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上一层楼"楼在哪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诗人王之涣咏出的千古名诗《登鹳雀楼》.那么这诗中的楼在哪儿呢?鹳雀楼,又名鹳鹊楼,这楼在山西蒲州(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即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北的古蒲州城遗址上,时有鹳雀栖其上,遂以为名.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王之涣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千余年来,大家都说这是一首好诗,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它有什么问题几年前,有一位数学教师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欲穷千里目,须上几层楼?”并且他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了答案:假如每层楼高度4m的话,须上4900层楼,才能看到地球上千里之外的景物。  相似文献   

3.
宁源声 《语文知识》2001,(10):45-46
优秀的诗歌,是高明的语言艺术。诗人欲写出好诗,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其中,对语言文字化常为奇的熔铸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下列一些诗作对“入”字的运用,在化常为奇这一点上,堪称各呈其妙,引人入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风》)风吹过江面,掀起千尺巨浪,壮丽无比;风吹入竹林,搅得万竿翠竹摇曳不定,幽韵无穷,一个“过”字”,  相似文献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著名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全诗仅二十个字,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因此诗句常被后人引用.  相似文献   

5.
唐朝名诗人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诗云:  相似文献   

6.
7.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字少句短,可以说字字千钧,句句九鼎,体现了诗人非凡的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语言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选词眼界开阔。登楼所见景物众多,诗人独独选中“日”和“河”作为主体景物,这是因为“日落西山”的壮观深深地吸引了诗人“大河奔流”的气势激荡着诗人的胸襟。登楼所感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怀古,可以抚今;可以忆旧,可以追新。而诗人所感很特别,观落日还不够尽兴,视奔流还未纵情,还要为穷  相似文献   

8.
9.
唐代诗人王之焕,才华横溢,十几岁就已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成年以后,他做过管文书的小官。由于官职卑微,事务繁杂,加上当时政治腐败,他很快就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  相似文献   

10.
王之涣《登鹤雀搂》久负盛名,妇孺皆知。人们普遍认为该诗造景雄浑壮阅,胸襟豁达高远,有向上进取精神,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笔者认为这是对原诗意象因不经意的疏忽或不求甚解而造成的误解。其实,这是一首借登高以消愁之作。  相似文献   

11.
何频 《老年教育》2007,(8):46-46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添字、减字、改字、断句等方式,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 话说有一天,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前去游鹳鹊楼。年过花甲、身肥体胖的祝枝山刚爬上二层,就气喘吁吁不愿向上爬了。唐伯虎游兴正浓,也想鼓励好友活动一下筋骨,就高声朗诵台柱上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鹳鹊楼》的名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古诗而引发的争论也是屡见不鲜的。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该诗首句早有异文,有人认为应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原  相似文献   

13.
张玉庭 《语文知识》2001,(10):14-15
身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人,当然是科学界的泰斗!那么,他们会写诗吗?答曰:会!不仅会,而且写得极漂亮!手头就有一个挺有趣的例子。一次,南京《新华日报》刊登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单时,把委员朱夏的名字误写成了失夏,朱夏先生看到后立刻戏作一绝,诗曰:铮铮  相似文献   

1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现代家教》2000,(10):54-54
  相似文献   

15.
诗词好读但难教难学。难在哪里呢?难在进入意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字、词的解释、分析入手,试教辛弃疾的《西江月》和王之涣的《凉州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玉门关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城西北的戈壁滩上,是丝绸之路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隘。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相似文献   

17.
18.
《太原大学学报》2020,(6):73-84
唐诗五绝《登鹳鹊楼》存在很多异文,包括诗题、作者及正文。基于大量的考证以及对该诗所有异文作了辨析,可以断定诗题不是《登鹳雀楼》,作者亦非王之涣。最早收录《登鹳鹊楼》的《国秀集》等诗选署名朱斌,《明一统志》等大量史志载明作者为朱佐日,而包括墓志在内所有关于王之涣的史料均未提及这首诗。另分析认为,朱斌和朱佐日应为同一人。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去书店给儿子买了一盒《学古诗》的磁带(上海音像出版社),其中选入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着笔描绘祖国山河的雄奇壮观,表现了诗人宽宏豪迈的情怀。后两句直笔书写启迪人生的深刻哲理,表达了诗人开拓进取的精神,更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故为千古传诵。  相似文献   

20.
地名入诗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里的这两句诗巧妙地利用了地名的词汇意义,表达出因抗元失败而产生的惶恐、孤独之感。此后,诗句也就随着文天祥的英名而流芳百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