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创作作为个性化的操作过程 ,如果没有政治的控制 ,要让其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是不可能的。因此 ,作为维护整个大系统有序发展的外部制约机制 ,从 40年代到解放后的十七年 ,我们党便采取了对文艺发展适时制定方向和方针政策的制导手段 ,以使文艺成为促进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 ,这种通过政治控制手段来保障文艺定向性发展的措施是必要的 ,也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的合理性 ,对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具有历史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 ,政治的干预如同一柄双刃剑 ,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延安学不是以启蒙主义和个性解放为重心的五四新化运动的继续,也并非当代功利主义的“政治学”的源头。延安学是由中国现代社会政治革命孕育和民族解放运动催生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艺,是一种有着相对独立完整的艺术体系和学特质的新的学形态。  相似文献   

3.
台湾学作为一个历史与意识形态交织的审美化多面体,它在博大精深的中华化版图中具有独特而又丰富多元的学风貌和人景观。大陆对台湾学的介绍和研究,从1979年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历程。从隔海观望的单向考察到交流整合的双向比较审视,从政治本位的意识形态映射到学本体的多维观照,大陆的台湾学研究逐渐往开阔纵深方向发展推进,台湾学在中国当代学的整体格局中也日益凸显出其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刘登翰先生在《大陆台湾学研究十年》和《走向学术语境——祖国大陆台湾学研究二十年》两篇综述评论中,对这一历程做了细致深入的考察和极富前瞻陛的展望,他认为前后两个十年标示着从政治本位到学术本位的研究范式转型,转型后整合性的研究和开放性的视野将成为台湾学研究的新进向。  相似文献   

4.
进化论学观是学革命的理论基石。它既具有观念性的指导作用,又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对学革命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进化论学观作为一种学史观,唯心与唯物、机械与辩证并存,但其合理内涵主要由社会性、革故鼎新的发展观、历史的辩证因素和人的能动性等构成。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学研究的中心话题之一。其原因,在于“现代性”确实是20世纪中国学的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采用这一视角和框架,有助于用客观存在的“现代性”,取代以往主观政治视角的所谓“反帝反封建”的描述(严家炎语),从而更切近学历史的真实,切中学对百年来民族心灵史的描述,以获取更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对于晚清学作为思潮意义上的中国学“现代性”起源的认知,不能不说是一重要的突破;而运用“现代性”概念对于启蒙学、革命学等的阐释,也有其深刻性。  相似文献   

6.
学消费是现代艺学中的术语,任何学样式的产生、流变、盛衰,都与其消费有着直接的关系。小说从产生时的“不登大雅之堂”到逐渐成为人们学消费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读的消费需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从学消费角度看,我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兴盛趋势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学与音乐本是同根生成,正如书画同源,古今中外的艺术史实表明,音乐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音乐,学应该是具有音乐性的学,音乐也应该是具有学性的音乐,二分离便都不是艺术,因此,我们要求诗人作家们应该通晓音律,音乐工作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功底,做到以养艺。  相似文献   

8.
传播媒介作为“学本的物质传输渠道”和“作家写作行为的物质结果”,在整个学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统区战火缭绕极为艰苦而特别的历史化环境中,以《抗战艺》、《艺阵地》、《戏剧春秋》、《烽火》等为代表的学媒介,不仅培养一大批青年作家,促进了大众学观念的传播,拉近传播与受众的距离.使学创作更加符合读的需求,而且改变了五四新学的主题、内容、风格等审美取向,引导学及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流派的形成,并由此诱发学大众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文革文学:文学性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革亦然。革学的形成受革审美理想所导引和规范。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实现政治性与真实性的高度统一,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无产阶级之异,从而完成在艺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是革学审美理想的主要内容。革的结束,被终结的只是革学这一学的历史时段,而不是革学的学性。  相似文献   

