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精确新闻报道,应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证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采集资料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新闻采访是精确新闻报道的主要特色。《北京青年报》于1994年开辟的“公共调查版”可以称作新中国最早的、较大规模、较严格意义上的精确新闻报道。但是总的来说,精确新闻报道在中国报纸上一直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确新闻报道不成气候,在各种报道形式中的比重很低。二是已有的“精确新闻报道”在质量上与严格意义上的精确新闻报道存在大小不等的差距。譬如说有的报道所列…  相似文献   

2.
庹继光 《中国广播》2013,(11):42-45
“李某某涉嫌轮奸案”持续轰动,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媒体在此案报道中的失范行为:一是披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二是随意报道案件细节,有违不公开审理的制度。新闻报道应当遵守法律规范,遵循新闻伦理,改变由娱乐记者报道类似案件的惯例,让法制记者采写报道,避免再出现这些疏漏?  相似文献   

3.
就像季节更替、候鸟南迁这类自然现象一样,新闻报道中也有些题材是一年一度定期呈现的,对这类题材的报道延续多年,渐渐形成范式,成为常规报道。对记者而言,常规报道门槛较低、采写容易、见报率高,应该算是个“美差”,但是,要想在常规报道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是相当难的“苦差”,而这又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新闻记者对新闻采写的绝对话语权。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除自己掌握的独家线索外,如何用已有的“米”做出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独特菜肴,考验的是传统媒体记者发现、思考问题的能力。本文提出报道采写“六问”,以期为我们进行新闻报道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类别:新闻采写学编号──新闻的配套开发所谓的“配套式”是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配套。这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创造。在国外的报纸上,新闻报道是有的,新闻评论也是有的。但是,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像我们的报纸上这样配套发表,则是很少的。这种配套的言论,有时是编期看到记者的稿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需要单独抽出来加以论述,故而配了一篇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发表;有时,这种评论则是由记者自己撰写的。运厅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一)记者在报道中虽然说了一些话,但是觉得言犹未尽,有单独写一篇评论的必要;(二…  相似文献   

6.
谈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觉得奇怪,新闻报道要求不断出“新”,与周期有什么相干?其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有些记者采写报道总是放“马后炮”,跟不上形势?为什么有些记者采写报道总是习惯于唱“四季歌”,内容老一套?为什么有些记者编辑花气力搞出的“得意之作”,过不多久又变成错的东西?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与我们的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报道过程中没有注意研究和把握“周期”的客观规律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先由媒体报道苦难故事,再由媒体发出救助倡议,这样的新闻报道日见其多。某地的几家媒体,在开学之际,各自组织的名目繁多的捐助贫困生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而引起了一些不良反应。甚至还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两人住在同一个病房,病情相对较轻的那个有记者报道,爱如潮涌;病情更重一些的那个没经过报道,竟无人问津。这样帮了一些人,同时却对另一些人造成了难以名状的伤害,也使得媒体公正性大打折扣。媒体应该适度控制这类新闻的报道频率,一段时间内,一家媒体这类新闻不能太多、太密集,要把握好报道“尺度”和平衡,不能对市民爱心造成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8.
吴晖 《视听纵横》2002,(5):86-87
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是由美国骑士报团的记者菲力普&;#183;梅耶(Philip Mey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及查证事实,用以报道新闻。也有人称其为“量化新闻”。但这主要是从报道的结果表现形式而言的,多数的报道以数字、图表等报道形式,给公众一个量化的真实。精确新闻报道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性精确新闻报道,是记者自己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二是反应性精确新闻报道,是记者利用政府机构,大学和私人公司收集好的报告来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龙文彬 《新闻窗》2006,(2):55-56
随着以法治国方略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法制新闻报道已成为当今媒体市场竞争赢得受众的一个热点,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案件新闻更是让记者趋之若鹜。因此,如何把握舆论主旋律,提高报道艺术,防止负面效应,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成为当前改进案件新闻报道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3篇获奖作品采写前后的剖析,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土记者”采写“大人物”旺苍县委报道组何学元基层通讯员除了采写“本土”新闻之外,能否采写“大人物”?回答是肯定的。我从事新闻报道十多年来,凡是有这样的机会都不轻易放过,先后来写过外国专家、大学教授、特型演员、省长、省委书记和老将军,发表过20多篇报道...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吴金峰、邓志强报道:武警阿克苏地区支队在新闻报道工作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做法,发动广大官兵结合工作写报道,被总队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为了搞好新闻报道工作,自2002年年初以来,支队党委就把新闻报道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长期坚持下来,针对支队新闻报道工作实际出了“四招”:一是举办了新闻报道员培训班,邀请了《人民武警报》、《新疆日报》和《新疆经济报》的编辑记者来警营讲授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现场采写和评点,促进了培训效果。二是从财力和物…  相似文献   

