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为了深入发掘体育文化内涵,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主办,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承办,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为主题的奥林匹克高级论坛于2007年9月21日至24日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举办。论文报告会分三个主题:1.“东方与西方”———东西方体育文化比较研究;2.“现代与西方”———奥林匹克研究;3.“传统与东方”———中国体育文化的研究。本次论坛邀请了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教授卡若、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印度大学博士鲍瑞…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哲学的困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哲学的核心 ,人类有史以来所完成的任何竞技体育活动无不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宗旨。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在现代商业社会中 ,奥林匹克哲学和思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差异 ,奥林匹克哲学显示了极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在继承古代奥林匹克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当代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基本宗旨“和平、友谊、团结、进步”,是奥林匹克运动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保证,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目的。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回答记者“哪一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来源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它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岐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持续的、全球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国化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探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时代意义及其矛盾所在,进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完善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研究发现,当前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兼容体育及其它文化活动”,因而造成了奥林匹克理想与现实上的冲突。改进之道,在于融入中华文化之精神,遂行中国化的“奥林匹克主义”改以“全民体育为主轴,竞技体育为辅助”,如此,奥林匹克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基于此,全体中国人应共同研究,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中“人文奥运”的呼吁,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全球性运动。  相似文献   

6.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寻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格言、宗旨、主义、会旗以及奥林匹克宪章等都对奥林匹克精神作出了某种程度或某一方面的阐述。而其中“参加比取胜更重要”一口号中所提倡的“参与”精神和意识则更贴近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参与”意识使全世界五大洲的运动员相聚五环旗下;“参与”意识使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得以充分的体现;“参与”意识使每个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都体验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喜悦,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至今天之辉煌,“参与”精神和意识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抉择与人文精神的复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的价值取向以及传承形式变化引起的文化抉择。在倡导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结构和人文意蕴为中国人阐释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寻找到了契合点,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流变中,以武术为代表的东方体育体系伴随着民族的繁荣而逐渐回归现代社会,“人文奥运”是实现东西方文化对话和交融的平台,也为东方体育体系的传承和复兴取得一种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深入发掘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体育文化导刊》杂志社、曲阜师范大学于2007年9月在山东曲阜联合举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奥林匹克高级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高级专家担任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基础的儒道家学说,使中国传统体育更重于人体康寿、保健养生,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更快、更高、更强”对人自我极限的挑战精神有一定距离。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华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融合补充,才能使二者共同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团结一致”写入奥林匹克格言,是跨越时代的智慧箴言。团结理念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特征不尽相同,团结行动是克服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单向度发展的有效手段。加速了奥林匹克团结价值观由奥林匹克道德体系的“基础性地位”向“核心价值观”蜕变的过程,这是奥林匹克团结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新冠危机决策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目标导向”和“过程哲学”的价值融合。奥林匹克新格言中“Together”的符号表征指向一种“前置条件”,寓意在遵守奥林匹克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实现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新征程新发展,彰显变化社会中的时代精神。奥林匹克“更团结”的概念对译与中国情怀,象征现代中国对百年奥运发展的独特理解和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奥林匹克思想内涵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思想内涵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间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如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与中国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都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奥林匹克运动对和平的追求、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贵和谐,尚中道”均蕴含着和谐思想;保护环境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支柱之一,“绿色奥运”的理念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同样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诸多相通之处是二者对接、交融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这种对接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2006,(3):26-2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不应该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还应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因此,顾拜旦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罗格说:“没有人文精神和奥林匹克教育,就是一届平庸的奥运会”。北京向世界承诺要办一届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奥运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北京特色的教育遗产。2005年12月6日,北京启动了“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大、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全面贯彻和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来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为了将这一教育计划落到实处,北京将实施“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在中小学命名和建设一批“北京奥林匹克示范校”。《体育教学》将从本期开始开设本栏目,为大、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G80-05 20025588奥林匹克哲学的困惑=The puzzle of the modemOlympic philosophy[刊,中,A]/储志东,胡莉萍//广西体育科技.-2002.-23(3).-1-3;6参5(SJ)奥林匹克精神//哲学//竞技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奥林匹克文化对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启示进行了研究。奥林匹克精神在以下方面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启示意义:以人为本,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公平、平等的竞争精神;和谐理念,建立更美好的世界。提出了高校在启示后应采取的做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弘扬奥林匹克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引进来”。  相似文献   

15.
汉斯  赵元 《集邮博览》2008,(9):76-77
在坎坷的现代奥运史中,邮票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角色,曾一次次地为奥运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恢弘博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则为奥运邮票提供了深远的内涵和丰富的素材。在一百多年的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奥运邮票不仅记载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风云轨迹,向人们描绘出奥林匹克百科全书式的艺术画卷,更弘扬了奥林匹克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崇高理想,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铺就了融大千气象于方寸之间的精神归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基本内容,以及奥林匹克精神与古希腊文化乃至于西方文化基本精神的关系。 一、奥林匹克竞技的产生与古希腊的生态类型相关连。古奥运会体现的竞争意识,是古希腊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古希腊民主制度所保障的公民间的平等,是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开展的前提。斯巴达人的胜利与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 三、竞争说到底是自由的问题。竞技运动为人的自由和创造展开了无限的前景。奥林匹克运动与酒神精神密切相关。 四、古奥运会把个人与国家荣誉结合在一起。“自由国家”观念和“神圣休战”已蕴含着放大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大范围与规模和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以学校文化建构和稳定的发展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以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充满生机的发展;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开创更美的校园生活环境,更宽松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打造学校文化教育品牌:“追求教育智慧,分享智慧人生”;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这些,就是灯市口小学所追求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目标。奥林匹克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扎根在灯市口小学师生心里。  相似文献   

18.
"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作为奥林匹克新格言不成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京伟 《体育科学》2005,25(10):79-82
2001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观点,引起众多中国体育理论学者好评,大都认可其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之必然。在比较原奥林匹克格言和此新格言的基础上提出不同观点。原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和奥林匹克信念逻辑自洽。“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提出尽管有其现实必然性,但从逻辑必然性,从语词表达形式看,以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长远影响等方面分析,应看作罗格的任期目标,其作为奥林匹克格言不合适。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是由古希腊对神的奥林匹克祭祀性体育竞技赛会演变而来的。古希腊人相信,举行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就会得到神的庇佑。这一祭祀性体育竞技赛会后来逐渐演变为四年一届的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即古希腊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将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并且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现代国际性的体育盛会的名称。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正是展示中国宗教信仰政策的良好契机,北京办好奥运会应该关注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运会报道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全世界数十亿公众都是通过媒体来了解奥运会。从某种角度来说,历届奥运会都是“媒体制造”,但媒介奥运与真实的奥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与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背离,金牌至上、总以成败论英雄与奥林匹克的参与精神相悖,商业气息严重与奥林匹克公正精神背离。构建奥运与媒体的和谐关系,回归奥林匹克精神本质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