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先前曾就《辞源》修订本中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内容的某些条目中所存在的疏误,草成短文一篇(《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析(之一)》,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近日,又续得管见若干,现条析于下。  相似文献   

2.
《辞源》修订本根据与新《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分工,成为一部专供解决阅读古籍时所遇到的有关语词典故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方面疑难问题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其中收列了不少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内容的条目,给读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但因出于众人之手,这些条目中尚有某些疏误,本文就此逐条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3.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难读,难在文古义奥,历来解读“三礼”之作,堪称汗牛充栋,但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人无所适从;“三礼”难记,难在所载内容均为上古繁文缛礼及典章制度,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即便反复记诵,仍在五里雾中;“三礼”难懂,难在不能单凭《说文解字》按图索骥,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综合利用文字、音韵、训诂、版本、校勘、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能洞悉其真谛。“三礼”诚然难读、难记、难懂,但为了继承这份宝贵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必须认真地把它读懂读通,切忌望文生义,更不能数典忘祖。  相似文献   

4.
60.[方丘] 古代夏至日祭地之坛。《周礼·春官·大司乐》:"夏至日,於泽中之方丘奏之。"疏:"言泽中方丘者,……因下以事地,故於泽中。取方丘者,水钟日泽,不可以水中设祭,故亦取自然之方丘,象地方故也。"  相似文献   

5.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析(之五)@骆伟里$苏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苏苏州215002  相似文献   

6.
70.【求牛】祭祀以前选牛以备礼,称求牛。《周礼·地官·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之。"注引郑司农(众)云:"求牛,祷於鬼神求福之牛也。"郑玄谓: "求,终也,终事之牛。"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按:混言之,"享牛"、"求牛"均指古代祭祀所用之牛;析言之,"享牛"、"求牛"当有所区别。郑  相似文献   

7.
102.【杂帛】素帛。《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旜,杂帛为物。”注:“杂帛者,以素帛饰其侧。”亦为各种细绢的统称。《史记》一一二《公孙弘传》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赐告治病,牛酒杂帛。”按:《辞源》此条所引《周礼·春官·司常》全文如下:“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郑  相似文献   

8.
91.[豚拍] 即豚膊。《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注:“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 豚拍,肩也。”按:此条与[豚肩]均以“豚膊”为释义,但,《辞源》未立“豚膊”条,而此条所引后郑(玄)注,虽两说并存,却因注文没有引全,致使读者尚不能清楚地了解郑玄的看法。这样,很容易使读者将“豚肩”与“豚膊”相混,并把“豚拍”也视同“豚肩”。今查《辞源》此条所引《周礼·天官·醢人》郑 (玄)注全文如下:“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间名豚胁声如锻 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周礼注疏》上册,第139页。)贾公彦疏:“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  相似文献   

9.
81.1画布1 及盖祭器的一种布。《周礼·天官·幕人》:“祭祀,以疏布巾幂八尊,以画布巾幂六弃。”注:“宗庙可以文,画者,画其云气与?”孙佑让正义:“用玄欢踢布一幅为巾而画之也。” 按:古代凡宴饮、祭祀或天子饮食时,为保证食物和尊彝万壶纽豆篮复等盛器的洁净,都可以用巾幂覆盖。《国语·周语中》:“女(汝,指晋国大夫随会等)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将和协典礼,以示民训则……出其蹲彝,陈其鼎姐,净其巾幂,敬其拔除,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韦昭注:“巾幕,所以覆蹲彝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上册,第62页。)这是有关周定王招待晋…  相似文献   

10.
52.[愷乐] (?)(下略。)(?)见“豈乐”。 按:此条义(?)“见‘豈乐’”。“豈”字在第四卷“豆”部,该字有ai、kai两读。“豈乐”之“豈”当读kai,属第二读音。因而,此条义(?)应作“见‘豈2乐’”。“豈”后所漏“2”字当补。从辞书编纂学的角度来看,这叫做参见条目照应不周密。  相似文献   

11.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翻检和使用修订版《辞源》,感到确如一位曾经参加编纂此书的同志所说:它在收词、释义、溯源、义项调整、复核书证、翔实书名、篇名、卷次等诸多方面,比旧《辞源》都有较大的进步。但我也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疏误之处,如关于连绵词的说解、有关古典文史方面词语的诠释、本义的确定、释义与书证,以及引文、标点等方面都有,甚至个别之处还有不及旧《辞源》之处,合集数条按《辞源》页码前后的次序缕述于下,有关引文、标点疏误的十余条则归纳为一类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第三版《辞源》于2015年正式出版。《辞源》(第三版)较之前两版更加完善,但由于其规模较大、书成众手,难免存在疏误。本文通过对金部条目进行考订,从释义和书证两大方面进行推敲。考其释义是否正确、书证是否溯及其源,订其释义、书证之显误,并补出释义、书证尚可完备之处。结果发现,《辞源》(第三版)还存在些许疏误,包括:释义不全、首条书证时代过迟、标点失标、书证有疑、书证卷次或标或失、书证与释义不符合、孤证等。文章在金部所有条目之中选取数例,对以上七方面疏误进行讨论,希望为《辞源》之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辞书名物条目容易出现偏差,与名物条目材料不足有关。《辞源》名物条目中或义项缺失、或释义不当、或例证滞后等疏误均与此相关。名物本身有着阶层之分,而古今辞书编纂有重书面语轻口语,重文人作品轻民间创作的偏向,导致涉及下层百姓的名物在辞书中出现一些问题。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百姓生活。文献中大量的名物词,对大型辞书名物条目的编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辞源》是具有权威性的专收古汉语语词和古代义史知识的大型辞书。前些时应友人之邀为《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撰写有关教育、科举的部分词条,凡《辞源》也收了的,都作了参考,有所收益。同时也发现,《辞源》(1980~1984修订本1—4册)有些条目的释义,我以为是不准确的、错误的,而且有的错误之严重,大出意料之外。因择出若干条,加以辨证,写成此文,供《辞源》修订再版时参考。不当之处,请读者、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介此条注音只注为:“jiè古拜切,去,怪韵,见。”其义项收有本义“疆界,边际”,也收有通假义“通‘個’”。 然“通‘個’”,其音当有别。“個”字即今简化字“个”读音“gè”。《辞源》本身于“個”字条下注音亦为:“gè古贺切,去,笛韵,见。”  相似文献   

16.
修订本《辞源》的失审之处,已有学者撰文或作专著进行了考订。但在释义、引文上还有疏漏,列举数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翻阅新(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的注释尚有些不确或讹误之处,兹提出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不字(67.1)注: 未许嫁,古人女子许嫁叫“字”。《易屯》:“女子贞不字”。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其中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条目和义项,为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极大方便.但因这部辞书词目浩繁,又出于众人之手,其中尚存某些瑕疪、纰漏.本文就此逐条加以订补.  相似文献   

19.
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的《礼》到底指什么的问题上,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这与“三礼”的合称有关。本文从“三礼”的名称、形成时代和内容、取得儒家经典地位的时代等角度论证汉代“五经”中的《礼》当为《仪礼》,唐代以后“五经”中的《礼》当为《礼记》。  相似文献   

20.
《辞源》词条释义中比喻义的释解存在一些问题。从《辞源》第一册来看,主要表现在将谚语肢解为比喻义、将词的基本义释为比喻义以及错将语素义当做比喻义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