这个栏目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现将我半年来写作"记者散记"的经验梳理总结一下,以期对以后的写作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0.
新华日报社社长、高级记者刘向东撰文认为,精品与记者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如下四方面:精品与人品。一位大学问家说:"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抵陈第一等品行"。唱戏讲究戏德,说的是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唱好戏。做官讲究廉政,说的是做官是几十年的事而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我想当记者亦然。要想当好记者,首先要当一个公道、正派、嫉恶如仇、刚直不阿、顶天立地的人。一个道德高尚、清正廉洁的记者,才能对"真善美"的人物、事物爱得深沉、炽烈,对"假恶丑"的人物、事物深恶痛绝、势不两立,才能和人民群众建立起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