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个移民社会,先民大都是明末、清初从福建、广东两地渡海来台,他们带着家乡的守护神随行庇佑,这些从原乡带来的神祇,在移民在地化后,在台湾纷纷建庙祭祀,成为台湾民间信仰的中心。而客家"岛内移民",从苗栗移民者,大都带着公馆五鹤山五谷爷;从新竹移民则带着新埔"义民爷"信仰,再到移居地建庙祭祀。透过五谷爷、义民爷信仰,移民至花莲、高雄的客家人,每年都回祖庙进香,回乡扫墓祭祖,召开宗亲会,充分显现客家族群怀念故土,饮水思源,重视宗亲,慎终追远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冼夫人祭祀是粤西及其周边地区独有的宗教仪式现象。在对粤西高州地区的冼夫人信仰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解释冼夫人祭祀和信仰现象,以探讨其地方性知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是乡村重要的文化根脉。民间信仰空间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深入探索并理解这类信仰空间是我国乡村保护与振兴工作的关键。就客家地区而言,关于信仰空间的历史形成、布局形态和景观表现等方面的基础认识,至今仍然很模糊。为此,尝试通过实地取证和文献调查,并综合应用民族文化和空间解析等方法加以揭示。研究结果表明:客家乡村民间信仰空间的历史形成,来源于百越土著,受到中原汉族以及其他外来族群的影响,并与复杂的地域再创造有关。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空间,在客家乡村中体现为分散式的节点布局和多样化的游行活动路线,并与山石、水系、树林、民居、道路等自然或人文环境要素紧密共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粤东灵村惭愧祖师信仰的人类学考察,深描旅游语境下的客家民间信仰重构实践,以揭示客家乡村社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多重面向和深微变迁。旅游语境下客家乡村居民在宗教仪式与现实生活中,既充满伴有地方依恋的宗教情感,也秉承基于旅游利益的经济理性,由此构筑了一个神圣与世俗叠合的民间信仰空间,展示了客家乡村丰富的、动态的社会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6.
江西于都县盘古信仰中盘古山、盘古祠、女娲庙等文化遗迹一应俱全,构成完整的盘古信仰体系。盘古帝庙最初功能为始祖神盘古信仰,后来融入作为地方保护神的文官武将、土地神、药王神等神像,并日益融入客家民俗生活,体现客家人的多神信仰内涵,构成客家人多元一体的信仰特色与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清领台湾时期闽粤两省的客家人与福佬人在原乡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冒险来台讨生活。伴随他们来台的是原乡的祖籍神,福客移民希望在新拓之地得到祖籍神明的庇佑。随着移民在台湾的拓垦,原乡的祖籍神在台湾传播开来。福、客族群在拓垦过程中的错综复杂关系,最集中、最完整地体现在民间信仰。来自原乡的祖籍神是福客族群在协作拓垦时期的共同守护神,是族群关系紧张、族群意识高涨的标识,反映了福客族群的最终融合。透过客家民间信仰在台的变化,可以看到其背后福客族群关系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客家民间信仰研究成果颇丰,可谓汗牛充栋,前人成果为我们思考民间信仰在客家乡村社会发挥的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启迪作用,但前人成果多是对传统功能的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客家乡村传统社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家民间信仰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挥着怎样的现实功效呢?通过以于都县寒信村水府庙会为考察中心,从社区营造的视野,分析客家民间信仰在社区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并就此补充前人观点而提出民间信仰的社区营造功能。  相似文献   

9.
