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值得一读。它讲的虽是对外宣传的问题,但要树立宏观和辩证意识,提高宣传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平稳性,这对我们的国内宣传来说,同样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新媒体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而城市文化对外宣传则借助文化传播的独特魅力宣传着城市形象,提升着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促进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媒体背景下,城市文化对外宣传遭遇发展瓶颈瓶颈之一:传统媒体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主体与受众的需求。城市文化对外宣传的主体可以是政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政治传播主体如何对待和处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政治传播主体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在进行政治传播活动时对自身特定政治目的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性也具有两个层次:初级的层次和高级的层次。初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直接指向传播对象的意识;高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指向传播对象而返回到自身的意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在具体的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劝服性、灌输性和倾向性、强制性、单向性和虚构性一系列的形式和属性表现出来。在目前的研究中,一种突出的偏差是政治传播中用传播代替宣传;如何在外传播中保持和强化主体意识是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体要敢于在坚持政治传播中应有的政治立场,对政治事实的报道要有必要的政治价值判断,从而正确引导受众的政治价值取向。强化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策略是:保持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与受众之间的适度张力;摆正媒体的角色和位置,发挥媒体塑造政治传播主体良好形象的作用;政治传播战略的原则性与战术灵活性之间的巧妙结合;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美国之音是美国官方对外宣传的重要喉舌,近年来其对华宣传的处境尴尬,也促使其调整策略,重点转向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本文认为,我国信息环境的日益开放是造成美国之音对华宣传乏力的根本原因,美国之音的新转向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对华宣传的渗透能力,对解决其宣传中的受众错位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会根本改变其对华宣传的无力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人从1985年起在时内宣传的同时,也开始发对外宣传稿.综合这十六年来的写作实践,我对对外广播节目的写作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图书宣传有了长足进展,书业企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也大为增强,但是,我国的图书宣传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书业企业普遍存在着对图书宣传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很多书业企业对图书宣传的认识普遍还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把图书宣传狭隘地理解为单一图书商品的宣传,还在一味地采取单调、陈旧的宣传手段,而忽略了图书宣传的深层意义,很少在企业自身形象上下工夫,这就使图书宣传的效用大打折扣。图书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一、尚未形成一个很权威的图书宣传的媒体我国书业的图书宣传虽然有所…  相似文献   

7.
略论对外宣传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昆 《今传媒》2006,(1):13-15
对外宣传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下,由一定主体利用不同的媒介,向目标国家特定的对象进行的说服活动。在这种说服活动中,虽然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出自宣传者的信息始终是宣传过程的主流,但是接受对象并非完全被动,来自对象的反馈信息对宣传者的说服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除非宣传者不企求预期的宣传效果,而无视宣传对象的反馈调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对外宣传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这一系统包括如下子系统:环境系统、媒介系统、宣传者、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反馈。解剖这些子系统,对于深入地认识对外宣传过程,揭示对外宣…  相似文献   

8.
刘涵喆 《军事记者》2010,(12):37-38
军事对外宣传的中心问题是跨文化传播,而我军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的意识较弱、平台较少、人才较缺,需要采取切合中国实际的军事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的应对策略,以消解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读,跨越语言差异产生的障碍,解决语境差异带来的问题,构建跨文化传播的共同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受众意识为切入点,在厘清受众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的动态轨迹,并考察了其受众意识不断深化的深层动因,最后结合百年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过程归纳出经验性策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从初步确立到不断强化,其深层动因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贯坚持、“统一战线”思想的始终践行以及党的历史使命变迁及与时代、环境变化的共振互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实践,国际受众观业已形成,但在实践中运用不足。未来需继续坚持以受众意识为核心,明确受众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受众研究体系,选择并善用能够影响更多国际受众的“第一圈层”受众。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闻通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通讯队伍的作用,这不仅是新闻单位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重要条件,也是各地区、各单位适应新形势对外宣传自己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扩大,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都亟需开阔视野、更多地认识和了解外部世界,也迫切希望外部世界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越是开放意识、商品意识发达的地区、单位,就越是重视对外宣传自己,不甘心于“默默无闻”和“自我封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扩大对外宣传开辟新的领域 我国地方报纸与国外报纸进行国际新闻交流,是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之后,地方报纸为适应地方或区域对外开放的需要而开辟的对外宣传的新领域,也是新闻工作实行对外开放的尝试。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报纸大都缺乏对外宣传意识,认为对外宣传不是地方报纸的任务。在实行对外开放之前,人们很难想象地方报纸可以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报纸进行新闻交流与合作。80年代初期,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和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一些省市逐渐认识到,让世界了解和认识自己,同自己了解和认识世界一样重要和迫  相似文献   

