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中经常有数学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刚刚才讲过的题目,怎么一到作业、考试的时候学生就不会做啊?教师真的很无奈、学生也是一脸的茫然,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年复一年地轮回.  相似文献   

2.
1 问题提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教学体会 :平时讲过做过的题目 ,到考试时 ,依然有一部分人不会做 ,若将条件稍许作一些变更 ,则更加不会了 .在与学生交谈中了解到 ,课上老师讲的例题一听就懂 ,课后自己独立做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这些都反映着一个事实 ,题目讲了千千万 ,题目做了千千万 ,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解题能力 ?本人认为 :让学生学会观察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各种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 ,呈现给学生的数学问题的材料 ,只有通过学生的感知觉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并由…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情景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到某个题目时,教师能说出这个题目曾经是什么时候在什么书上或者是哪一份试卷上学生做过的,教师仔细地讲解过时,学生是一脸的迷茫,好像这题没碰到过一样,或者有学生会反映这个题目曾经做过,但是现在又不会做了.  相似文献   

4.
经过了中考的洗礼,每个学生都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了高中的大门,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可是几个星期一过,部分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有的甚至萌生退学的念头,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数学学科,有的学生反映能听懂但题目不会做,还有的学生反映能听懂,题目也会.但一做就错,甚至有人听不懂也不会做,这些情况每年都在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常有老师感叹:例题不仅是讲了。而且是反复讲了,可是题目稍作变化.学生又不会解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有学生埋怨:题目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老是不见提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6.
期末统考很快就要进行了,笔者先在班内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该记的东西也没有记住.有些问题虽然已经讲过很多次,却仍有学生没有弄懂;有的题目已经让学生练习过好多次,可是仍有学生不会做.真的感到很无奈!为何有的学生一点就通,可是有些学生却屡教不会?跟他们理论没少讲,例题没少举,方法没少教,可他们就是理论听不懂,例题学不会,或方法不会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有些数学教师经常感叹学生太粗心,如:某某学生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只要教师一读题。他马上恍然大悟,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点是缺少理解题意的科学方法。有时表面上看学生好像读懂了题目,但读懂题目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题意。我认为,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题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正确解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坚持让“说”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常听到不少学生感叹,数学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也有的学生说,曾做过的题过了一段时间换一下条件、结论就不会做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让很多教师疑惑不解,学生自怨自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几条有效的解决措施,现做一呈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正从小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学情调研测试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许多学生对平时经常练习的题目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遇到陌生的题目就不知所措,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不会思考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有的同学看完题目,不加思索凭直觉就得出答案,答案往往根据题目中的部分条件得出,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因此,笔者在思考一个问题:教学中应怎样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向深  相似文献   

10.
数学解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观念与能力 .有的学生能听懂课 ,但不会做数学题 ;有的学生会模仿例题做同一类题目 ,若题目的条件稍一变化就束手无策 .原因之一 ,就是不会探求解题思路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把解数学题分成四个步骤 :理解问题 ,拟定解题计划 ,实现解题计划 ,回顾 .其中拟定解题计划即寻求解题思路是关键 .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题思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本文就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作一介绍 .1 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是寻找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复习课上我们常尽可能多地讲练数学题目,学生在课上似乎完全听懂了,但课下再做类似题目时却仍然有学生不会.高考试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我们在平时复习课上也都见过,但在高考中总有一些学生对于已经做过的类似的题目却拿不到分.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作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复习课上讲练了那么多题目,效率到底如何?是否数量上多多益善,难度上越难越好?如果只是试图让学生见多识广,不触及学生的积极思维,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相似文献   

12.
拟题十艺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出了考场以后的一些感受:某些数学题不难,考得很基础,而且平时这种类型的题做得很多了,这些题目应该不会丢分,但一看答案却错了,学生把问题归结为马虎了,或一时紧张疏忽了,属于会而没得分,即非智力因素丢分;也有某些题目,平常经常见到,但试卷题目设问上变了变形式,就没时间考虑了,学生把问题归结为做题速度慢,另有某种类型问题平时训练少,属于不会题,即智力问题丢分.  相似文献   

13.
王新奇 《江苏教育》2014,(14):35-36
<正>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讲了很多题目,为什么学生碰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会做?笔者以为:如果学生只是掌握一道道"孤立"的题目,不能对一类问题形成深刻的认识,把握一类问题的本质,碰到类似的问题不会做是正常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题目进行整理归类,要从千变万化的题目中找出共性,串在一起,使多道题目在本质上变成一类题目,做到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笔者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这道题明明已经在课堂上讲过,学生也已心领神会,为什么在作业中却一错再错;明明是前两天才出现过的题目,今天为什么学生如此迷茫.作为学生,也挺纳闷:上课认真听、努力做笔记,为什么作业永远有不会的;很多题目今天会做,为什么过了一个晚上又不会了;做了那么多道题目,为什么成绩却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几乎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有些不仅讲了,而且还是课堂中讲了很多遍的题,但学生却依然不会做.我们也都听到过来自学生的抱怨:我们一天到晚的做题目、做练习,但考试成绩却一直得不到提高;也有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但自己提笔做题,稍微有点闲难的问题就做不出来了……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应该是方方面面的.  相似文献   

16.
李春雷 《考试周刊》2012,(59):139-139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的题目学生已经做过、讲过,有的甚至已经讲过几遍,但不会做的还是大有人在。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哪儿呢?这些题目在老师看来都不是很难理解的,更不是偏题难题。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在教学中,有个爱动脑筋的学生拿一道题目来问我:证明1+1/2~1/2+1/3~1/2+…+1/n~1/2<2n~1/2.学生说,刚开始他不会做,后来看了答案,答案上提示  相似文献   

18.
<正>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则会在多方面体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其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相似文献   

19.
讲评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不仅在平时练习要讲评,考试以后要讲评,尤其在初、高三整个复习的过程中,讲评课占有极高的比例。而相对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而言,讲评课是最薄弱的一环,很少有文章谈及。笔者曾经上过,也听过很多这样的讲评课:教师对学生所做的题目,从头到尾,无一遗漏地讲一遍,过程详细,分析透彻,极为卖力。一节课下来,像打仗一样,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过几天把讲过的题目拿出来考一下,却大失所望,学生照错不误。我们甚至在再一次讲评此类题目时会抱怨:这题目我至少讲了三遍,你们怎么还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经过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分析,我认为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疲劳",教师的大量信息的"轰炸"令学生视觉与听觉均产生疲劳,抓不到重点。(也确实没有重点)教师该讲的未讲,不该讲的倒讲了,针对性不强。学生会做的没兴趣听,该听的时候没听到,致使再考此题依然不会做。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叹苦说我教得这么到家,可学生仍然不会独立解题;学生述苦说我课上听老师讲还能懂,而自己做题目就是不会做.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师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本文拟以《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教学例说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