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教自然第七册《蒸发》一课,学生对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蒸发”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我们周围一些蒸发现象的本质却认识不清。例如:书中要求解释“刚从游泳池出来时,身上为什么感到冷嗖嗖  相似文献   

2.
初二物理教材第四章《蒸发》一节中 ,液体蒸发吸热 ,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是在胳膊上擦一些酒精 ,随着酒精的蒸发 ,会感到擦酒精处凉 ,原因是酒精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这个实验的缺陷是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酒精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 ) ,往往学生造成直观感受不清 ,原理理解不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和学生已有的小学自然知识 ,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此实验操作方便 ,简单直观 ,原理清楚 ,效果明显 ,材料易得 ,制作简单 ,在实验教学中受到师生好评。1 实验器材铁架台 (带铁圈 )、…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是定量实验,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精确度要求较高,组织不好,误差很大。我们的做法是: 一、实验课前,要求学生清楚了解本实验的操作要求。向学生讲明本实验关键在称量、控温、溶解、蒸发四个基本环节。要求大家细心操作,尽量避免误差。并分配好那些小组测某一温度的溶解度。二、称量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由于目前学校使用的托盘天平精确度不高,学生称量时不注意,往往造成较大误差。建议:(1)实验前教师应亲自校正每架天平;(2)要求学生称量时天平一定要放平;(3)蒸发皿应预置干燥器中干燥后由学生领用。三、控制所需饱和溶液的温度是本实验的又一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关于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的实验 ,做法都是先用一支温度计测出刚打开瓶塞的乙醚 (或酒精 )的温度 ,得出它与室温相同。再在温度计玻璃泡上包上醮有乙醚 (或酒精 )的棉花 ,让学生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 ,而得出“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这一结论。这个结论得出后 ,学生不禁要问 :既然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 ,那么在用温度计测刚打开瓶塞的乙醚的温度时 ,瓶口已打开 ,乙醚已开始蒸发了 ,温度计的示数为什么又没有下降呢 ?而对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图 1  为了能科学、合理的得出“液体蒸发时温…  相似文献   

5.
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实验对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相当重要。教学中不妨多设计一些因地制宜的实验,以增强教学效果。下面就液体蒸发的实验教学作一简述。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让学生倒同样的一滴水在桌面和手心上,另一只手将水滴涂抹开成同样面积的水迹,观察水的蒸发情况;再结合课本上列举的例子就可以得出结论。2、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让学生倒同样的一滴水在桌面上,用手将其中一滴抹开,观察两滴水的蒸发情况,抹开的一滴明显比没抹开的蒸发得快。3、液体…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人教版《自然》第九册《蒸发》一课时,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很快认识了什么是蒸发和蒸发所需的条件。接着我用了一个假设,假设我洗了衣服想很快把衣服弄干,让学生帮老师出主意。学生通过讨论找到了许多妙法,诸如:用洗衣机甩干、用火烤、把衣服展开等等。其中包含了决定蒸发快慢的三个条件:温度、蒸发面积和风。当我进行小结,想加以肯定时,学生中举起了两只反对的手。这时我预感到有什么意外要发生。果然,两位学生一致不同意以上三个条件能加快蒸发。他们的理由是:今年夏天他们在舟山参加夏令营时,晚上洗的衣服到了第二天晚上还没有干,…  相似文献   

7.
《蒸发》一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是让学生知道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第一次上这部分内容时,我按照课文安排,先是让学生回忆:“夏天,刚从游泳池里出来,身体有什么感觉”,想借学生回答“凉快”说明水的蒸发是需要吸收周围的热,可没想到学生只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 ,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叫做蒸发 ,液体蒸发的特点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静悄悄地发生。液体蒸发时 ,从液体中逸出的是速度 (能量 )较大的分子 ,在液体中的分子的平均速度必然减小 ,它就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 ,这就是液体蒸发的致冷效应。液体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是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汽化的过程 ,叫做沸腾。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液体沸腾时吸不吸收热量 ?液体沸腾时翻腾滚滚的水花是怎样产生的 ?为此 ,我们在课堂上做了如下两个演示实验。实验一 :将未盛满水的烧瓶敞口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 95℃左右 …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上开发演示小实验 ,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原理清晰 ,操作方便 ,生动有趣 ,效果明显。对激发学生兴趣 ,掌握知识 ,启迪思维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实验 1 演示蒸发现象。器材 :水、酒精。方法 :用手的食指、中指分别在水、酒精中浸湿取出 ,把指头迅速按压在黑板上并移动 ,再离开。然后让同学们观察现象 :酒精很快消失 ,黑板变干 ,水要缓慢些。由此说明 :①液体都能蒸发 ;②条件相同时 ,酒精比水蒸发更快。  图 1  实验 2 演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器材 :废日光灯管灯丝、2 5V的小灯泡…  相似文献   

