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森文 《现代语文》2013,(5):137-138
本文以汉语"红"与日语"赤"这两个色彩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对比二者的认知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红"与日语"赤"的认知意义存在共性;二者都具有隐喻认知意义,且存在共性;因文化背景及生活实践方式不同,二者的认知意义与隐喻认知意义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词汇嬗变现象,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色彩意义的变化等方面,讲述每个词汇背后所暗含的有趣故事。从一个词反观当下历史演变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朋友"一词的古今含义,更深层次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词汇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本文分析了“flush”的一处误译,比较了“flush”和“blush”在表达脸红时的不同文化涵义,并进一步比较了“red”和“红”的中西文化差异。通过这种从语义层面到文化层面的比较,能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语言,更深刻地理解文化,更有效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4.
"流氓"是由上古汉语单音节词"氓(meng)"语素化而来的,并描写了"流氓"的语义结构,分析了构词理据。分析汉语中理据性较强的复合词时,需要考虑汉语"不依赖于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一基本特征,从意义着手,得到形式上的验证,将意义与形式真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胡珂 《文教资料》2010,(31):28-30
表示“红”含义的颜色词有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使用频率高低不同,利用语料库,作者探究了“红”族词中“赤”、“红”、“绯”、“朱”和“丹”的使用情况.并从传统色彩观、科技发展、词语的组合能力、词语的意义等角度来分析造成不同时期各个词语使用频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赤"字长期被视为正色用字之一,表达红色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地位。本文主要参考了许慎的《说文解字》,对"赤"字加以研究,同时兼论"五色"。  相似文献   

7.
在10年时间里,他做过很多行业,却都赔得一塌糊涂,失败总与他相伴,可是,他屡败屡战,硬是不向命运低头,终于靠着一种“赤鳞笪’,让他成鱼翻身,迎来事业上的春天。这个年轻的后生叫孙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不仅规范了赤鳞鱼市场,还靠着赤鳞鱼在短短三个月里赚了一百多万。相信,他的创业故事会深深地打动你我。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red”和“红”这两个词汇在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异同。分析了“红”这个词汇在古诗词中的一个特殊用法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并与英语单词“red”在英国诗歌和习语中的用法进行尝试性的比较;并认为在英汉翻译时应该意识到这种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张舒 《鸡西大学学报》2004,4(6):74-74,80
从五个方面分析“根据”一词的英译法,作介词、介词短语、动词非谓语及其他形式时皆各有所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语言学术语“词汇”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误用情况及其原因。首先,通过微观分析指出“词汇”误用是由于集合概念与一般概念的混淆;其次,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整理,得出“词汇”误用分类:把“词汇”误用成词、短语、句子或是其他;另外,从宏观的角度探求误用“词汇”的人群特点,说明该语言现象的社会因素;最后,说明“词汇”作为语言学上的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应该注意的问题,由此探讨专业术语日常化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第一句“余幼嗜学”,课本把“嗜学”理解为“喜欢、喜好”,一般教师也仅认为是一句表述自身喜好读书的简单交代,教学中一掠而过,因而不能充分利用这一句子进行篇章训练和思想教育.其实,这一关键词,应理解为“对学问、学习的癖好、嗜好”,是全文的文眼;全句是全文的纲.抓住此纲,才能抓住全文的要害,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篇章,进行听、说、谈、写的训练,完成文道兼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以来,网络最为流行的网络语言当属"给力"。"给力"具备多种词性和内涵,意蕴十分丰富,"给力"的几种英文翻译中g,elivable因其标新立异、中西合璧、有独特的文化意蕴而最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翻译并不是纯粹的语言转变。笔者通过"红"原色的英汉译例解读原文非语言符号,即文化内涵。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因素,对同一色彩词"红"的翻译也有很大差别。译者必须十分熟悉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才能消除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改进汉英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彬 《文教资料》2006,(21):128-129
中国和日本的颜色文化,一方面得益于长时间的文化交流,两国间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另一方面,由于两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两国间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不同的地方。文章通过比较“红”在中日两国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分别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中日关于“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金瑜 《文教资料》2011,(18):45-46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本文旨在通过汉英颜色词“红”与“red”的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秘史》第201节中,札木合在他生命的尽头,面对昔日的安答帖木真,说出了包括自己致命弱点在内的肺腑之言。其中,有一句蒙古语,其汉字音写为“额篾米讷朵抹黑赤”。当时的畏吾体蒙古文字词首a和e音书写形式完全相同,因此,“阿马”(ama,嘴)和“额篾”(eme,老婆)二字是同形字,结果汉字音写者似将畏吾体蒙古文的“阿马米讷朵抹黑赤”误读作了“额篾米讷朵抹黑赤”。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养狗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中国古代的狗,多用于看家、狩猎、放牧,甚至食用。警犬一词的出现也超过千年了,不过,用于侦察搜捕、缉私查毒、灾难救援等,却是近代狗的新使命!战国时期,中国已将狗用于作战了,这时出现了最早的警犬。不过,当时并不叫警犬,仍然叫狗。《墨子·备穴》中记载道:穴垒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指敌人)也。这是  相似文献   

18.
颜色是人类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视觉感知。不同的文化群体,在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由此导致人们对颜色的感受及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在跨文化交往中,不了解这样的颜色文化差异,往往会造成人们沟通交流出现障碍。"红"与"黑"这两种颜色在中西方两种语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差异,了解这种因文化内涵不同而导致的使用差异对于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避免产生文化冲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锡赤区域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是构建锡赤经济带的重要方面.锡赤旅游业的合作发展,有着良好的政策背景与区域背景.因此,两盟市要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系统整合旅游资源,构建特色资源带,开发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整体打造锡赤区域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汉语言中产生了许多类似于词缀的语素,即类词缀。类词缀的应用符合时代要求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同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便捷和乐趣。以"控"作为类词缀而产生的大量构成词在当下运用频繁且花样百出,对"控"式词的产生、构成及语法功能的评述,探究其独有的特点,旨在加深对"控"式词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