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每个成员尽到应有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孟母三迁"是古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发展存在多元性,因此,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发展,用一个"第一"去评判学生的成功。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教育惠及到每一个孩子。如何在办学行为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成为学校在新时期塑造优质教育品牌、实现教育转型要求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了每一个学生"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的理念和"适应差异、满足需求、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品质"的办学目标,努力创设"关怀每个孩子成长需求、激发每个孩子追求成功、引导每个孩子获得最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姜企华 《上海教育》2016,(Z1):98-99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而两者却常常互相指责:家长抨击学校教育制度的不科学,老师没有奉献精神;学校批评家长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的不到位。其根本原因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命窄化为"让每一个学生考得好成绩",而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主体性、潜在性。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如何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向上向善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孩子乐观主动地面对学习生活,是家庭教育指导回归本源的关键之处,也是当代教育赋予学校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从而出现了大批无父母监管的孩子,我们形象地称这一特殊群体为"空巢"家庭学生.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空巢"家庭子女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对"空巢"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班主任通过在家庭之间引进"游学"机制,让学生互相交换成长的空间,在交换的空间里发挥孩子和家长的作用,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的生活和文化,通过学生间和家庭间的相互影响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媒介。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适当的家庭教育则使孩子心灵扭曲,性格畸形,给学校教育造成困难。特殊家庭作为—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其家庭教育的影响异常深刻地体现在学生身上。特殊家庭学生的增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孙利红 《快乐阅读》2011,(27):16-17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活动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在学校接受老师和集体的教育之外,同时还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时远比学校大。因此班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言行对学生的行为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家庭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教师把学生推到校长面前的时候,就一定是个难教育、有"分量"的人物了.面对这样"小霸王"式的学生,校长该如何面对呢? "四了解"是基础 "四了解"是指了解家庭背景,了解成长经历,了解个性特长,了解个人需求. 一个孩子成为让家长和学校都头疼的问题,是和以上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的.从家庭上来说,有离异家庭,单亲教育缺乏平衡;有多子家庭,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有贫困家庭,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走向两极;有留守家庭,缺乏父母亲情,存在代沟.不同的家庭,孩子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对家庭、学校、社会也有不同的需求.了解这些,就会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家访略谈     
<正>一、家访可以了解"问题学生"的思想根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第一场所,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儿童最直接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10年,有的也许就成了"古董",比如,那些学费的收据。10年,有的也许就成了"黑白片",比如,"破房子、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回望,才知道:走过,是如此艰难,亦如此辉煌。2000年,"两基"的目标基本实现;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启动;2006年,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  相似文献   

13.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基础上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办好家长学校,新民市城区第五小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生活奠基"的办学宗旨引领下,在"以生为本,成就未来"办学理念的实施中,开展了"相信自己我能行"系列教育活动,即让孩子在成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心灵停靠的港湾,是孩子形成基本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21世纪,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迫切需要一代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养成"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  相似文献   

15.
刘利 《成才之路》2013,(14):24-24
素质教育的要义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不是只关心少数"尖子"学生,致力于培养高一级学校的专门化的、精英式的人物,并仅以培养出尖子生、考上名牌大学或后来成为著名人物的学生为荣,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当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因此对每一个孩子的培养,就是对一个家庭的责任。随着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挨打,家庭"言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言语暴力"是一种心灵虐待.它有三种常见形式:父母不愿意搭理孩子,漠视孩子的存在;父母批评过度,对孩子全盘否定;家长威胁恐吓孩子.亲子沟通调查显示,遭受家庭"言语暴力"的学生不光是"差生",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常常遭受到家庭"言语暴力"的侵害.  相似文献   

17.
韩子法 《海南教育》2013,(11):22-24
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是二期"思源工程",招生对象为全市范围内的孤儿、少数民族学生、库区工业区失地农民的孩子和偏远生态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殊的招生政策造就了特殊的生源状况:孤儿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多、留守儿童多,成为学校一大特点,全校1800多名学生中就有孤儿57人,单亲家庭的孩子72人,另外还有2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8.
施忠明 《上海教育》2016,(Z1):68-6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相左,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辛辛苦苦的教育成果将会前功尽弃。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社会、家庭必须连成一线,达成相同的共识,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发展方向,有共同的人生构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走弯路,我们才不会误人子弟。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把"家校有效互动"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点、着力点,通过系列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力求达到"三共":"共识",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齐头并进;"共享",即收获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一、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之一:家庭教育良莠不齐,管教方法各异,教育效果差异较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家长最迫切的愿望。一切满足孩子的需要,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教育方法简单,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遇事粗暴干涉。问题之二:学校德育工作出现误区。一是德育教材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生活实际。高深的理论说教脱离了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单一的评价模式影响了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  相似文献   

20.
下一代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妨碍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影响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为此,《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指出,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它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