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25):40-42
有朋友问我,写小说有没有什么技法?我回答说,好像应该有吧,不过,我是没有翻过那类书的。他十分惊讶:那你的小说又如何写呢?我说,一旦有了创作冲动,脑子里有了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梗概,我就写了。真的,我弄不明白那些"技法"从何而来,也从来不往自己的小说上套。我喜欢无拘无束,轻松自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研究小说技法,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们的事。  相似文献   

2.
师:(板书:作文构思)拿到作文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怎么写.这个怎么写的问题.就是作文构思。有没有同学不用构思,看到作文,想也不用想,倚马成文,没有吧?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了,你一般是怎么构思的?比如《我想唱首歌》这个题目,怎么构思呢?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构思的?想想看。(提问一位同学)你好像有想法,来,说说看。  相似文献   

3.
正毕飞宇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当谈到作家在分析文本时的优势时,毕飞宇说:小说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诱导读者去设身处地、再身临其境,这是小说的基本功能。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有另一种身临其境,那就是问问自己,换了我会怎么写?许多小说为什么在有些地方没有按照"我的"的思路去写?这就是一个问题。我就是在这样的问题里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4.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那是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有人也曾找到我这个能写几个字的棒槌说:“您也赶快写出电视剧吧。”我说:“没写过,再说从来没触过电,也不知道怎么写呀。”人家说:“您知道咱中国一年能拍出多少集电视剧来吗?一两万集呀!那都是谁写的?就凭您,手到擒来呀,挣钱呗!”我问:“那能挣多少钱呢?”“多少?”对方认认真真地向我伸出了一个手指头:“一集一万都不能轻易松口儿。”我吓了一跳:“那您可太高抬我了,这买卖儿倒是不错,可那得写多少呢?”“什么叫写多少哇,老外了不是?您得说您能拉出多少集来。”真是隔行如隔山。于是,对方开…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之友》2014,(4):18-18
主持人语 刺激我做这样一期专题的,是一位朋友?她说.张爱玲的小说实在是看不下去,怎么可以把亲人之间的关系写得那样冷漠无情乃至冷酷绝情,里面的人物愚顽、鄙琐,能丧失人性般地与亲人进行撕咬,全没有血缘之亲那种天然的柔软情感,  相似文献   

7.
李霞 《今日教育》2007,(4S):62-62
儿子今年上初中。由于我家就在中学院内.因此儿子一般到学校上晚自习,我们倒也非常省心。可是.最近儿子却总是嘀咕.说不想去学校上晚自习了。我很诧异.盯着他问:“为什么?”儿子的眼神有点躲躲闪闪.似乎还有泪光在闪动。看我问急了.就嗫嚅地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晚自习都有规定的课程.老师不让写其他科的作业.所以很多作业没时间做。”我反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怎么有时间写呢?你肯定是时间抓得不紧,只顾玩了。”儿子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再言语。  相似文献   

8.
但为君故     
赫乔 《中学生博览》2012,(18):46-47
乔帮主,你有喜欢的人吗? 没有。 那你怎么写爱情? 我会听别人的故事,然后我会想象。  相似文献   

9.
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作文题目《让我感动的一件事》,然后让大家写作文。我发现多数同学愁得眉头紧锁.不知如何下笔。我走到一位同学跟前。他一个字也没有写。我决定引导这些“作文愁苦者”如何动手写作文。我让大家停笔.然后问一位同学:“为什么不写呢?”他回答:“我不会写。”我说:“噢.是这个原因。那你对写作文有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三个宝贝,迟迟没有完成作业。我把他们找来,了解原因。甲说,默写那题,课文是会背了,可有些字不会写;乙说,不愿意写;丙说,最后一题,不知道怎么写,怕错了,不敢写。  相似文献   

