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国际广播,作为各国政治外交及国际舆论斗争的战略武器,在世界现代史上,在二战期间及战后长达几十年的“冷战”年代,都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乃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世界上“一超多强”竞相增加投入,国际广播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的广播机构调整战略,把主要矛头从原苏联及东欧地区改为集中针对我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国家的国际广播也迅速崛起,加入了空间电波大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全面了解和面对这一新形势,井采取可行的因应…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以本土以外的受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的国际广播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特别是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新的世界形势,一些主要国家的国际广播电台在制定新的广播战略的同时,适时地对其自身的广播语言种类、发射功率、落地手段进行有计划的优化组合、更新调整。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广播的生存遇到了挑战,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利用新技术,利用高科技,增强广播自身的有效落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是各国对外广播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广播学会于1989年9月21日举办“90年代我国对外广播发展战略”研讨会。台领导、台总工程师、台编委会、研究室、学会顾问、理事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就研究室提出的“九十年代我国对外广播发展战略”的论文及有关国际广播在对外宣传中的地位、世界各国国际广播迅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国际广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张超  王悦之 《青年记者》2007,(16):89-89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各国国家利益取向的变化和新媒体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作为长期以来国际传播的基本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广播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短波国际广播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是各国重要的国际传播手段。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在冷战结束后曾一度削减短波国际广播,转而发展调幅调频落地广播、卫星电视广播和网络广播。然而,印度洋海啸、南亚大地  相似文献   

6.
西方非常重视对外广播宣传策略。它们不断根据国际政治局势、国家外交政策需要和对外广播任务与目标来调整对外广播策略。冷战后,尤其是“911”事件后.随着西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它们的对外广播策略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现在,在我们星球的上空弥漫着形形色色的无线电波。夜晚,只要扭动一下短波收音机的指针,就有不可胜数的电波涌来。各种政治倾向的广播都在空中表演,其竞争激烈的程度不亚于战争。因此人们把它称作“国际电波战”。在国际宣传领域,对外广播已经发展成为一条主要的战线。这是因为无线电广播同别的通讯工具不同,它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瞬间飞越全球。国际广播是“争取各国人们头脑的战斗”,是“国际政治的寒署表”。因此,世界上所有大国和许  相似文献   

8.
当人类走向21世纪的时候,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预示着“传播革命”的到来。人们开始对曾经在国际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的国际广播重新审视和思考。国际广播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原有的无线电广播方式是否会被新广播方式取代?它将如何面对新技术新媒介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广播的新时代——墨尔本2005国际广播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FM广播、卫星广插,互联网广播等新技术使广播——这个在当今电视与网络的时代似被忘却的媒体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广播研究也在世界各国的学界激起了新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无线电广播也像报纸一样,被用来为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服务。在国内,广播中充塞着诲淫海盗节目,其目的是麻痹人民的斗争意志,毒化善良人民的心灵;对国外广播,则极力制造和加剧国际紧张局势,进行反苏反共的歇斯底里的宣传。近年来,美国政府拨出愈来愈多的经费用于广播宣传方面,并且建立新的电台,加强宣传。今年一月十九日,艾森豪威尔提交给美国国会的预算咨文中,要求拨给广播和电视的经费就达二千多万美元。据今年三月十九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新闻署还要求建立十二座新的广播电台,以便不经过转播台,直接从北美洲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宣传。美国最大的对外广播宣传机器是“美国之音”。它是美国政府御用的宣传工具,直接由新闻署领导。“美国之音”通过设在世界各地的七十八个转播台,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利用广播、电视办教育,始于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1961年“欧洲广播联盟”在罗马主办了第一次“世界教育广播会议”,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初期,教学节目多属于单科的基础教育或职业教育,后来逐步发展到广播电视办高等教育,其中,又以英国的“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是冷战结束以后的第三年。一些地区和领域的和平进程与稳定因素得到了发展,不少国家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国际间经济竞争更加深入,变革浪潮更加强劲。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各国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势头逐步前进,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社区”这个社会学的概念在我国还很陌生,对社区广播这一概念就更陌生了。各国广播系统对社区广播十分重视,1990年1月15日-25日,“亚广联”举办了“社区广播研讨班”,专题研讨了社区广播的目的,社区广播的机构,社区广播的节目制作,社区广播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战略等问题。今年秋季,世界社区广播工作者协会  相似文献   

14.
论树立中国形象问题李松凌一、树立本国形象是各国国际广播的共性世界各国国际广播发展的历史表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以不惜巨资开办国际广播,都具有明确。战略目的性,那就是树立本国形象,争取世界人心,为本国的内政、外交服务。美国国会在80年代初期发表的一份...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广播     
一个国家为供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收听而进行的广播,称国际广播或对外广播。国际无线电广播能够越过国境,向外国居民直接讲话。因此世界各国对它都十分看重,把它视为争取国际舆论的有效手段。目前,世界上约有80多个国家开办了国际广播,国际广播电台多达160座。中国人民的对外广播事业创建于1947年9月11日。当时只有英语一种语言,每天播音20分钟,发射功率不足1千瓦。如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呼号:北京电台)用43种语言广播。每天播音累计142.5小时,发射功率1万千瓦,成为语种和播音时间仅次于莫斯科电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共同任务。在这新的国际形势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人口、教育、环境问题,以及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推动各国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召开和准备召开一系列重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广播电台开展了网上直播业务。面对各国争相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信息传播的国际环境,面对传统广播业务有限的发展空间,中国广播界也应组建自己的广播互联网,通过理论创新、机构创新、科技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期“专论”栏发表的杨贵明、伍刚《多媒体广播互联网》一文,对广播的发展走势阐发了他们的上述观点。 “专论”栏目中的另一篇文章,是杨叶青同志撰写的《网广播现状和经营理念》。该文结合网广播的现状作了较深入的思考,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它对读者了解国际和国…  相似文献   

18.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手机广播”受众资源极其丰富,至20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意味着世界的缩小和世界一体化意识增强”的“全球化”概念,被广泛传播。它具体指,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不同化冲突融合加剧,政治关联更趋紧密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化的影响将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向地方打开的一扇世界之窗,地方党委机关报(以下简称地方党报)的国际报道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大变革、大调整使国际形势正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为在后危机时代战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未来国际体制及国际规则确立施加影响并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被日益凸显,成为各国塑造国家形象、争取国际理解、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抓手.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大国争取国际舆论的一个新的“主战场”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