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位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里东翻西找,老禅师知道小偷是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的,便从容地走进屋里,对着已躲藏在门后的小偷平静地说道“你走这么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便脱下自己身上的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小偷一言未发,夺门而出。望着消失在朦胧夜色中小偷的背影,老禅师慨叹道:“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照亮他归家的路程。”第二天早上,老禅师一觉醒来,出门发现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僧衣已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了门口。老禅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看了这…  相似文献   

3.
一天早自修时,我走进教室,无意中打开投影仪柜子,赫然发现:一畚箕的垃圾静静地躺在里面。顿时,我的血直往头上冲:谁这么过分!我抬起头,用目光扫视了一圈,努力寻找着宣泄怒火的缺口。迎着我的目光,大部分学生显得莫名其妙,只有张某低下了头,涨红了脸?我基本确认这垃圾是平  相似文献   

4.
对待后进生,教师要多给予他们一些宽容、理解、赏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这样,他们才会进发出强大的动力,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薛登兰 《山东教育》2002,(34):16-16
人们在夸奖赞美时,习惯翘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你真棒。”当训斥批评时,常用食指去指责,说:“你怎么搞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来都喜欢赞美,没有哪一个人拒绝赞美,喜欢批评指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老人受请,小孩受宠”就是这个道理。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惯用“大拇指”去表扬,不用“食指”去指责,使我得到了许多教育成功的体验。每当学生进步时,我用大拇指去表扬;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我翘起大拇指去赞美;每当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用大拇指去安慰、去鼓励:“战胜困难就是好样的。”记得去年…  相似文献   

6.
苏辉宇 《云南教育》2004,(29):12-12
一个由中国转到美国上小学的小女孩儿,刚到美国很不习惯,回家给爸爸说:“我们学校可乱了,上课不像上课的样儿。”她爸爸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不讲课。上美术课时,把大家带到外头,指着一座房子说就画这个,大家就开始画,还都说着笑着。想咋画就咋画,他们都画得乱七八糟,有的把房子画成圆的,有的画成轮船的样子,一点都不像,  相似文献   

7.
本文想以一位青年教师的教研文章《要育创新型人才先做创新型教师》为例,谈谈写教研文章的两个问题:一是要正“心”——主心骨,即中心论点要正确;二是要消“肿”——压缩篇幅,即把与题无关和可有可无的话统统删掉。先谈第一点:正“心”。此文针对教学中的现状进行评析,属于教研  相似文献   

8.
刘旭光 《师道》2003,(10):37-37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弟子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想见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弟子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弟子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由此及彼,使我联想到…  相似文献   

9.
电影市场的不景气,使各电影公司不得不在新片的宣传上大做文章,一遇新电影上映,又是海报,又是宣传车,硬要弄得个家喻户晓。我已是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但这一次,一部号称“教子十年,不如携子一观”的台湾电影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有一个十岁正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周末的晚上,我携妻女前去观看。随着电影的开演,我与妻子渐渐融入剧情,唏嘘不已。侧过头擦眼泪的时候,却看到宝贝女儿埋头于各种零食之间,吃得眉开眼笑。我问她:“你怎么不感动呀?”她头也不抬地回答:“有什么好感动的?都是骗人的,哪有这样的事?”我再问:“电影里两个孩子的妈…  相似文献   

10.
那天,改的是期中测试卷子,学生答得好,我改得心情舒畅。卷子改完后,就发给了学生。第二天上课,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有两份不该得满分的卷子被批成了满分。课后,我打电话向这两位学生的家长表示歉意。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已看出来了,已经给孩子指出了错误,并让他改正了。我还教育他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让他到你那儿把他的成绩改过来。说实话,得了满分,孩子还是蛮高兴的,让他改过来,他还有点不愿意。”另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也看出来了。孩子难得得一次满分,心里特别高兴,他对我说:‘妈妈,以前我还觉得数学挺难的…  相似文献   

11.
12.
从占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海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敦育”。  相似文献   

13.
学会宽容     
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她的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  相似文献   

14.
宽容     
李文忠 《教书育人》2005,(1):116-116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  相似文献   

15.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得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透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难教,难就难在学生的思维活跃,逆反心理强,不再把老师的话当成“圣经”,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一个老师教育的失败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学生,更多地应该对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我附近一所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特意在道路两旁放置了许多花钵。为了提醒学生爱护花草,学校做了二十块牌子,立在花钵最集中的地方,每块牌子都写着十个“不得”,然而,花钵摆上去不到一个星期,校园到处是枯绿残红,原因是少数学生不顾禁令,偷摘花朵。学校又继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抓住了写检讨、罚款、处分,后来又派专人守护…  相似文献   

17.
写下这个题目,缘于日前读到了两则动人的教育故事。一位教生物的乡村女教师领到一台盼望已久的显微镜,她十分喜爱。学生们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奇妙的微观世界,也都高兴极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早晨,同学们发现放在教室柜子里的显微镜不见了,他们去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于是学生们自发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经过一天的调查,他们都把疑点集中在一个叫彼佳的学生身上,并决定星期天去他家进行侦察。  相似文献   

18.
19.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难免有个别学生违反纪律。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试“字条提示语”。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根据任课班级的纪律情况,在授课之前准备几张小纸条儿,在上面拟点儿提示语。如针对在课堂上聊天的学生,在字条上拟写“如果能收回你放飞的心,老师将非常感谢你”;针对上课走神儿、看小说入迷的学生,在字条上拟写“你迷路了,老师在等着你回来”。授课时,随时可以把字条丢给已经示意但仍违纪的学生。这样的提示语,没有过激的语言,没有满脸霜雪的训斥,有的是热情诚恳的态度,和蔼的劝止。学生接收到的是教师那委婉含蓄的提示,哪里还会产生逆…  相似文献   

20.
王自立 《江西教育》2002,(20):15-15
在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里,教师的劳动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颂扬。教师是手擎知识火炬的智者,他们驱赶愚昧,传承文明;教师是耕耘心田的能手,他们开启心智,锻造坚毅与进取。教师的职责是把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过不同家庭教养的人,培养成既具有社会公认的品格和道德又具有丰富多彩个性的人,因此教师被誉为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桥梁。正因为教师的劳动如此崇高,如此富有哲理和诗意,所以这次由江西日报社文体部主办、江西教育期刊社《江西教育》编辑部协办的“情洒杏坛写春秋”征文活动,吸引了许多作家、作者把他们的笔触伸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