10.
倪六红 《物理教师》2003,24(8):17-18
如果留意观察,可以发现,在一些物理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学生辅导用书上有一些不确切的地方,本文摘取几例加以讨论,旨在引起同行的注意。1 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的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78页,有这样一段话:“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说明它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玩一玩,问题发现了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前提。但小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局限性很大,教师应正确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教《蒸发》一课,为了证明水蒸发时能吸收周围的热,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给全班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只温度计和一杯冷水,请同学们操作,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温度计刻度下降了。”我乘机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现在如果把温度计从冷水里拿出来,会发生什么现象?”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温度计刻度会上升。”“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学习蒸发与沸腾的时候,书上有这样一段话:“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说明它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有的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致冷作用”,就是液体蒸发需要从外界环境吸热,不从外界环境吸热液体就不能蒸发,这样理解是不对的。液体蒸发与液体吸热之间并没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做一件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自然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能为上好这节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一、由实验导入新课。讲《水能溶解别的物体》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把几滴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在酒精灯上加温,让水蒸发完,这时,在玻璃片上留下了盐的结晶,用这个实验我引导学生进入了新授:玻璃片上的水,在没有蒸发前,我们没有看到其中有盐,然而水蒸发以后,玻璃片上却出现了盐,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在课文中把答案找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些考题字数很少,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它隐含着许多知识点,如果看不透其实质,就会造成所问非所答或要点回答不完整等失分现象.下面列举两例,并略加分析.例1摇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试解释这一现象.分析:突破口应从“乘凉”二字上挖掘,思维跟踪到热学问题上,然后顺藤摸瓜寻求知识点,“热学→物态变化→汽化→蒸发”.由此可看出答案要点至少有3个.答:①树叶挡阳光辐射,树下温度较低;②大树周围通风,易散热;③大树蒸发水分要吸热,使树底下空气温度降低.例2摇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所以当液体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时,蒸发就不可能发生.这种说法对…  相似文献   

15.
马清河 《中学理科》2006,(10):58-58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认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童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初三物理课本中,对蒸发的概念讲得比较详细,但对液体蒸发为什么具有致冷作用?蒸发时液体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液体在蒸发时是怎样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热量的?课本中并未给予详述,学生们在学习这些问题时难度较大,我在这里仅以水的蒸发为例浅谈一下这个问题。蒸发是发生在液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在进行,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水中的大量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其中有的分子运动得较快,有  相似文献   

17.
抹布三用     
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第一课《蒸发》安排了一个观察演示实验———用湿布在黑板上擦出一片水迹,让学生仔细观察水迹的变化,从而知道什么是蒸发,达到教学目标之一。教材的这一编排让学生简、明、快地观察到了这一现象,“简”在实验器材容易得到,随便一块抹布沾点水就行了,“明”在现象清楚、直观,湿抹布擦在黑板上,水迹非常明显,随着蒸发水迹渐渐缩小直至消失,“快”在现象产生到消失时间很短、节省了授课时间,可谓独具匠心,然而抹布在这一节课中却可以用三次。第一次用在理解“蒸发”内涵中揭示课题。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  相似文献   

18.
一、演示液体蒸发温度降低的实验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的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讲述了一个演示液体蒸发温度降低的实验。按书上的做法是能说明问题的,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它的不足之处是温度的变化难以让全班同学看清。另一方面,温度计液柱高度的变化需要时间,跟不上教学的节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成了一支伽利略温度计,其构造如图一所示。实验方法:可利用比较法进行演示。教师先用手掌给烧瓶里的气体加热,气体温度升高,明显可见液柱下降;反之液柱上升,气体温度降低。然后将被酒精浸湿的棉花在烧瓶上涂抹几下,立即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19.
《水到哪里去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蒸发现象”,认识“水蒸发吸热”等,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想、设计、验证、记录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蒸发的概念,发现蒸发受热的原因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上课时,我首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让学生观察这个“水”字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水”字,一会儿,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惊奇的表情,“‘水’字不见了”;“‘水’跑了…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以老师做、学生观察为主要的实验过程,若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亲身体验实验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什么是体验性实验所谓体验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实验时尽可能动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体会实验结果,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例如,在《汽化》一节教学中讲蒸发有致冷作用时,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用棉球蘸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观察温度的变化。该实验的缺点是温度计读数可见度小,且较慢。若不用任何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