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凝聚合力,搭建农村学校行之有效的家校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微信新媒体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可即时沟通、交流形式丰富多样等优势,有效突破了学生受教育时间和空间受限的瓶颈,便捷了家校交流,凝聚了教育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微信"小"交流,利用微信群,形成家校文明礼仪共育文化合力;微信"大"沟通,构建家校"网络化"文明礼仪养成新渠道;微信"微"交流,开辟学生文明礼仪践行的新途径。利用微信的便捷条件,实现微信环境下小学生文明礼仪家校共育。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群,展开家校协同教育,促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在使用微信群的时候要注意设立相关规定,并进行动态管理,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言辞,理性回复家长的提问,并结合教育主题定期给家长推送相关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微信群,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只有家校共育,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即时通讯软件的运用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便捷性,符合当下家长和学校的沟通需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当下,微信和腾讯会议的普及度和使用率较高,促成了家校共育交流方式的变革。教师利用微信呈现形式的丰富性、灵活性特点,实现家校共育中的育人功能;利用腾讯会议具有的交互性、稳定性特点,开展家校共育中的教学工作。学校得益于以上两个即时社交通讯软件的加持,促进了“双减”背景下教师、家长和学生合力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微信群是互联网时代家校联系的一座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家校沟通.孩子在家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等都可以通过微信进行讨论,与老师进行交流,使家校的距离缩短了许多,为家校共育带来了便利.但在实际运用中,常有班主任在群里点名批评一些学生,尤其是年轻班主任,使家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华 《甘肃教育》2022,(24):118-121
“双减”政策的实施,明确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要实现“双减”背景下学生高效学习,这对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关且缺一不可,家校教育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家校协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提出“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策略,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有效保障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从2012年下半年接触微信开始,学校的部分老师就尝试把微信与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与本班学生和学生家长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把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推到微信平台上,这一举措大大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方式,促进了教师思维方式、教学理念、工作方式的转变,让教师与班级学生、家长共同进步和成长。目前,微信平台已经成为继博客、QQ群、微博之后我校家校共育的又一个重要网络工  相似文献   

8.
现代沟通媒介技术的发展变革着人们的沟通方式,赋予人们新的沟通内容,班级微信群是这一技术在家校共育中运用的典型代表。班级微信群为家校共育中的各方带来技术性便利的同时,滋生出许多问题。对4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的教师、学生与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班级微信群为家校共育中的各方增加了压力:班级微信群模糊了教师与家长的边界,为教师增压;班级微信群侵犯了学生的秘密,为学生增压;班级微信群挤压着家庭教育的空间,为家长增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家校共育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创建家校共育合作体是当下家校合作的基本趋势。家校合作的障碍总体来看可以归结为家校价值观念差异、参与权利不对等和立场分歧等。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共建优良教育生态的具体对策:引导家长完善教育观念,奠定家校双方合作对话基础;重视家长教育治理权力,创造家校双方合作共育条件;增加共识,弥合立场分歧,促进家校共育合作体建构。  相似文献   

10.
用微信记录爱的故事、用微信承载爱的互动,微信互动能够搭建家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实现家校联动,让家校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达到家校共育的全员化、全面化、全程化。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教育内容也各有侧重,学校教育重在“教书”,家庭教育重在“育人”,两者若是能够实现深度结合,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文章通过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整理归纳牧区小学家校共育模式,首先分析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指出这可以实现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互补性,还可以提升教育的及时性。基于此,依据家校共育需求与特点,简要阐述牧区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策略: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夯实家校共育基础;合理设置家长课程,构建家校协同局面;有效建立沟通平台,提升家校共育合力;立足实际开展亲子活动,促进情感交流;实施多元化评价,建立完善的共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共育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家庭支持与学校互动,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构建合作共建的教育生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其中的关键。家校课程衔接、家庭任务参与、资源共享等策略为有效渗透家校共育提供实施途径。本文探讨了家校共育的意义和教学策略,呼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重视和实践家校共育,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袁礼斌 《家长》2021,(1):101-102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及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及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青春期心理、网络世界对亲子关系、学生学业、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影响重大.本文通过阐述初中阶段家校共育的作用,分析目前初中生家校共育的现状,并探究基于有效沟通的对策措施,以此来促进家校共育良好局面的形成,从而保...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家校共育作为一种密切的合作模式,正日益受到关注。在当今社会,小学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外,而是要求家庭与学校密切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然而,实际操作中,家校合作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如信息传递不畅、家校沟通不足,以及学生在两个环境中的角色认同问题。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家校共育,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1家校共育的内涵家校共育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协作,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须高度重视家校社的协作共育。建构家校社协作共育机制,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可通过强化学校德育力度、积极拓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路径、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动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优势,形成教育共同体,不断生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甄建荣 《甘肃教育》2023,(10):47-49
家校共育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型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家校共育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优化教育要素,疏通教育环节,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在养育和教育上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优势互补。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张掖市四所中学、331名教师、421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此了解当前城镇学生家校共育工作的现状、问题、需求和期盼。同时,借鉴国内外家校共育工作实践,参考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家校共育工作的优化策略。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张掖市家校共育工作整体向好,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理念认识到位,参与积极性高;同时笔者也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家长期望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教师希望有更加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形式,家庭结构影响下的子女教育模式成为家校共育的新课题,学校缺乏系统规划制约了家校共育实践的有效实施。基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张掖市实际,提出了邀请父亲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形式、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成立家长学校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莎  邓洁 《科幻画报》2022,(8):203-205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校共育是保证学生全面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共育可以有效地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从学生各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因此,家校共育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开始增多,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家校共育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地显现出来。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现阶段家校共育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观念冲突、责任划分冲突以及家校合作形式单一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家校共育开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中小学生家长参与教育方面出现一些新的关注点,如微信群等社交媒体是否增加家长的负担,教师是否就此推卸了责任等。为了用家校合作责任分配来解释学生家长对班级微信群抱怨的家校矛盾,并就此对小学生家长家校责任分配态度与班级微信群交流满意度开展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家长大致可分为三类,人数较多的部分家长家校合作责任分配态度明确、正面且对微信群交流持肯定态度;人数较少的部分家长其家校合作责任分配态度模糊且不那么正面,但对微信群交流持肯定态度;另有人数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部分家长家校合作责任分配态度负面并且对微信群交流态度模糊。研究据此提出一些改善家校合作研究和实践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家校共育作为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应用理念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教育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出来。随着社会对家校共育认同度的逐渐提高,本文结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家校共育发展中的局限问题,紧扣一个核心、两个要素进行实践与反思,提出详细有效的优化措施,特别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二者有效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助力,发挥家校共育应有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家校共育成为了教学探究和关注的方向,在家校共育合作理念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共同作用,通过多位一体的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本文立足于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共育展开探讨,通过有效的的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在学生多形式的阅读中发挥作用,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