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审查资料的结果之一,它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对于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及时作出不起诉,这对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节约人力和物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诉,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既兼顾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又维护了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
不起诉制度设计的重要机理是提高诉讼效率(效益),但司法实践表明,目前,我国不起诉程序不但旁落了诉讼效率(效益)价值,而且淡漠了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与实际影响力,因而也是不公正的。基于此,本提出了建立不起诉事前监督程序-听证程序的设想,论证了其对于建立公正,高效的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同时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程序当事人,这一点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达成共识。在具体的诉讼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起诉权利,结合法院的审判功能及当事人的基本权利等各方面分析,法院在受理案件时,不应当对当事人正当与否进行审查,即当事人正当与否不应作为其起诉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我国重罪案件以及暴力犯罪案件所占比例连年下降。2020年开始,最高检力推“少捕慎诉慎押”理念,逮捕和起诉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态势,在大量最终提起公诉的案件中,已不再适用逮捕措施。与起诉案件相比,最终不起诉的轻伤害案件性质大多更为轻缓,但逮捕率却依旧较高,进一步降低逮捕率需要从此类轻罪案件入手,摒弃“构罪即捕”“有罪必诉”的理念。通过对207份故意伤害罪不起诉决定书的分析,得出认罪认罚、赔偿、被害人谅解等因素对判断是否适用逮捕措施影响显著,但过度重视赔偿等因素对逮捕的影响,其合理性存在疑问。应通过提高认罪认罚案件中“少捕”力度,及时变更强制措施、理性看待赔偿因素以及消除对逮捕要件的误解等,以达到贯彻与完善“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取消免予起诉制度,扩大不起诉的范围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亮点是确立了存疑不起诉制度。该制度因直接关系着无罪推定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及其诉讼价值的实现,而备受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关注。但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近十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存疑不起诉制度尚存在不少问题。文章试从存疑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其诉讼价值,结合其立法上的不足与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展开论述,找出对策,以期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结果之一,它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对于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及时作出不起诉决定,这对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节约人力和物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诉,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既兼顾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又维护了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8,(3):35-41
酌定不起诉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目前我国酌定不起诉面临着案多人少、犯罪轻刑化明显、程序分流不足的现实困境,这与推进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存在抵牾。对此,未来立法改革应当在分析冲突原因的基础上,转变有罪必罚的深层次思维逻辑,统筹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与程序控制的平衡,引入以附条件不起诉为重点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建立能够弥补我国现有起诉制度的不足,有利于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在提高诉讼效率的同时节约司法资源。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起诉便宜主义原则,赋予了检察官很大的起诉裁量权。为了防止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被滥用,日本的法律同时设置了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践表明,日本的不起诉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而对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起诉裁量权是检察机关对于是否提起公诉的选择权。目前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由于范围过于狭窄、配套机制的不完善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应加以扩大,相关的制约机制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存在低不起诉率现状。改革和完善我国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应当全面认识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和可能被滥用的倾向,通过扩大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空间、改革不起诉的运作程序、建立和完善不起诉裁量权的制约和救济制度等措施,使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更加丰满,运作程序更加简化和规范,以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和立法意旨,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但修改后的法律对不起诉制度的规定还不够完善。作为不起诉制度核心内容的不起诉裁量权,也存在着被滥用的危险。如何完善不起诉制度和防止不起诉裁量权被滥用,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国外这方面的成功立法经验,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不起诉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起诉裁量权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制约机制作了全面概括与利弊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不起诉可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的不起诉.目前,学界对于前两者的相关当事人不予国家赔偿已无争议.问证据不足不起诉是否应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笔者从不起诉的概念分类入手,结合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核心;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当事人的逮捕是否属于赔偿法所规定的错捕错拘的范围,并联系最高司法部门的相关解释,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应当具体分析,赔偿与补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酌定不起诉是不起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但法律对这一自由裁量权的适用条件限制非常严格,这与刑法中有关量刑的规定不太协调,借鉴国外立法例,应适当放宽不起诉的适用条件,从制度上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增加了被不起诉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申诉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不起诉制度体现了检察官在刑事追诉中的自由裁量权,由于其具有的分流、过滤功能,因而是世界各国司法机关在面临着犯罪数量居高不下、犯罪种类增加、诉讼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时所做出的共同选择。对德、日、英、美等国的不起诉制度进行研究,比较并归纳出各国不起诉制度的共性和异性,将对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这些诉讼的结局大部分是一样的,既法院以原告不享有诉权被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虽然公众和媒体对这些公益诉讼给了很多的掌声,却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目前从立法方面没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在对行政公益诉讼作出明确界定的同时,理性地分析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不起诉制度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制度,对于节约司法资源、减轻人民法院的审理压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不起诉的使用不当又会破坏法制、放纵犯罪,所以实践中对其进行制约是很有必要的。与国外的几种不起诉制度的制约机制相比,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不起诉制约机制,但不尽完善,特别是在对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的制约、人民法院的作用、不起诉中被害人的救济途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于淑彦 《文教资料》2005,(26):147-148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不起诉制度中,人民检察院在作出不起诉时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法律严格限制相对不起诉的条件,强调相对不起诉的案件必须“犯罪情节轻微”;二是赋予被害人自诉权,“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两方面对遏制滥用起诉裁量权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