11.
儿子写日记了。每写完一篇我都要看一看,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今天的日记我写了一首诗。”我说:“好啊,让妈妈瞧瞧。”翻开儿子的日记本一看,我笑倒在床上,儿子写了首没有名字的诗:“爸爸妈妈家有个东西,爷爷奶奶家有个东西,姥姥奶奶家有个东西,你猜那是什么东西?原来是我这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12.
某广播电台的一位著名女主持人电话采访一部长篇小说《鲁迅》的作者,其间她有好几次做如下的提问: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你过去是学理科的,怎么能够写出这样一部小说来?   她似乎对这个问题情有独钟,又非常不理解,问了好几次,都是这个意思,你是学理科的,怎么能够……我感到很别扭,难道学理科的就不能写小说?理科出家的在文艺上就一定是“后”天不足?   他可能不知道吧:鲁迅先生是学医的,却写出了不朽的小说和杂文;苏步青教授是数学家,但苏老对古典诗词很是精通;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但据他说,自己的小提琴拉得还要更为出…  相似文献   

13.
微型小说《画家和他的孙女》写道: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婷婷,也酷爱画画。她画了一棵树,爷爷说她画得不对,“树技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问:“树技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爷爷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画家无话可说了。后来婷婷  相似文献   

14.
老实地说,笔者原本是一个对小小说有成见的人。心里说:只有那么点儿字数,既要讲述故事,又要塑造人物,那怎么可能写得好?及至有一天我读了斯特林堡的《半张纸》,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少见多怪。不由得想起了毛泽东那句流传甚广的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  相似文献   

15.
麦家  罗婷 《大学生》2012,(Z1):94
我在写这几部大家都知道的小说之前也写了大量小说,只是知道的人比较少。从1986年到1991年,我在创作初期写作的是军旅小说。尽管我挖空心思写身边的生活,可怎么写水平都一般般,没有多少人看,淹没在文学的大潮中。后来,我决定要写一些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另起炉灶。我确实有过比较秘密的经历——曾经在情报单位工作过很短一段时间。(这些过去我是绝对不说的,但现在我已经过了保密期。)这份工作说起来神秘,其实也不神秘,简单来说,这种机构每个国家都有,但这种机构的复杂也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于是,我决定写这个。这种创作涉及到保密问题,应该如何把握?我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我知道什么是泄密,我不要触碰它就好了。无限地逼近,又不去触碰它,当你做到这一点,小说的价值就出来了。当我真正决定写的时候,就想写一位破译家。但我没有做过破译工作,怎么写?我曾经见过破译家。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笔者到某小学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人教版第九册的《青山处处埋骨》。听后觉得不太理想,朗读没有感情,讲解支离破碎。课后交流时,我问那教师:“上课前,课文你读了几遍?”那青年教师说:“记不得了,七八遍肯定有的。”“你是怎么读的?”我追问。那青年教师有点惘然,似乎想说:读书还有怎么读的?她想了想解释说:“就这么一遍遍读过去,想过去,有时还做些记号。”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自己买的书,是花一角七分钱,在家对面的邮局里买了一本《少年文艺》。那时,我大概上小学三四年级,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那里面有美国作家马尔兹写的一篇小说,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之所以把作者和小说的名字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小说吸引了我,让我怎么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一张自纸就可以感悟人间真情…… 师恩浓浓,助我成长 看,那边有一个小女孩正呆呆地望着窗外那一枝桃花,那花儿多美呀!她不喜欢学校,她讨厌那难写的汉字。“双,你怎么不写?”她回过神来。呆呆地望着桌上的白纸,喃喃地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向她走来。  相似文献   

19.
杨玉霞 《学周刊C版》2014,(5):166-166
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学生多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情结.作文就是写名人。写大事,写崇高.写大气。可是,学生的人生经历少.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且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他们来写呢?叶圣陶说过.作文即生活.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让学生把眼光放低,形成一种意识.只要有生活,就一定有作文:生活本身千姿百态,作文必定丰富多彩;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我的作文也一定能够出类拔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周月 《小读者》2011,(12):26-27
“儿子,看你的房间乱的。把你的房间打扫一下。”我正在写作业.妈妈对我说。我说:“知道了,我在写作业.我以后是做大事的人,房间扫不扫没关系……。“自己的房间都不扫.以后还怎么做大事?你还记得陈蕃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