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情意。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以“交朋友”为线索,比较学习王之涣的两首写景诗;通过看图、想象等多种方式,感悟古诗句,理解古诗意,体会古诗情,了解写景诗的特点;初步受到古诗哲理、情感的熏陶,激发热爱古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结合注释及相关材料,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诵读古诗,读悟结合,感受古代戍边将士的征战之苦,体会诗人博大的情怀;初步了解王昌龄及其所写的边塞诗,感受边塞诗激昂慷慨、真挚凝练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  相似文献   

5.
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教学古诗,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古诗,采用“读通、读懂、读精、读会、会读”的“五读法”,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二是学生课外自读古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认读“亦”、”妆”,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和诗句拓展,在展开想象和整合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古诗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还要注重开拓古诗意境,使学生真正理解诗意,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一难点,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唱古诗歌曲《锄禾》;欣赏《读唐诗》。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听音乐、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在音乐中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顾颉 《四川教育》2001,(2):66-67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古诗即是其中的瑰宝。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加璀璨夺目,显示出永恒不朽的生命力。古诗似一卷史书,使我们了解历史;如一位明师,为我们开启智慧;更像一位丹青妙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可以说,古诗具有智育、德育、美育等多种功能,本文将着重讨论其美育价值以及古诗的教学美。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会认“萧”等3个生字,会写“促进、急促、深夜、深山、深情、寒冷”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学习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发现、观察能力,激发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螺、眉、溪、峡、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和”和生字“潭”;体悟重点词句的情味,在融情想象和比较诵读中感受诗歌意境,体验诗人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养成积累、背诵古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从质和量上对小学古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分阶段细化古诗教学目标;其次根据各学段学生的智能和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特点,细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诗是生命的歌。古诗是古代诗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感受,情趣志向等糅和在一起,用智慧浇灌出来的心灵之花,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古诗的阅读与欣赏本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课堂教学中却仍将古诗当作一块硕大的面包在逐小块逐小块地分而食之,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以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本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潜在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的情趣也荡然无存。古诗教学呼唤推翻以精确化为表征的化霸权和教学模式,渴望容忍适度的模糊性,回归学欣赏、阅读理解的固有真义。容忍古诗教学的适度模糊主要基于古诗有如下属性:  相似文献   

17.
树立全新的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摹状抒情方法;增强感染力;引用古诗、民歌解析,增加趣味性;适当编写顺口溜,提高复习记忆力。  相似文献   

18.
多角度诠释。古诗特有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只用单一感官参与的阅读理解必定受到局限。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诠释它,才会使对古诗的理解异彩纷呈。学《咏柳》时,可以画一幅“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水彩画;学《蚕妇》时,戴上方头巾表演“归来泪满巾”。  相似文献   

19.
孙培玲 《考试周刊》2012,(89):30-30
古诗教学牵情入境,充满诗情画意。本文从“情境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加强诵读,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文本,如赏画卷心自明”说明了情境教学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指出了诵读和描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本选有数十首古诗,这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对于增进儿童知识、发展儿童语言、陶冶儿童情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耍教好古诗,首先耍了解古诗,把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否则就无法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现不出古诗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