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应的数     
小米 《良师》2010,(3):63-63,35
请将0~21中的20个不同数填入空格内(部分数已填),使每个数与它所对应的数之和都得21。如“21”与它对应的数“0”的和为21;“1”与它对应的数“20”的和为21,依此类推。特别限定所填的数中不出现“10”和“11”,完成后每横向、竖列相连的六个数之和都得63。试试看,你能填出来吗?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题1.2003年世界人口是6179300000人,读作()人,改写成以“亿人”作单位的数,是()亿人。2.一个数由4个亿、2个百万、6个千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万。3.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已顺利通车,累计投资二十九亿四千二百万元,这个数写作()元,改写成以“亿元”作单位的数是()亿元。4.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一亿零三百万平方米,写作()平方米,改写成以“万平方米”作单位的数是()万平方米。5.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29988…  相似文献   

3.
教万以内的数时,先安排这样一段猜数游戏:学生甲说:“我想好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谁能猜中?”学生会踊跃发言——2000、3600、7400……显然,由于甲说的只是几千几百,没有规律,很难猜中。学生乙提了几个问题:“这个数比4000大吗?”“对!”“这个数比6000小吗?”“对!”“这个数比5700小吗?”“对!”……乙这样一步一步地向甲提出问题,最后猜中了甲要同学们猜的数。  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在生活中又常常用到的。比如,我家到学校大约1500米,这个1500是个大致估计的数。我们要估计某个数目比较大的量时,常用的是逼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要教好新的小学教学二册“数100以内的数”(本册第一节),务必突出一个“数(shǚ)”字,抓好四项工作——(1)抓“迁移”,引出计数单位教学开始,先数20以内的数,把原有数数(即计数)知识迁移到100以内,并引出计数单位“一”和“十”。例如;①数小花。20朵花排一行,先一朵朵地数(边数边10朵画一韦恩图),再十朵十朵地数。从两次结果都  相似文献   

5.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已将“完全数”的概念写在了他的传世名作《几何原本》之中: “恰好等于除自身外的全部因子之和的数称为完全数。” 比如6=1 2 3,28=1 2 4 7 14,接下来是496,3128,33550336,…,等等。  相似文献   

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除法的一种应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儿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儿童在学习乘法时,已学会“求—个数的几倍”;在学习乘法九九表内的除法时,已学会“求—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些都是学习“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础。教学这部分教材,就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这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由“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导出来的,但是比“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又抽象些,而且容易和前面讲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混淆。这部分教材的教学,首先要使儿童进一步明确“倍”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讲解怎样求一  相似文献   

7.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比较抽象,往往容易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混淆。突破这个难点,要讲清两点:1.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什么意思?2.用什么方法解答?教材上例8再次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同时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  相似文献   

8.
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外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数感是新课程教学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六个概念中“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9.
数感具有内隐性、个体性的特点,它基于数学知识,但又并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是在学习认识“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对“数”的感觉、感受和感悟。因此,建立和发展数感的过程,实际是学生经历“认数”过程,积累“认数”经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认数”经验的生成和深化对数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与代数     
毕业复习与平时的教学不同.平时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生成与建构,毕业复习则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部分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可以将知识分成“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五个板块.“数的认识”和“常见的量”是...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的概念首次被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提出。所谓“数感”,狭义地讲,就是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即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自觉的态度与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1.理解“数”的意义;2.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相似文献   

12.
数与形     
通过几个例子阐述了数与形的密切联系,“形”给出了“数”的几何直观,“数”揭示了“形”的本质特征,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可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有的数学问题,只有通过形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黄秋英 《陕西教育》2011,(10):60-60,5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28~P31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董亦明 《小朋友》2004,(6):2004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而且“数”与“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只要你仔细看,用心想,就一定能发现数与数之间的一些规律。你有兴趣试一试吗?相信你,准能成功。  相似文献   

15.
数的整除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数的整除”。经过大家的探索,又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下课时我有个要求,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卡与自己的学号说一句有关整除的话,说对的同学便可以下课,行吗?学生跃跃欲试,争先回答。师拿出“0”,生说:个位上是“0”的数,都能被2和5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结果学号是2、3、5倍数的同学都下课了,余下的同学面面相观,等老师再出示数字卡,可老师手中已没有数学卡片了。师说:“你们想一想,现在老师只要说一个什么数,大家就都可以下课了?”生说:“(1)。”一个数,如果只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2”是充满爱心的数,因为它是个“双数”,成双成对的意思。“双数”又叫“偶数”。在古文里,“偶”字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会感到困难。因此,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抽象出数的过程。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可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数数,如“妈妈在银行工作每天都要数很多钱”、“妈妈买菜时要数数“、“想知道全班同学有几个要数数”、“数生字笔画要数数”等。接着,请学生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00以内的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接近整百整十数拐弯处的数”(简称“拐弯数”)的数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像“189”一次进位的拐弯数,往后数一个数容易数成“200”。这表明学生尽管有着“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意识,但究竟向哪个数位进一还是模糊不清的。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十”“百”“千”多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整体结构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19.
数感被作为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数的认识”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途径,我就“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在培养学生数感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如语文、英语有“语感”,音乐有“乐感”,美术上有“美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新课程理念十分强调和重视对“数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中”建立数感。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