10.
塑造新人是抗战学的一个热点。新人不仅是一种形象类型.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理性的编码方式。抗战学对苏联学塑造新人相关的学思想、艺术手法和创作经验等.进行了广泛的选择、吸收和转化,推动了抗战学的发展.同时.塑造新人方面所固有的一些弊端.也给中国学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化转型,当代中国学分化为主导学、高雅学和大众学。这三种学形态有层次高低之分,其中大众学处于最低层次,主导学处于中间层次,高雅学处于最高层次。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产品成为商品,学的效益决定其命运。主导学主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学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学产品的成本低,收益大。高雅学的衰落和大众学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随着人们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学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相似文献   

12.
人类已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下中国学的座标,是在中国学的历史的历史发展纵座标轴与中国学的外向移植横座标轴不同象限区的交叉点上,我们在21世纪一要着重发展网络学;二是着重发展以业余作为创作骨干的群体学;三是着重发展翻译学;四要着重发展面对市场的需要的学,五要着重发展审美,娱乐,审泄,认识,教育五大功能相统一的学,六要着重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的学,七要发展有助于确立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明辨民族大义,民族气节的学。  相似文献   

13.
以高平陵事件为分界的正始时期和后正始时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阶段。因此,在两种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正始学和后正始学,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以何晏为代表的正始学,其成就虽比不上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学,也比不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后正始学,但它在学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并对两晋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有些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4.
本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语学时期的语言学研究和同时期的学史、学理论研究间的关系和流变作了一个梳理,探讨了语言学和中西方学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由此可以看到,学经典促进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语言学反过来又推动了学的传播、创作和研究。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学上的“言能尽意”、“言不尽意”观点和学理论上的“合式说”、“意象理论”之间理论核心上的不谋而合、以及发展阶段上的彼此相随。这就为我们理解当前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或“语言学时髦”等问题确立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坐标。语言学研究和学研究历史和当下的研究状况也表明了两已为对方打开的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多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具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学内容的深广发掘或是在学艺术形式上诸多创新,也从而使学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有一本质的提升,这些都足以令世界坛瞩目。但学进入到上个世纪末,它对于我们民族的意义却正在发生着令人忧郁的变化,时代背景的淡化、思想容量的稀释、社会良知的弱化、审美力度的降低等都使得学意义在整体上被消解,人们更多的是将学当做是某种化快餐来消费。本的目的就是从现代阐释的角度对学意义的现状进行反思和分析,找到学意义被消解的症结所在,以有利于学在民族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章对牟豪戎,梁胜明《科学唯物史观不是“套语”-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与政治观>的批评意见》进行了反批评,答辩和反驳,进一步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与政治观,论证了批评观点的错误,阐明批评的批评没有一处能够言之成理,其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距离,与邓小平理论,与党的艺方针的距离,以及态度的粗暴和无理。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现代派学都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五四”时期大陆的新学家就开始了对西方的认知和实践,台湾现代派学的步伐稍慢,它始于50年代初,兴旺于60年代。它们在继承传统学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纳入新潮,体现了与世界同步并呈现出自己独特面貌的特色。本试图将海峡两岸现代派学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人的文学     
周作人提出的“人的学”是新化运动最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学革命”由形式层面——“白话改革”延伸到思想层面的重大发展。它的提出和延伸,成为现代学建构的基本维度之一,对现代学在初期无序、混乱的化生成中确立方向起了莫大的作用。其自身的丰富内涵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学革命、学现代性的内在动力之一,成为现代学的一个基本面貌、基本传统。  相似文献   

19.
列宁重视学与政治的关系和联系,重视政治和学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但他明确提出不应把二“划一”和“等同”,重视学艺术创作的独有的特征和规律,承认学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和独特功能,坚持要求学以其特有的审美创造规律去影响社会和政治,不应把二的关系庸俗化、简单化,艺并不从属干政治或仅仅服务干政治。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27年的学运动是在不断强化学的政治意识功能,弱化甚至排斥它的审美本性的过程中运行的。虽然在50年代中期崛起的探索性艺潮流试图对现实主义原则加以重新探讨,但很快便在反右斗争的浪潮中消失了,60年代初期的艺调整再次试图激活艺的生机,但在法西斯专制主义艺思潮的围剿下,不仅使学置于荒漠的境地,而且使这种规范自身走向了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