12.
沈捷 《编辑之友》2012,(9):82-85
以影像手段塑造国家形象的宣传片,近年成为中国对外形象宣传的一大亮点。梳理十多年国家形象片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我国作为传播主体,其国家形象塑造意识由先前的被动、应景转变为现今的主动出击、全盘规划;同时国家形象片的创作主体在主题、内容、表现手法上不断调整、创新。然而面对外国受众,国家形象片的说服效果无疑受到更多中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就国家形象片的文化超越策略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对外传播的核心是以对外宣传为主导的广泛传播和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塑型战略。构建中国西部对外传播影响力模式的关键依然是价值构建。中国西部对外传播策略研究的效应,取决于对各类具有传播力并且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主体价值的传播符号的挖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对外传播的核心是以对外宣传为主导的广泛传播和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塑型战略。构建中国西部对外传播影响力模式的关键依然是价值构建。中国西部对外传播策略研究的效应,取决于对各类具有传播力并且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主体价值的传播符号的挖掘。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新时期外宣工作的新认识对外宣传工作是长期的,然而根据任务不同又有其时间性和阶段性。在新时期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首先需要明确新时期中心工作对外宣工作的要求,并以此认识和界定新时期外宣工作的范围、对象、内容等,进而对宣传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我党的宣传工作历来讲究内外有别,但随着中心工作的变化,内与外也在不断调整。由于过去我国闭关锁国,内宣与外宣在宣传区域、宣传对象等方面都有着比较容易界定的区别,因而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在技术层次上的具体操作都比较容易把握。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格局已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电视对外宣传的目的是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电视外宣具有较强的政治内涵。文章具体阐述了从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和电视的特殊传播作用看电视外宣讲政治的重要性,并提出政治意识应从对外宣传的总体定位上体现,即把握好三个要点——对外宣传的性质、对外宣传的地位、对外宣传的内容;坚持对外宣传的“三为主”原则——“以正面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处理好对外宣传的三个关系——个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的关系,问题报道与正面效应的关系,被动反击与主动出击的关系;讲究宣传艺术,尊重传播规律,做到“四个结合”——大处着眼与小处落笔相结合,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相结合,“我方说”与“外方说”相结合,自我宣传与“外方参与”、相结合。中国电视在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要防止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入侵、把好屏幕关。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传播原理在我国对外宣传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嬿如 《现代传播》2007,(1):141-142
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尤其是通过媒体进行的对外宣传,主要受制于以下几个因素:西方国家的民族坟化中心主义意识及其衍生物刻板成见,中西不同的语境文化类型,以及语言障碍。本文试图运用跨文化传播原理,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外宣对策。首先,“宣传”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对普通的西方人提起propaganda(宣传),他们立刻联想到“操纵意见、洗脑、灌输”等概念。虽然西方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如乔姆斯基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美国政府与媒介的传播活动并贬之为“宣传”,但这恰好从另一面证实了西方语境中“宣传”一词的贬义。法国学者埃吕尔则持以下观点:“产生同样效果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都是宣传,即便其基本  相似文献   

18.
2月17日~21日,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围绕经济建设和今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九七”香港回归,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会上,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建徽说,对外宣传的根本任务,就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今年将要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国际社会极为关注。对外宣传要充分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只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会有今天社会发展的奇迹和明天更加美好的前途。他说,今年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本世纪末举世瞩目的大事,是洗刷百年民族耻辱,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一步。要进一步宣传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地宣传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要以香港回归为契机,深入宣传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宣传我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要把经济宣传作为对外宣传的主体抓好。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全世界介绍我国经济建设的形势,阐述有关的方针政策,回答国外关心的问题,增进国外对我国的了解,促进同各国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9.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是一场根本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新闻工作者都面临“转行”的任务,即由计划经济的宣传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宣传.怎样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宣传内行呢?重要的一条是记者的主体意识,即是指记者作为市场经济报道的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确认,并促使自己去追求、去创造、去驾驭和反映市场经济的实际.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记者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宣传对象;90年代以来,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