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3 综合科目”的高考科目设置方案今年已在广东、浙江等省进行,2001年以后将在全国推广。理科综合科目包括有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理科综合测试题中包括有以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为背景材料的测试题,以下介绍几类以生物学科为背景材料的理科综合测试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2001年全国将有18个省市参加“3 X”高考科目设置.其中绝大多数省是采用“3 小综合”模式.“理科综合”包括理、化、生三学科合卷为一.理科综合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如何挖掘三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就此进行探索及以例析之.一、生物与化学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化学和生物学科在综合测试题中内在联系有这样三类:一类是渗透,如糖类、蛋白质与细胞、有机物与生物遗传等;二类是交叉,如元素、化合物与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处理与自然环境等;三类是综合,如有机物  相似文献   

3.
去年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省的“3 X”高考改革试行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反映了高考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现“注重能力,注重综合,注重应用”的考试内容改革。以“能力立意”、“增加综合性、应用性内容”是改革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景,测试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形成的初步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后记     
为使广大读者,特别是2000年应考学生有效地把握高考信息与动态,了解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国考试》编辑部精心组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科等学科能力测试卷以及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各学科能力测试卷和综合能力测试题依据并充分体现了《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的精神,在全面考查“双基”的同时,更突出各学科对考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查。  相似文献   

5.
理科综合高考命题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力立意”和“以现实生活立意”,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因此,理科综合试题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应该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考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现举例说明理科综合试题的这一特征. 例题:SO_2是引起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之一,我国大气质量标准中规定SO_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特点和思路,根据我们的理解,编制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科综合各一套测试题。从题量和内容比例等与模拟试题不同,重在突出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着重训练学科间综合的能力,使读者从中体会“提供信息、设置情境、考察能力”的命题构思,便于深入理解和进行备考指导。  相似文献   

7.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与原来的单科试题相比较,无论是命题的指导思想,还是命题方式、试题结构、解答形式和评分标准,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这种“3+综合”新的高考模式,考生如何应考?这已成为广大考生所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拟就理科综合考试中的几种题型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一、选择题近几年来,综合能力测试与原来的单科试题比较,一是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8.
从2002年开始,云南省将全面推行“3+X”模式下的“文理综合”高考,继而过渡到该模式下的“大综合”高考。按权威人士的话讲,其中的理科综合将融合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学三科的内容,着力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这些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在对天津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分析的基础上,仅对落后地区目前的高三化学复习工作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2001年高考理科综台测试题的特点 现仅就天津“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以下简称测试卷)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目前推行“3 X”方案 ,作为试验 ,2 0 0 0年浙江、江苏、山西、吉林四省施行“3 综合科目”方案 ,综合科目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近年国家教育考试命题中心推出的《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大多采用“文理综合”形式 ,文科综合科目的命题模式也初见端倪。现以 1999年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第 8题为例 :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 ,综合分析我国沿海地区近代以来 ,尤其是近 2 0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有 9个要点。其中涉及地理学科的有 :①自然环境优势 (地处低纬、气候条件好、河…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考内容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在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 ,已经明显反映了对能力的考查 ,体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高考中的要求。因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探讨理科综合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结合“粮食生产与化肥、农药”课题 ,初步探讨课堂中如何进行理科综合教学。1 确立课题和收集、处理资料1.1 课题的确立 主要根据以下几点来确立课题 :①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学生有一定的感知 ,但又是不太清楚的实例 ,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实 ;③对学生的知识意义…  相似文献   

11.
1 正确认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指导 ,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主要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理科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基础上的 ,以学生所学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截体和背景 ,要求在所提供的新情景条件下 ,分别用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解决问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并未脱离高中学生已具有的单学科知识体系 ,因此 ,物理复习切不可本末倒置 ,过早、过多地进行跨学科的…  相似文献   

12.
高考“综合科目测试”的考试说明,对综合科目的命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指出综合试题不是几门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因此,熟悉理科综合测试题的来源及求解策略,无疑会对今后中学理科教学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化生综合     
姜信东 《中学理科》2006,(5):13-19,45-46
理科综合题是把几个学科(主要为理、化、生)的知识合理地综合成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融合,具有知识面广和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此类综合题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以能力立意”和“以现实生活立意”。重点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综合能力测试题渗透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学科知识,知识综合信息量大,要求思维空间开阔,既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也不能局限地仅思考某学科内容。综合试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显得陌生,为此,本文结合几道典型的综合能力测试题,谈谈如何正确解答综合能力测试题,或者说解答综合能力测试题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学科间综合命题的突破是考生备考应试的难点之一.就应试策略而言,大部分试题可以运用某一学科知识解决,即使是学科间综合题目,大多数仍可通过“化综为单”的方式,运用某单科知识处理.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实验能力考查。今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就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现就第28题作如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高考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3 X”考试模式2 0 0 0年在广东、江苏、浙江、山西、吉林五省进行试点的基础上 ,2 0 0 1年这一改革已扩大到全国 1 8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2 0 0 2年全国将普遍实施“3 X”考试 .物理学科从单科命题到“理科综合”,仅仅是考试形式的变化 ,还是考查思路和考查方向的转变呢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从物理学科角度看“理科综合”考试的能力要求1 .“理科综合”考试能力测试目标( 1 )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1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理综测试题全面体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科内综合应用性能力测试题检验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成为生物高考试题的命题取向。一、试卷特点1.试卷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对2000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吉苏浙(3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和广东综合能力测试题中有关生物类题目作一浅析。鉴于后2套试题中生物题相对较少,所以主要以广东单科试题为分析的重点。同时,为使读者全面把握今年高考生物类试题的摄分点,特将5套高考试题(另2套是上海生物单科试题和山西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的有关考点与赋分值通过列表作一比较(表见本刊2000年第5期P.46)。 l、广东的生物单科试题 今年的广东生物单科试题,在继承去年试题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从以考查知识和能力并重向以考查能力为主又迈出…  相似文献   

20.
1.试题的主要特点从2003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看,命题继续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理化生3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