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个古代故事,一次,庄子带学生出游,恰逢有人在林中砍树,眼见成材的树被砍倒了,不成材的树却安然无恙,庄子立即说了一句:"成材而亡,此乃材之不幸。"不料当晚住宿一家客店,店主人杀鸡时,在两只鸡中选了一只,将那只不会报晓的公鸡杀了,于是庄子又说了一句:"不成材而亡,此乃不材之不幸。"学生听了有点糊涂,就请教道:"先生上午曾说过材之不幸,此刻又说不材之不幸,那么,如果让先生您选择,材与不材您会选谁?"庄子回答:"我将处在材与不材之间。"  相似文献   

2.
A《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庄子正在河边悠然钓鱼,突然来了两位楚王的使臣,他们恭恭敬敬地对庄子说:"先生,我们大王想请您到朝廷做官,你同意吗?"庄子无意当官,直截了当地拒绝又有失礼貌,于是做了一个这样的回答:"我听说过从前楚国有过一神龟,已死去三千多年了。大王对它十分的敬仰,用精美的  相似文献   

3.
熊纪涛 《今日教育》2014,(11):18-19
许久以来,我以为古诗词就是用来鉴赏的,只有闲暇和心旷神怡之时才能浅吟朗诵。然而,当我为出版社写完关于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蕈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爱上了诗歌。因为古人写诗大多有着个人身世的倾诉,也有短暂}青境的触发,更有妙手偶得的思悟和神来天赐之笔。诗意并非纯粹的愉悦,而是多种滋味交织后的审美回味。诗意就是将生活和人生当做审美的对象,思考而咏叹。用心地生活,细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咸,正所谓人生悲欢离合总是情。有了这种认识和体会,看待古诗词的眼光就为之一变,走上了生活写诗的道路:言为心声,诗言志,歌咏情。诗意本来就是生活的滋味。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有“程朱理学”这个概念。它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料,不少教师处理这个概念时囫囵吞枣,蜻蜓点水,学生听后是青蛙跳水——扑通(不懂)。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印象深一时半会忘不了呢?笔者做了小小的尝试。以下就是我讲“程朱理学”的课堂实录,不揣浅陋,斗胆写出,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十月,秋高气爽的季节,但对于处在大四或研三的学生而言,十月意味着多重的人生选择。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公务员考试报名、保研名额的定夺……都将在这个十月拉开帷幕。毕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于是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一月份的那场考试,犹如黑色七月的重复,甚至竞争更为酷烈。虽然考研的人多了,毕业生分流了一些出去,但工作依然是越来越难找,于是考公务员成了新晋的追逐热点。四五年前,“公务员”还是一个新名词。有些人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去尝试考试的,而如今,随着招考信息和过程越来越透明化,对公务员的理解也日渐深入人心。冲着它稳定的职位、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保障,人们报考的热情也与日俱增。于是,“冲公”的路上有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了酸甜苦辣百味俱全。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考上公务员就是吃上国家饭,一杯清茶一张报纸一份悠闲,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本期,还将向你讲述公务员岗位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游娟 《考试周刊》2012,(90):186-186
读报课是古南中学每个班主任每天下午必上的一堂课.它被安排在下午的最后一节,在短短三十分钟的时间里,班主任不仅要按照小组得分总结每个小组当天的情况,把自己当天观察到的、学生反映的现象、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和要求利用这段时间一一陈述,还要组织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籍。但是,这样的读报课太机械、太模式。学生静静地听着.接受着.到底他们在想些什么,心里有什么触动?我并不清楚。有的同学听得不专心,开小差甚至偷偷做起作业。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每天的读报课上既能让孩子们徜徉在书海中获得知识,又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