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王昌龄与李白的思想性格及七绝的内蕴与艺术特点进行比较,看出二人之诗题材各有所重,但送别诗都写得很好。在艺术上,李诗长于“淡妆”而显自然之美,王诗长于“浓抹”而又返归于自然之美。淡妆浓抹总相宜,同是七绝“神品”,同是盛唐雄浑秀丽诗风的极致。  相似文献   

2.
申东城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76-80,118
时代基础的差别,形成陶与王田园诗风的差异;陶诗写躬耕生活感受和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王诗站在庄园主立场上,为寻求闲逸萧散情趣和静谧恬淡心境;陶诗真实写隐后穷困和农村荒凉萧败。王诗曲折隐晦反映农民生活贫困和社会黑暗;陶诗歌颂劳动,乐在田园。王诗描写大自然和农村静美及所生情趣,乐在山林;社会理想不同。艺术特色:陶诗主情。王诗主景;陶诗真率、淡美、平淡有味。王诗丰润、有生趣、诗情画意;陶诗恬淡中有旨趣。王诗澄澹,形神兼备,自我形象与外景完美融合;陶诗语言朴质、平淡、自然.为“田家语” 。王诗语言清秀精工、洗炼、朴素中润泽华采。  相似文献   

3.
文中比较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的异同。认为,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诗与画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不同之处在于:王诗诗境宁静恬淡,孟诗诗意活泼跳动;王诗着重客观描绘,孟诗着重主观抒情;王诗着重于个体或重点的描绘,孟诗强调总体的描画。  相似文献   

4.
周华 《考试周刊》2010,(32):28-29
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都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与世俗生活有较大距离,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怀,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平易朴素,亲切可爱,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认同;艺术表现上王诗更注重形式美,而陶诗则浑然天成,自然流畅,不假雕饰,天然本色。  相似文献   

5.
王渔洋诗歌中喜用连绵词,且独具特色。连绵词在王诗中的运用不仅继承了《诗经》等经典著作的传统语言习惯,而且也有其独创的特殊性。对连绵词的描述,一方面旨在探讨连绵词在音韵、意象等方面对王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连绵词的运用使王诗的语言更具神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昌龄五古与七绝风格之比较及其创作心态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歌创作成就 ,主要在五古和七绝两种体裁上。其五古显得严正肃然 ,高古劲健 ,饶有风骨 ;其七绝却呈现出华美婉丽、精工雕琢的诗风。前者反映了他对以陈子昂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思潮的响应 ,后者则反映了他对文学复古思潮中矫枉过正的偏激有所修正的态度。将他在这两种诗体上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 ,与他的诗论结合起来考察 ,还可看出他以五古经营世务和以七绝遣兴抒怀的不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7.
苏、李诗为伪作今已成定论,但《文选》在收录“苏、李诗”时并没有将之看成是伪诗,苏、李诗非伪作并不是萧统一个人的认识,而是汉魏六朝主流文人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一、他们对苏、李诗拟作时没有将之看作是伪诗;二、在“以体论文”为特征的汉魏文论中,李陵诗被认为是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五言诗的滥觞。因此,被考证认为是伪作的苏、李诗,在汉魏六朝文学发展中却是以真实的苏、李诗的身份对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文选》收录苏、李诗的意义在于从文章选本的角度肯定了苏、李诗对汉魏诗歌发展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题:李白诗古注本研究 答辩通过日期:2003年5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历代有关李白诗的注本并不多,有限的几种也未能引起研究者充分的重视。本论文选取历史上李白诗主要的注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论文考察了李白诗在唐代的传播情况。唐代人对李白有较好的评价,对其诗有浓厚的传播兴趣,表现为有多人为李白编集,李诗入选唐代诗歌选本的篇数也比较多。唐代编集的李白别集虽未能流传下来,但促进了李诗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的诗占据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位置。对李诗的格调风神,人们交口称颂,诸如飘逸、清新自然、雄健豪放等等。而对李白的人格,却每有微辞,宋人曰:“白识见污下”、“不知义理之所在”;①今人则说:“纵酒放诞”,“宣扬人生如梦、提倡及时行乐”,②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偶尔翻阅《中学语文教学》,看到一篇讲析《鸟鸣涧》的文章,对“月出”句作了如下的解释:“‘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和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帮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见1982年第六期第29页) 引用周词以说明王诗,甚为恰当,无可非议。但凭籍曹诗来说明王诗却不够稳妥。说曹诗与王诗“异曲同工”,无非是曹诗中也有明月,也有飞鸟。然而,曹诗中没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字眼:“惊”。也就是说,和王诗不同的是,曹操的“乌鹊南飞”并不是被月所惊。况且,我们知道,“月  相似文献   

