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班级里,一部分学生会因学习成绩突出被教师认可喜欢,并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榜样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让同学们有努力目标,见贤思齐。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善待这些学生,避免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一、不要偏爱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天,一位教师上课,发现两个学生在睡觉,他们都把书铺在自己的面前,结果教师把一个差生叫起来批评说:"你看看人家(指着另一个睡觉的学生,平时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想问题、做事情。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儿童的人格,有教无类是大爱;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是智慧;总之,好老师一定要懂得尊重每一位儿童成长的权利,这才是儿童教育的真谛!我的"儿童观",想来想去就两句话:一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我认为儿童是具有丰富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生命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善待儿童、学会对每一个儿童心存期待,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儿童是一个个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变换教育方式感化他们,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特殊需要儿童是指因在身心发展或学习、生活中与普通儿童有明显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要随时注意他们的情绪和表现 ,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 ,适时地给他们以帮助 ,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 ,我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光荣和责任的艰巨 ,在老师的手里 ,可以把一个学生随意放弃和毁掉 ,也可以把他培养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作为班主任教师 ,对四种特殊学生更应该关注。一是父母不全或是父母离异 ,重新组合家庭的 ;二是家庭不和睦的 ;三是家庭生活困难的 ;四是本人残疾或智能低下的。我观察到 ,一个班有学生流动 ,往往就是这四种人。要让每个学生入学后留得住 ,就要对…  相似文献   

5.
在我从教二十多年中,遇到了不少的不同程度的学困生,即差生,这些学生总是困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的校园出现了这样的一群特殊的孩子(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这群特殊的孩子在我所带的班级里他们多半都成了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是有很多种情况:第一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这种学困生在班级里是极个别的.  相似文献   

6.
特殊家庭的形成,有的是父母先天性缺陷组合带来的,有的是后天原因造成的。不管哪种情况影响下的学生,都是教育的特殊对象,尤其是后天原因造成的特殊家庭的学生,思想上受不了打击,变化非常强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开展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在思想上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树立唯物史观的思想,正确对待生老病死的自然生存法则;在学习上教育他们,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废弃终身的奋斗目标;在行为约束上,不能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自暴自弃,放弃既定的人生理想;在理想信念上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方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通过诸多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健健康康地生活学习,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纪律差,学习差,但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只要老师善待他们,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怎样对待后进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它突出地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善待孩子     
陈赛意 《文教资料》2010,(17):129-130
当前,许多学校中,逐渐形成了一部分弱势学生群体。对于这些弱势学生,教师应该真诚善待,给他们以关爱,尊重他们的发展需要,挖掘他们的各种潜力,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使他们逐渐摆脱弱势地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思路花雨     
《辅导员》2002,(24)
在不长的教师生涯中,我曾遇到过几个十分“难缠”的学生。我也曾无数次产生过放弃他们的念头,然而令我苦恼的是他们并不会因我的放弃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消失。一次,我无意中读到《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love is  相似文献   

11.
放弃     
有人说,人生应永不放弃,惟有勇往直前,他们用飞扬的文字写下如下的诗:“没有什么能让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边有芳草,有玫瑰,我是不系之舟。”我感触于他们年轻的执著与勇气,但历史与现实则更多地昭示我们:人生亦应该放弃,在一定时刻,放弃也是一种美德。有许多人,默默地,在羽化中镌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用放弃印证了生命的不朽。我想起了汉宫中的王昭君。我深信她也曾面临艰难的抉择:一边是鲜花着锦的富贵繁荣,一边是风刀霜剑的胡马生涯。而她选择了后者,把生命从沉闷的宫廷中放飞出来。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曾高度赞誉王昭君,她的主动请…  相似文献   

12.
<正>6月,不仅有广为人知的国际儿童节,还有不被人熟知的受侵略戕害的无辜儿童国际日。每逢6月4日,世界各国就会举行相关活动,宣传保障那些受侵略戕害的儿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战争给许多儿童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但这些因此致残的儿童没有放弃上学的梦想,也没有放弃成为医生、教师和工程师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在幼儿园中的特殊儿童,由于他们与正常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着显著差异,即表现出: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便时常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何对待特殊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工作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后进生纪律差,学习差,但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只要老师善待他们,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怎样对待后进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相似文献   

15.
永不放弃     
放弃,是一个念头;而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因此我们极易成为普通得没有一点棱角的人;而有些人却坚定得近乎倔犟地选择了后者。这种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却往往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掌声。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让人心酸又心疼的群体。无情的现实使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绽放出花儿般的笑脸,因为他们是残疾儿童。放弃这样一个学生,对学校来说只不过是千分之一的问题,但对残疾儿童家庭就是百分之百的问题。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给这些特殊孩子们撒下阳光一片。  相似文献   

17.
不少教师,一谈起顽皮儿童就喊头痛.他们真的那么让人生厌吗?只要我们从正面研究和观察他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需要大家的保护和善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乔治·伍德是美国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学校改革领袖,在俄亥俄州斯图尔特地区联邦霍金中学担任校长达21年之久。在即将退休之际,他寄语教师:善待学生不容易,但一定要善待他们。乔治·伍德在我这个年龄,记住学生时代的东西并不多,但我却牢牢记住了我的老师的善良行为。我上幼儿园的第  相似文献   

19.
假如     
朱铣 《师道》2007,(1):41-42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想做一名爱学习的教师 学习魏书生,我努力追求民主与科学,宽容而理智,有足够的弹性与耐心不急不躁地善待那些别的老师教不了教不好的学习不行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自私,把时间全给自己充电,从不肯花时间把知识嚼碎了喂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个儿自教自学,把他们赶进知识大海里,或拾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那天经过三年级教室门口时,我发现几个小朋友正在做“模拟法庭”的游戏。“法官”一脸严肃地对各类“犯人”进行着宣判:“小偷,屡教不改,有期徒刑两年;局长,贪污受贿,有期徒刑四年;教师……”法官”正欲宣判,忽见同伴着急地向他使眼色,他掉头一看,见我正注视着他们,于是宣判嘎然而止。此时,我的头脑中闪过许多念头,我猜测着“法官”将要宣判的内容:体罚学生?作业太多?工作马虎?……为了解开这个谜底,我蹲下身来,请小“法官”继续宣判。这个小家伙先是冲我一眨眼,继而又一脸严肃地宣判起来:教师,从来不对学生微笑,有期徒刑六年……”我一脸愕然。微笑是人的一种情态语言,人们在适当的时候投以适度的微笑可发挥其无穷的价值,同样,把微笑这种特殊的语言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很喜欢见到教师微笑的,教师经常把笑意露在脸上,学生会对教师心怀好感,极愿亲近,自然而然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进而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你微笑着走进一个新班,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愉快;当你找学生谈话,用含笑的眼睛注视学生,会使学生放弃戒备心态,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当学生在课堂上因紧张、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