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程度较高,但是从政治认同的具体内容上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度不高、道德环境认同呈现复杂性、基本理论常识掌握不足。因此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和理论自信,是高校的重要政治责任。当前,大多数学生从总体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途,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犹疑与困惑。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既有积极因素的促进也有消极因素的冲击。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必须努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要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9省市19所高校1748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信念状况总体上积极向好,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充满信心也满怀期待;他们对作为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认同;学历、专业知识、既有政治观念和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对理想信念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在发展趋势上,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表现出稳定性、层次性两个主要特点。增强理论信念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及时合理地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整体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更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表现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对党的指导思想认识不够清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缺乏认同等模糊问题。高校应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学习理念与方法,完善学习机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保证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与坚定性。  相似文献   

5.
<正>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中,政治认同列于首位,关乎学生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共同标识。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包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精神、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认同。对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的高中生而言,政治认同的对象无疑具有宏大、抽象、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末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面对疫情,党中央、国务院紧密部署,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同时,这场疫情阻击战也提供了强化高中生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深化高中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契机。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应有意识地培育并深化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积极引导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同当代中国的道路选择,认同我国政治生活的现实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产生深刻的信任感、认同感、忠诚感,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正>德育事关人才培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在高校开展德育,主要阵地是思想政治课,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德育功能,可以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设计之初便承担了德育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课程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认同党的领导;其次,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方略。而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对其价值观的认同感,成为教育工作者新的研究课题。目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教师能开拓思维,进行教学改革。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动态,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政治认同放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指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发展政治认同素养,才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政治认同教育应成为思想政治课的应有担当。一、准确把握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有效落实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是时代需要,也是时代必要。因此,通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和拓宽大学生道路认同实践途径,以此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政治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向上,广大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少数教师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心不足、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精神等问题。为此,必须多措并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建设,促进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民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生是人民群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阶段,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了高中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以期能为广大高中教师更科学地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深远的意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必须增强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帮助研究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使研究生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直面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文化之间的基本问题。必须注重积累九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和文化价值,找到在新时期开拓进取的持续性动力和指导思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下的各种文化对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发展,是在保持中国特色基础上的多样文化的汇聚和繁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思想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域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如何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发挥核心作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大学生广泛认同的共同理想,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并且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立足实际,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创新理论在教育方法层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传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引进并整合运用以下六种教育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它还对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作出了具体规 定:“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为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高中生需要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践行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只有受其所属时代"度"的限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那个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实现教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教育,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游离于中国梦之外的其他实践活动,而是以中国梦为指引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社会政治性活动,能否落实好其政治导向功能,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自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定要受一定"度"的限定,才能确保其不变形、不走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和主干,是高校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途径,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大众认同,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维护党执政权威性的理论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信等在线交流方式的出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和宣传平台,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积极利用微信平台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认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转变,得益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诸多路径获得了广大中国民众的高度政治认同。这些路径措施主要有:注重政治思想宣传和文化教育,厚植民众政治认同的思想基础;大力发展边区经济,打牢民众政治认同的经济基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构民众政治认同的法理基础;关切民生,赢得民心,构筑民众政治认同的社会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增进民众认同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深刻的经验启示: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保障;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关键;广泛的政治认同始终是党获取政治合法性的前提;更好满足民众诉求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