12.
齐彬 《新闻战线》2023,(1):48-49
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中有记者在核心现场,是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发出声音、扩大影响力的第一步。对于“现场感”的强调,特别是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我在场,我看见”的亲历式报道,是中国媒体冲破西方媒体信息把控和话语垄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刘畅 《青年记者》2012,(10):30-32
几年前,我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批评了一些媒体关于农民工阿星杀人事件的报道(《忽视平衡意味着忽视社会责任——阿星事件一些媒体报道反思》),随后,我也看到了相关记者所写的采写经过介绍,感觉到有些职业原则、职业伦理方面的问题,需要继续讨论与思考. 其实,近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了一种新闻报道“采访手记化”的倾向,突出的表现,是记者的个人情感、评论充当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多有情绪表达和议论,而不再将客观事实不动声色地描述给公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精确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新闻报道,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的报道,它最早见于1824年的美国报纸。本世纪6o年代末,曾任记者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菲利普·迈耶首倡现代精确新闻报道之风。这种报道方式,实际上是记者将各种社会调查手段、科学统计抽样方法以及新闻采写技巧融会贯通来报道新闻的方法。这种报道不但能使新闻更加科学,给受众以量化的真实,而且能使新闻更准确、科学地分析和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所以,很快引起新闻界的重视。1973年,随着迈耶《精确新闻学》一书的问世,精确新闻学派的形成,精确新闻学课程在新闻院校的纷…  相似文献   

15.
近日,新华社海南分社组织海南部分媒体记者对《中国记者》杂志进行了一些评点。一、“专题”对记者业务的指导性强《商旅报》新闻中心副主任李雪山说,“专题”栏目每期都围绕当前新闻报道的热点问题,就如何进行成功报道进行分析、探讨,引领新闻报道方向,这样的栏目设置和稿件安排,对从事一线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帮助很大。如2005年第8期推出的《节能报道  相似文献   

16.
李节 《视听纵横》2002,(5):72-74
重大主题报道,这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也是新闻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这类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或社会新闻等等来得“好听”,尤其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做得不好就容易做成说教式的报道,成为“对着空气说话的节目”。通过这两年来的报道实践,我们有这么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吴马丽  刘荣 《新闻窗》2011,(1):66-67
“问题产品匿名报道”,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不便或不宜公开报道所要揭露的问题产品的名称。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媒体也渐渐走是商业化与市场化的道路,在公众利益和资本利益的博弈中,许多媒体也兴起了类似两方媒体曾经出现过的、揭露资本侵害公众利益的“扒粪运动”,  相似文献   

18.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介入式报道”,它是记者隐瞒身份并且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纵观近几年国内报纸,无论是国家级大报,还是地方性报;无论是党报,还是生活类报纸,抑或是行业报,许多报纸都发表过生动感性的体验式新闻,一些记者因为敢入虎穴,采写了一系列体验式报道而声名远扬,一些报纸甚至把体验式报道当成了报纸的新卖点,藉此吸引读者的眼光。 随着报业的发展,报道形式不断出新。体验式报道作为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在吸引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媒体中比较流行的报道形式,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颇受受众喜爱,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工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过去、现在仍然有许多失实报道出现,严重影响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研究新形势下失实报道产生的原因,群策群力找出整治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采访不深入,偏听偏信,被人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记者在新闻报道的采写中盲目追求“快”,再加上怕吃苦的惰性,使得采访不深入,偏听偏信。而某些被采访者正好利用这一点为自己大肆吹嘘,编造数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