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汉文小说主要由历史演义类小说及传奇类小说组成,这些小说在体制方面大都采用章回体形式,作品旨趣与明清小说颇为接近,但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越南汉文小说的创作环境及作者身份与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越南汉文小说并没有像中国小说那样经历过从说话艺术到书面文学的长期过渡,而是直接借鉴和模仿了中国小说创作观念及语言结构形式.但总体上看,越南汉文小说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对中国小说叙述方式的悉心模仿,而是大量运用越南的人物、场景及历史文化背景材料,编写出来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故事情节,越南汉文小说异国身份及独特艺术价值也往往表现在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3.
越南汉文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皇越春秋》是越南汉文小说中最经典的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这部历史演义小说中,浸润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越南本土文化.这篇文章不在分析它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内涵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或将之与《三国演义》比较,而是重在分析文本中的神话传说,通过分析,了解其中的神话传说,进而认识这些神话传说与越南神话传说的联系,以及这些神话传说与中国神话传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越南有部汉文小说<传记摘录>,共收录<书痴传>等十三篇故事,过去曾被视为深受<聊斋志异>影响而又不失原创性之作;本文最新发现<传记摘录>全书其实是直接抄袭自清末顾氏的<后聊斋志异>,降低了它在越南汉文小说史的地位,也重新厘清了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后聊斋志异>与越南汉文小说<传记摘录>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比亚兹莱的插图散发着浓重的情色意味,它对于海派小说的影响也是包含着正负价值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海派作家的创作对性持有着开放的姿态,另一方面部分作家的小说流露出世纪末的享乐主义情怀,从而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思想深度.比亚兹莱的插图以诡异的变形夸张而著称,这种怪诞之风在部分海派作家身上也有体现.海派插图中受比亚兹莱影响最明显的是叶灵凤的插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故事教学中插图资源利用不足的现状,探索了利用插图促进学生理解故事的方法,即:呈现重点插图,启发预测故事;谈论插图信息,理解故事细节;模仿插图情景,体验语言意义;拓展插图内容,鼓励续编故事。  相似文献   

7.
明清小说插图的绘图者们热衷于通过对最具"孕育性"顷刻的把握、特殊的时空分割方式以及独具意蕴的静态绣像描画以达到最真实、准确再现文字信息的目的;而插图对故事场景进行的带有情感倾向的取舍、图题的褒贬寄寓以及有意无意的图、文不符现象,又表明绘画者试图对小说作出符合自身审美习惯解读的努力。在插图本小说中,文字与图像之间呈现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明清以来各插图本《三国演义》,正是明清插图小说语-图互文规律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传入途径和传入作品数量上探讨了中国明清小说大量流传越南的情况,其次述及中国古代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喃传和戏曲等方面的种种影响,认为绝对不能因为目前在越南绝少明清小说善本的踪影,就漠视明清小说曾大量流传越南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图文并茂的版式是建阳本小说最鲜明的特色之一,而将建阳本图文并茂的特征发挥得最为极致和出色的是小说刊本。通过整理元明及清初建阳本小说插图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状况,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为何"上图下文"的插图版式决定了建阳本小说成与败。  相似文献   

10.
《幽暗之地》是库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越南计划》和《雅各·库切之讲述》两部分组成.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了尤金·唐恩参与设计越南战争和荷兰裔殖民者雅各·库切"远征"南非内陆的故事.两则故事,情节、人物、时代、地域迥异,但都将边缘群体噤声,使抵抗话语缺席,折射出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意识.库切所描述的殖民故事没有...  相似文献   

11.
裁判亮分     
《描绘一幅插图》是一个并不好写的题目 ,因为作者的思维很容易受制于插图本身 ,要写出新意就要求作者有相当的艺术鉴赏力和发挥合理的想像和必要的联想。这三篇作文怎样呢 ?我读后的第一感觉是 :超出了我的预想。张晓同学所描绘的插图来自一本杂志 ,那可能是一篇小说或一篇散文的插图 ,但小作者关注的是插图后面融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的故事 ,宁静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很美、很温馨。曹芹同学描绘的是《卖炭翁》插图 ,他使这幅插图具备的动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语言显得简洁、富有表现力。叶春林同学描绘的是一本介绍长江的书中的插图 ,…  相似文献   

12.
任明华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首次从文学、文化、历史等角度全面探讨了越南汉文小说的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一是缜密的考据,严谨的辨析;二是简括的框架,清晰的维度;三是精炼的细读,历史的阐释;四是立足交流的比较,深化中越关系的阐发。《越南汉文小说研究》以其学术性、独创性、趣味性在同类研究中独树一帜,必将对深化越南汉文小说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刻书事业发达,且无书不图.由"剪灯二种"的地域版本比较看出,插图优劣与地域书坊发行策略密切相关.建安书坊以射利为主,几乎刻遍明以及明以前的小说戏曲文本,然质量粗劣.徽州木刻插图走精品路线,实现了木刻插图由辅助阅读到艺术欣赏的跨越."剪灯二种"插图之质量、风格与小说传播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小说离不开故事,但小说也不只是故事.小说是如何“讲”故事的,正是故事叙述和小说叙述的不同所在.引导学生从阅读故事获得的初始印象开始,去寻找这种印象的来源,通过逐层分析小说讲了什么,作者是如何讲的,帮助学生真正读懂小说的丰富主题.  相似文献   

15.
手稿回国:一段感人的故事 1993年中科院力学所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和挚友F@马勃(F@Marblc)教授打来的,他说:我马上就要退休了,我多年收集、保管的钱学森先生的手稿没有办法带回家,我认为这些资料十分宝贵,最有用的就是你们科学院力学所,你们要不要拿回去?当时钱先生的学生、郑哲敏院士正在美国探亲,于是力学所马上通知郑哲敏院士,希望他能把钱先生的手稿带回来.郑哲敏院士二话没说立即从美国的东部飞到西部和马勃教授见面,拿上手稿和马勃教授一起又飞到东部.为了能把手稿运回中国,两位70多岁的老人又到市场上买了两个大旅行袋,一路汽车、飞机,郑哲敏院士终于将钱先生的一部分手稿带回了祖国,1996年马勃教授又将钱先生余下的手稿亲自送回了中国.就这样钱先生在美国留学、工作、科研时的全部手稿共15000余页由马勃教授赠送给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越南汉文小说《传奇漫录》是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的改写本,这部汉文小说中包涵着忠君、崇儒等多种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7.
<白蛇传>本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初始形成至今已历经变迁.本文以香港作家李碧华小说<青蛇>为参照,借助其小说与电影剧本的两重性,通过对其故事新编及叙事策略的研究,动态观察白蛇故事在小说、戏剧、影视等方面整体重编的过程,管窥这一传说在人物重塑、文化意义和价值判断上是如何完成现代流变的.  相似文献   

18.
《故乡》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写的短篇小说,根据小说情节, 课文作了一幅插图,插图里有作者本人鲁迅的像,显然鲁迅这个像就是小说中的“我”了。我认为,这个插图不当。鲁迅的小说(除了历史小说)里,人物大都有生活原型,小说中出现的“我”多少  相似文献   

19.
学生涂改课文中的插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实际调查、探寻学生"插图涂改"背后的故事,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插图涂改"这个课程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巧妙地运用叙事技巧和精心地安排故事情节,讲述了发生在三代女性身上的故事,深刻地刻画了母女关系。本文仅以灵应盘对话、解读母亲手稿和人物失声三个重要情节的设计,分析谭恩美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写作的独特性,探讨小说中的情节设计与母女关系这一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