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文言文中,名词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起着多方面的修辞作用。根据名人专著和语言工作者的论述,名词状语的种类大致分为; 一、比况(或特征)性名词状语,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相似文献   

2.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起着多方面的修饰作用。根据名人专著和古汉语工作者的论述,名词状语大致分为表特征,表工具、表方位、表方式、表  相似文献   

3.
论名词何以用作状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用作状语”是指古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这是古代汉语中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为目前古汉语各家及其著作所公认而无异议.但是,各家及其著述都没有申释名词何以用作状语的缘由.本文试图探究其原委,俾便讨教,共商学术之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明了普通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但不是其典型句法功能,进而分析了名词状语与所修饰的动词之间语义关系。最后指出,NV式状中结构的形成是语言的相似性与经济原则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名词作状语是古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语法解释长期以来一直未达成共识。其实,名词作状语应是古汉语中名词的固有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名词活用作状语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之一,掌握好后,这类句子的翻译就不会出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具体句子,做一个分析:一、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为像什么一样。1.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2.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3.蜂拥大呼《明史·周顺昌传》4.倡优畜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明了普通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但不是其典型句法功能,进而分析了名词状语与所修饰的动词之间语义关系。最后指出,NV式状中结构的形成是语言的相似性与经济原则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名词充当状语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本文谈谈文言文名词状语的鉴别方法。 (一)名词状语与主语的区别。名词状语位于谓语之前,同主语所处的位置相同,形式相似;有时候在谓语前同时出现名词状语和主语,容易混淆。怎样区别呢? 第一,一个名词不能施行谓语的动作行为,常常是状语。如《愚公移山》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处于主语位置,但它不能施行“运”的动作,不能充当主语,便推知“箕畚”是名词状语。第二,名词和谓语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关系,这个名词是主语;如果是修饰和被修饰关系,这个名词是状  相似文献   

9.
10.
古汉语中的名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凭借、方位、时间、状态等。这与现代汉语中的情况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要跟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去修饰动词作状语。可以说,名词作状语在功能上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结构。因此,我们在语译时一般都要在这个名词状语的词汇意义前配以适当的介词,从而把它变成一个介词结构状语。如: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廷”(朝廷),直接修饰动词,“叱”(叱责)作状语,表示“叱”的处所;“廷叱”可译作“在朝廷叱责”。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 ,除开和现代汉语一致的“时间名词作状语”的情况以外 ,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名词状语可以用来表示比喻 ,如 :“豕人立而啼。”(人 :像人一样 /《左传·庄公八年》) ;可以表示行为的依据或工具 ,如 :“失期 ,法皆斩。”(法 :依照法律 /《史记·陈涉世家》)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用箕畚 /《列子·汤问》) ;可以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面 :当面 /《战国策·齐策》) ;可以用来表示方位 ,如 :“陈良……北学于中国。”(北 :向北 /《孟子·滕文公上…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它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又要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陶冶。  相似文献   

13.
普通名词作比喻式状语被认为是古代汉语的常见现象,本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概括的范围有限,把这类现象看作主谓结构作谓语表示比喻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它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又要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陶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名词、动词作状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汉語里,名詞(成名詞詞組)直接用在动詞前边作状語,是很常見的。这至少有下列几种情形。 (甲)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2.布囊其口。(柳宗元·童区寄傳) (乙)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史記·平原君列傳) 4.群臣吏民有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賞。(战国策·齐策) (丙)5.夫以秦王之威,而相知廷叱之。(史記·廉頗相藺如列傳) 6.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鑑·赤壁之战) (丁)7.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将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不算普遍,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有自己的搭配习惯,使用时需注意。名词作状语的主要用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汉语里一些特殊语言现象常常具有强烈的修辞、效果。即以古汉语里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而言,它的一个显著的修辞作用就是浓缩句子,使语言简炼。因为我们可以把名词状语看成是作状语的介词结构省略了介词。如: (1))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信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精炼的语言形式——名词作状语,就是把名词单独用在动词的前面,表示比喻、动作的凭借、方式等多种意义。如: ①豕人立而啼。(《左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④智取生辰纲。(《水浒》) 句中黑体字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下同),句①的“人”表示“象人那样”;句②的“兄”表示“象对待兄长那样”;句③的“箕畚”表示“用箕畚”句④的“智”表示“用智”。 在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也常用作动词的状语。如: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汉语中集合名词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本文的事实表明,一部分集合名词可以受个体量词修饰,甚至其中的"可分集合名词"也可以用"一+个体量词"来计数,据此可以对汉语集合名词进行再分类:能个体化的集合名词与不能个体化的集合名词,这也反映了汉语集合名词的一个语法特点。集合名词的这个特点,在汉语本体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状态或方式例1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冯婉贞》)——等到敌人枪炮第二次攻击,寨中人又像野鸭伏在地上一样伏着了。例2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所有的臣子、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本人过错的,给他上等奖赏。例1句中用名词“鹜”直接修饰动词“伏”,就把寨中人当敌枪再击时伏在地上的动作状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例2句中名词“面”作了“刺”的状语,就把“刺”这个动作进行的方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