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学术界已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日本霸权主义思想的源流,认为霸权主义思想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长期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对日本本国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能够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更加详细的阐发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深入评价日本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从那时候起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于日本侵华暴行曾进行过不少揭露,然而对日本官僚、政客、财阀、学阀们制造的侵华“理论”和“舆论”进行深入的揭批并不多。由于百年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带有全民参与性质,因此,若不将这些侵略“理论”、“舆论”加以揭批,日本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对过去的侵略罪行作深刻的反省和认识,甚至在新的形势下,还会演化为新的对外侵略战争。历史的进步永远离不开对以往历史活动的审视和检阅。  相似文献   

4.
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以上。战败的日本,理应对侵略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尤其要教育年轻一代,曾经有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以防止悲剧重演。尽管许多有良知的日本人,对侵略战争表示真诚的反省和道歉,但日本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战后50年多来,并没有作到这一点。究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和坚定立场,霸权主义与当代战争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既是国际旧秩序的内容和体现,又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巨大障碍,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但在当今条件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行为特点。我们应该加强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反对和抵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估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关于日本侵华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华思想是客现存在的,它是日本野蛮残暴而又持久的侵华行动和历史的一部分,是一个不断衍变发展的过程。日本侵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内外因素及政策互动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渠长根 《天中学刊》2002,17(3):66-69
冈村宁次侵华思想与活动大致可分为在日本国内和在中国大陆两个时期,主要集中在直接参与侵华战争的38年里。基本思想是蔑视中国、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极力贬低和削弱中国的抗日力量、负隅顽抗拒不投降等;一贯行为是野蛮地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其战争责任深重多重,不容推卸。  相似文献   

8.
从教10余年来,越来越感到教育上存在的某些霸道问题。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威胁,都是祸害世界的毒瘤。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既可能彼此敌对、互相制约,又可能相互结合、彼此利用,二者源远流长,在互动中发展。反恐与反霸并举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国一贯坚持既反恐又反霸的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相似文献   

10.
郑小红 《山东教育》2004,(29):11-12
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育霸权主义 的做法,我们所提倡的诸如人本教育、人文教 育的理念就只能永远是理念,将要推行的新 课程改革也只能是形式主义,不会成为真正 的实践,更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田雨 《历史学习》2010,(10):7-9
1931年9月,日本侵华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呢?  相似文献   

12.
灭亡中国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基本政策,但其侵华策略则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纵观日本的侵华策略,主要经历了从不扩大方针向全面侵华战争的转变;从速胜决战向持久消极战的转变;从以军事进攻为主向军事进攻与政治攻势并举的转变;从有条件求和向无条件投降的转变。这些转变并非日本侵略者的主机意愿,而是决定于中日双方军事力量的消长,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战场胜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从分析霸权主义概念,形式入手,着重阐述冷战后霸权主义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举措。  相似文献   

14.
“思想战”是日本对华“总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日本对青岛实施“思想战”的形成、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剖析。青岛是一座深受日本影响的城市 ,早在日本对青岛第一次殖民统治时期 ,“思想战”已具雏形 ,及至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 ,适应全面侵华的需要 ,“思想战”正式形成。“思想战”包括宣传侵略理论、控制舆论工具、传播腐糜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四大方面的内容 ,具有长期性、全面性、欺骗性和腐蚀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日本对其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二是因侵略战争引起的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并屡掀波澜,与日本朝野在政治上的右翼化倾向密切相关。现行国际法的原则和惯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学依据。对日索赔的“法庭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但决不应再言放弃。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国内儒学逐渐走向军国主义化。为谋发动侵华战争,明治政府将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伦理借助于武士道的形式扩展为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一人的近代军国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国家意识全面法西斯化的形势下,日本国内儒学研究的学术性也逐渐退化。这些为后来日本殖民者在沦陷区宣扬封建礼教,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电视节目版权引进现象的分析,阐述了版权引进热的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隐忧。重点揭示了版权贸易热背后隐性文化霸权主义推行的实质。对电视节目版权引进的隐性文化霸权主义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在最后提出了优化之策。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对外经济、军事扩展往往伴随着文化扩展,只有文化上的征服才会实现长治久安。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竭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和政治体制、生活方式等内容上,通过媒体、文化教育交流、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等手段,达到了武力难以征服的效果,体现了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日本全面侵华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经济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7月7日,日晕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战争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姑息与纵容的绥靖政策。本从美、日经济关系的视角,对促使美国采取此政策的经济因素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利益的霸权主义特征,学术界尚不见有专文论述,本文从历史到现实对之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与主权利益相对立的强权利益是国家利益中的霸权主义。美国的强权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在"二战"以前主要表现为把美国利益说成是别国利益;在二战以后到70年代,主要表现为所谓的"权力利益";70年代至苏联解体表现为所谓的"合作利益";苏联解体以来是所谓的"参与和扩展"利益。在上述具体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历史性、诡随性、贪婪性、欺骗性,是美国国家利益之霸权主义更深层次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