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自中原南迁,并于近代陆续迁居东南亚甚至欧美。在异国他乡的客家人,除了要面对生存的挑战之外,还要面对异国文化对客家文化传统的影响甚至排挤。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切纳的小说《夏威夷》展现了客家民间信仰和基督新教信仰的生动画卷,讲述了海外客家人坚守客家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并揭示了客家民间信仰在海外客家人文化身份认同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在客家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民间信仰以庙宇为象征中心,乡土精英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以及在村落成员的共同参与中客家社会得以整合,乡土社会也为民间信仰的存续提供了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农村集体活动都逐渐式微,民间信仰本身及其活动正在走下神坛并经历去集体化逐渐理性化的过程,民间信仰的组织管理机构也由传统形态向现代社团组织形式转变,民间信仰在回归私人领域的过程中,其公共属性反而不断被强化,社会整合功能不断被彰显,通过田野调查个案来解读民间信仰与客家社会变迁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客家三脚采茶戏自大陆江西赣南传入至台湾后,随时代演进与观众品味,逐渐发展为客家改良戏与客家大戏,放眼台湾客家剧团当今的发展,唯有荣兴客家采茶剧团一枝独秀,而其它的客家戏团仍旧以宗教活动的演出为主,对于客家戏曲的演出仍然是以传统戏目与在外台的戏剧演出的模式为基本。本文以台湾大竹堑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客家大戏舞台剧演出《乙未丹心─吴汤兴》作为研究对象,从客家戏曲在台湾的演进、仪式与戏剧的关系、与此剧团的表演,来探讨客家戏团今日的发展,剧本意涵分析,以及表演方式、角色诠释、音乐与舞台设计。申论在当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旅游表演兴盛的21世纪前10年,为求生存,这个剧团加入现代剧场表演形式与元素,呈现台湾戏剧由简朴逐渐发展到精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宋清时期大量官私学校在赣闽粤边区的兴办,促进了儒学在客家地区的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政府也按照儒家"以神道设教"的原则,通过建立祀典、拉拢改造、打击毁禁等方式,加强了对客家民间信仰的管理和控制。儒家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广泛传播,对客家民间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天地君亲师"也成为客家人的祭祀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统治集团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传统社会民众希冀神祇护佑,保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客家农业信仰在此契机下得到长足发展。伴随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客家农业信仰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方面是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呈现普遍性消弥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客家农业信仰在某种契机下呈现愈演愈盛之态。这两种状态背后的作用机制如何影响客家农业信仰的发展,客家农业信仰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合与矛盾中生存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联合国还是在国内的官方文件中,都没有对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属性做出明确规定。但因为民间信仰具有民间自发性、综合多元性、活态流变性、集体传承性等特点,所以具有明显的"非遗"属性。台湾地区的民间信仰大多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在沟通和联系两岸人们之间的感情和交流方面具有巨大作用,我们应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去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并结合实地考察,以闽西地区客家民间武术为研究对象,对闽西地区客家民间武术文化传承背景进行调研,为推动闽西地区客家民间武术文化传承及其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岳民间信仰以圣帝祝融信仰为代表,是一种集祖先崇拜与文化英雄崇拜于一体的民间信仰。南岳民间信仰是湖南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民俗事项,当代南岳民间信仰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变迁是其必然趋势。具体表现在信仰对象趋向复杂化,信仰方式趋向多样化,信仰群体趋向扩大化、松散化。当代南岳民间信仰的生存策略:采用"双名制",依附法定宗教,以寻求政府认可;利用宗教文化搭台、旅游经济唱戏,实现大小传统的契合;利用以乡村干部、宗教人士、富人为代表的乡土权威的影响力,使民众重拾延续了几千年的信仰,营造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代以来日本学术界系统地研究客家民间信仰。本文讨论的是日本学者对客家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及其课题。日本学者对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于客家地区从事民间信仰研究的"微观经验主义";二是研究典型客家民间信仰的"宏观实体主义"。本文通过证实这两个研究观点,用人类学的"空间—场所"理论来提出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第三观点。  相似文献   

19.
商汤信仰是晋东南、豫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信仰。本文以商汤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方志、碑刻等资料,对商汤信仰的起源与传播、"转正"之路以及国家与民众互动下的商汤信仰作了简要的论述。在商汤信仰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国家统治者与基层民众对商汤信仰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商汤信仰才在国家与民众的互动下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台湾,任何一种制度宗教的宫庙数量与信众都无法与民间信仰相提并论。偶像众多的台湾民间信仰虽然区域特色比较鲜明,但因其主要直接来源于闽粤地区,从一开始就打磨上一层擦洗不掉的河洛底色。归纳分析台湾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探讨台湾民间信仰与河洛地区的历史渊源,推进豫闽台民间信仰互动,对增进台胞对中华民族和文化认同、促进祖国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