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阳 《文教资料》2007,(16):121-124
民国初年,盛宣怀已从高位跌落至谷底。孙中山政府、袁世凯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和角度出发,都对盛宣怀及其实业集团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维护、发展其实业,盛宣怀在“二次革命”前后与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政府就轮船招商局问题进行了一番艰苦的交涉争斗,最终招致盛宣怀实业集团的败落。这一历程充分折射出民初政局的复杂性及充满矛盾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恋爱与性心理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中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587名保山市高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基本情况、恋爱态度、有关贞操的认识以及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62.5%的高中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男生比女生更害怕单独与异性待在一起;57,8%的高中生恋爱动机单一,仅为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79.9%的被调查者认为高中生谈恋爱对学习有影响,女生对此的认识更深刻;仅有30.5%的学生知道手淫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女生比男生知道的比例更少;77.3%的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并且女生比男生的反应更强烈。结论:高中生在恋爱与性心理方面确实存在性别差异,应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恋爱与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6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恋爱现状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依恋类型中惧怕型的比例最高,安全型的最低;安全型和专注型的大学生恋爱比例高于惧怕型和冷漠型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上性别差异显著,在依恋焦虑上年级差异显著;有无恋爱经历在个体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个体的成人依恋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恋爱行为。  相似文献   

4.
唐梦琦  李志军 《考试周刊》2012,(75):151-152
本文旨在了解当前恋爱与未恋爱的大学生幸福感状况,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爱情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测定量表、恋爱状况测试问卷对烟台市三所高校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大学生的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积极情感高于中等水平,消极情感低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低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积极情感与恋爱状况存在正相关,大学生消极情感与恋爱状况存在负相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恋爱状况的相关显著。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恋爱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大学生的恋爱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对孙中山诞辰纪念、孙中山逝世纪念等孙中山纪念仪式的运作.强化了民众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对国民党的政党认同,对中华民国的政权认同,对孙中山及蒋介石的领袖认同,并且凸显了“抗战建国”的时代主题,成为国民政府进行抗战动员的一种有效形式.是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政治话语输出的有效探索,也显示出“党国”在权力技术实践空间的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6.
在一例因恋爱引发亲子冲突的心理咨询案例中,采用认识领悟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来诊断和治疗求助者的心理危机.治疗结果表明,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咨询方法化解亲子冲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家的革命+恋爱小说相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爱情,追求爱情,始终坚持爱情书写并在其中表达她对爱情与革命的双重诉求,而爱情与革命的互动更使爱情有了辩证的思索过程,也有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书写因作家对爱情在生命中最美妙情感的体验与感受而情深意浓,也因之使作家的"爱情话语"悄然淹没于"革命话语"中并成为早期爱情书写范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女性。她在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全面抗战时期,宋庆龄通过保卫中国同盟及其上海分会,为新四军输送了大批的医药用品和物资,帮助新四军进行生产建设工作,还通过《保卫中国同盟通讯》让全中国、全世界了解新四军的抗战业绩,了解皖南事变的真相。宋庆龄的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正在进行艰苦卓绝英勇抗战的新四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小说创作在二十世纪的普罗文学中风靡一时,但最后受到了批评家的清算。后来的文学史,对之还多拘囿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定型评定。实质上,它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结构而存在,革命政治与性别政治在这个模式中结成牢靠的共谋。二者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互相建构,共同支持"革命加恋爱"这一象征结构。本文拟从性别角度来审视"革命加恋爱"模式,并对这一有趣的文学现象,作一些陈述和清理,从中探究该模式的性别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