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子的天人之分主要讨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与<穷达以时>的天人之分有所不同.荀子天人之分的内涵较复杂,以往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先秦儒家天人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荀子的“天人之分”与《穷达以时》中的天命观有所不同。《穷达以时》中的“天”是一种命运天,“天人之分”讨论的是“天命”与“人事”的关系,认为世间的“时遇”等是人所不能掌握的,只能看作是“命”或“天”,有些事情如德行等能否实现则完全取决于人,与“天”无关。而且荀子的“天”是自然之天,其“天人之分”的归旨在于,人应该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通过后天礼乐教化而改造人性,故“制天命而用之”。在某种意义上,荀子继承了《穷达以时》“德行一也”的“君子惇于反己”的修德进路,并进而向外和向内展开为修礼与积德。在竹简《穷达以时》和荀子看来,穷达取决于命运,祸福在于修为。明白了这种“天人之分”,则人不应汲汲于个人的穷达祸福和现实时遇,应“惇于反己”,关心自己的德性修为。  相似文献   

3.
荀子独特的“天人之分”说主要包括“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人应深入而全面地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掌握自然规律,继而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既不要超过自然规律“与天争职”,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倍道妄行”。  相似文献   

4.
郭店简《穷达以时》其内容与《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等传世文献中关于孔子困于陈蔡的相关记载有类似之处,笔者将《荀子·宥坐》篇与其他相关文献对读,可见其篇中"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一句系衍文,篇尾一段可能存在错简,而诸文献中所涉及人物的记载也存有一定差的异,分析这些差异,我们或可以从中一窥古书成书的某些现象。  相似文献   

5.
荀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治国理论根基。荀姓出自姬姓,长期在晋国从政。《左传》记载知氏人物有知盈、知砾等人。《千家姓》说知氏家族郡望后出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初步考证,苟子的先祖为贵族之家,祖籍在今河南省古卫地,其封邑可能在卫初都朝歌或原赵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后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来到邯郸,成了赵国籍人。这和史载春秋时期荀氏食邑于沫的说法相一致,并与苟欣任赵国中尉官职后家族随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郭店简《穷达以时》其内容与《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等传世丈献中关于孔子困于陈蔡的相关记载有类似之处,笔者将《荀子·宥坐》篇与其他相关文献对读,可见其篇中“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一句系衍文,篇尾一段可能存在错简,而诸文献中所涉及人物的记载也存有一定差的异,分析这些差异,我们或可以从中一窥古书成书的某些现象。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不是"切割"之"分",是"联系"之"分"和"复归"之"分"。"天"无"意"而"人"有"愿",这是"天人"之所"分",而"天"、"人"皆有"成"有"得",则是"天人"之所"同";"天"之所"成"所"得"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而"能参"之"人",则以此"成"此"德"为之所"为"之所"求"的价值原则,故称为"天德"。进而,"人"也是"天"之"不为而成,不求而得"之一,其"形具而神生"而可知"天功"、效"天德",成"王者之政"。由此,荀子对"天"、"人"之间的勾连作出了新的理解,重建了天人关系的学说,在哲学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突破。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通过对荀子的文化性格以及“荀学”核心思想的形成与赵文化的关系的探讨,说明荀子是赵文化孕育出的“巨子”级的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文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文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11.
1950年至2005年的50多年来,大陆学者在海内外至少新出了荀学专著101部。不过,有学术价值的不超过31部。1990年代至2005年大陆荀学专题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25篇。1999—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有46篇。1950—2005年中国大陆发表的荀学研究专题论文至少有1177篇。其中包遵信、王杰、郭志坤、刘周堂、廖名春、杨太辛、方尔加、李中生、惠吉星、韩德民、王天海、张涅、张奇伟等人荀学论文多而自成系列,值得重视。论文从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荀学研究的概况作了综述。认为这50年来大陆尽管出版了40多部《荀子》的注释、注译著作,但仍没有一部能与王先谦《荀子集解》比肩的注本。今天,深入研究《荀子》,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超过《荀子集解》的《荀子》新注。  相似文献   

12.
1950年至2005年的50多年来,大陆学者在海内外至少新出了荀学专著101部.不过,有学术价值的不超过31部.1990年代至2005年大陆荀学专题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25篇.1999-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有46篇.1950-2005年中国大陆发表的荀学研究专题论文至少有1177篇.其中包遵信、王杰、郭志坤、刘周堂、廖名春、杨太辛、方尔加、李中生、惠吉星、韩德民、王天海、张涅、张奇伟等人荀学论文多而自成系列,值得重视.论文从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荀学研究的概况作了综述.认为这50年来大陆尽管出版了40多部《荀子》的注释、注译著作,但仍没有一部能与王先谦《荀子集解》比肩的注本.今天,深入研究《荀子》,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超过《荀子集解》的《荀子》新注.  相似文献   

13.
荀子从礼学视野重构天人关系,他认为,天和人属于不同类,各有其职分。作为人伦之道的礼是统类原则。把握统类原则是实现天人统一的根本前提。苟子进一步把满足社会的物质需求作为礼或人伦之道的基本内容。荀子所说的人伦之道既包含功利性欲望的满足,同时又有道德理想的超越性追求,这是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两方面基本内容,其哲学宗旨与孔孟等儒家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4.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通过对荀子的文化性格以及“荀学”核心思想的形成与赵文化的关系的探讨,说明荀子是赵文化孕育出的“巨子”级的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荀子《天论》中“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阐发了“自然之天”和“人为”的思想,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意志之天”与“因任自然”的论调。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思想形成的基因主要来自一个方面:一是家族基因;二是时代基因;三是文化基因。荀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荀子》一书中,书中32篇文章,几乎每篇文章都充满着赵文化的开放精神、进取精神和包容精神。  相似文献   

17.
荀子出自赵国,少年立志,游学四方,返赵国助战议兵,主"一民"之道.荀学孕育于赵文化沃土,以"隆礼""重法"之特色而永垂史册.  相似文献   

18.
荀子出自赵国,少年立志,游学四方,返赵国助战议兵,主"一民"之道。荀学孕育于赵文化沃土,以"隆礼""重法"之特色而永垂史册。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类"观念及其"知通统类"之道的基础上,把五经的不同艺术特色做了划分;提出了以"正声"或"雅声"为标准的文艺批评观;将"成文而类"看成言辞辩说的最高标准。荀子的这一贡献,为儒家经典典籍及经典诠释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才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