11.
李白题画诗管窥——兼与杜甫题山水画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山水诗和题山水画诗有不同的内涵。同是题山水画诗,李诗扩张,杜诗内敛。李诗面热而内寂,杜诗心热而外静。李诗面热而内寂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白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的诗作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李白有"诗仙"之称,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王昌龄则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尽管他们的七绝在体裁、描写手法、意象、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同在一个朝代的他们,七绝作品还是有很多相同点的。一、均受当时豪爽任侠思想的影响李白与王昌龄生活的年代任侠风气较盛,他们都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王昌龄曾在《郑县陶大公馆》中说:"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大有睥睨一世的狂放气概。而李白也  相似文献   

13.
李白和乔吉的作品在将自我刻画成具有道家精神的儒者形象、豪放的诗风及用语新奇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各自生平遭际、创作心态等的不一样,二人作品又有不同之处——乔吉的散曲中"我"在悖离文人传统价值理念的道路上更为彻底;李诗狂放执著飘逸俊美,乔曲豪放之中多有愤激抗争之音;李白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与夸张、比喻等手法相结合,而乔吉则善于化俗为雅,造语新奇。  相似文献   

14.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守仁晚年行世之诗,朴淡老健,蔚为作者。作者各体兼长,其中量最多的是七绝。这些七绝取径杜、王、苏、黄,在念往忆旧、抒怀言志、说史论诗以及反映世情万象、寓目即景等类内容上,多有出色的表现,别具朴老之风,独得沈微之妙。  相似文献   

15.
香港诗人、评论家王一桃先生的诗与诗论在全世界华文读者中有广泛影响。海内外评论多称王一桃为典型现实主义诗人;本文认为王诗的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但某些诗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咏昭君诗词,至革新派代表王安石处,有了新亮点。一是为毛延寿翻案,把讽刺矛头指向封建帝王;二是借昭君故事寄托自己人生失意,即:怀才不遇;三是倡导"人生乐在相知心"的情感追求。王诗《明妃曲》引发文坛或唱和或批判之论争。宋诗之出新处有三:一是主题深化;二是主题的拓展;三是艺术手法的翻新。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山水诗和题山水画诗有不同的内涵,同时题山水画 诗,李诗扩张,杜诗内敛。李诗面热而内寂,杜诗心热而外静。李诗面热而内寂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思想解放,环境宽松,当代诗词出现了复兴之势,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袁第锐是其中年辈较高者之一。袁诗以近体为主,七绝篇什尤富,大抵才思敏捷,倚马可待。其在语言上的特点,是议论风生,快人快语,近阳刚而远阴柔,多硬语而少软语,多胸臆语而少含蓄委婉。陈贻评其咏史七绝曰:"数量直逼唐之胡曾,而艺术则远胜之。"是为不刊之论。袁氏提倡"三不作"——"无新意境不作,无新句不作,等而下之,则无新词汇亦不作是也。"对当代诗词创作,极有借鉴意义。他认为"温柔敦厚"非但是"诗教",也实发人所未发。在古诗解读中,亦颇有胜解。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他的七言绝句,历来为人所叹赏,对之评价甚多。数词入诗是他七绝的一大特色,并冠有"诗中算博士"之头衔。探其原因概有三:第一,早年的素质教育为他善用数词奠定基础;第二,中年的人生遭际为他喜用数词埋下伏笔;第三,晚年的生活趣尚为他好用数词标上注脚。刘禹锡七绝诗运用的数词具有灵活自由、生动形象、表情达意的妙效,使得数词与诗意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历代对崔颢《黄鹤楼》的评价都非常高,而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多有贬低。其实崔诗开篇滞缓重复,在精神上是消极的、悲观的,是个人之愁。李诗在句法上概括精炼;在章法上抒情怀古巧妙地结合;在境界上积极奋发、乐观向上,是时代精神的代表。所以李诗不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胜于崔诗,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